第四十三章 书院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笔趣阁 www.xsbqg.com,最快更新争龙道最新章节!
卢王虽然因为接连在海州吃了两场大败仗,但是现在正骑虎难下,满头都是火星,一肚子的气无处发泄,听闻张可君派使臣前来求见于他,当时他就想让人把这人给拖出去剁了喂狗,但是转念一想,还是强压下了怒火,下令将他招入府中,听听张可君想做什么。
当张可君的使者见到了卢王之后,呈上了张可君的一份告罪书,张可君在书中表示,愿意臣服卢王,今后该给卢王缴纳的赋税,他都会如数缴纳,请卢王停止继续攻打海州。
但是条件是张可君必须要继续留任海州刺史之职,卢王不得干涉海州的军政之事,不得禁绝海州和外界的通道。
如果卢王同意的话,张可君表示可以给卢王奉上一万贯钱,作为此次对卢王进攻海州的损失。
卢王虽然十分愤怒,但是在谋臣的劝说之下,还是捏着鼻子同意了张可君的条件,双方盟约,从此之后卢王不再对海州用兵,张可君继续留任海州刺史之职,卢王不干涉海州军政之务,并且不再禁绝海州与外界的通道。
而张可君在得到了卢王的同意之后,也很快将价值一万贯钱的白银送往了徐州,交给了卢王,卢王这才撤去了各处对海州的封锁。
在这个时候,有谋臣为卢王出了一个损招,那就是有意识的将卢王封地之中的流民,朝着海州驱赶,一旦大批流民涌入海州,看看张可君怎么处置,如果流民的事情处置不好的话,单单是流民就能把海州给闹翻天,到时候张可君还怎么当他的海州刺史。
卢王一听觉得这个办法确实不错,于是便采纳了谋臣的这个主意。
自古以来流民都一直是掌权者头疼的事情,这些人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到处流动,各个都烂命一条,为了口吃的,根本不怕死,往往一旦流民集中起来,受到有心人的蛊惑,很快就会闹出大乱。
所以各地官府都视流民为洪水猛兽,对流民是避之不及,现如今如果能将因战乱形成的大批流民有意识的驱赶到海州一带的话,大量聚集起来的流民就会成为海州的巨大负担,流民如果找不到吃的,那么就会闹出大乱,看看到时候张可君该怎么处置这些流民。
按下海州的事情不提,再说李霖在江南的行动,当李霖控制了山阳郡并且继任山阳郡郡守之职以后,李霖自视了一下自己头顶的气运。
现如今李霖的本命之气,因为在夺了吴宁州孟晖和山阳郡秦家的气运之后,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原来李霖在攻克了临海州的时候,气运还只是纯红色,但是现如今却已经转化成为了淡黄色,并且正在逐步的朝着金黄色转变,现如今已经大半转为了金黄色。
淡黄色气运六品到从五品的官员才能拥有的气运,一旦转为金黄色之后,便拥有了正五品以上的气运,再进一步就该朝着青色气运转换。
一旦转为青色气运的时候,便可以称候,这就是一个转折点,之所以现在李霖的气运还没有变成纯黄色,那是因为他控制的地盘上人口数量还有些不足,而且新占之地内部还没有理顺,地盘之中还存在很多敌视他的势力,尚未为他所用造成的。
这两年来李霖发展的速度实在是有点太快,吞下的地盘也实在是有些太多,现在到了一个瓶颈时期。
特别是在文官方面,出现了严重的空缺,虽然李霖想方设法的收集可用之才,可是因为他对待世家大户的态度,使得很多世家对他并不感冒,即便是他多次下达命令,让辖域之内的世家大户为他荐才,可是效果却并不好。
一些世家大户即便是迫于无奈,也只是给他推荐一些庸才,在这些世家豪门的眼中,像李霖这样的当权者,如果离开了他们的支持的话,那么就谈不上对于地方的有效治理。
虽然李霖的军队很是强悍,但是治理天下总是离不开他们这些世家吧!李家就算是人才再多,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的人才,来为他治理地方,所以只要他们不把人才推荐给李霖,李霖迟早还是要求到他们头上。
这也是历朝历代,之所以会形成门阀郡望控制地方军政的原因,当权者也不得不向这些门阀郡望以及豪门世家低头,不得不让权给他们,即便是再强势的当权者,也没有能力掌控天下所有的地盘,也不可能杀光所有的世家豪门,只要他想有效统治地方,那么就离不开这些世家豪门的支持。
单单是人才一项,就能让当权者焦头烂额。
而豪门之所以人才众多,是因为他们始终处于社会的上层,掌握着更多的资源,有能力培养出族人,读书在这个时代,是很奢侈的事情,只有有钱人才有机会读书,至于普通的百姓子弟,稍微长大一些,便成为了家中的劳力,要帮着家人干活,哪儿有时间去读书。
更何况读书是个很花钱的事情,书的价格非常之高,而且还有价无市,豪门世家有意识的控制书籍的扩散,将书籍视作传世之宝,一般关系根本不会外借,所以也就把持住了读书的渠道。
寒门之家想要通过读书培养出人才,可想而知是多么困难的事情,普通百姓的子弟,一是没有时间读书,二是没有财力读书,以至于也难以出现气运很好的人才。
李霖在山海县当县丞的时候,便意识到了这一点,不吝拨出有限的财力,支持县衙的县学,招募寒门子弟入县学之中就读,并且想方设法的四处搜罗各种书籍,供给这些县学之中的学子研读。
另外为了让这些寒门子弟有时间读书,李霖还不惜拨出钱财,给这些学子按月发放一些钱,可供他们交给家人,不必让他们回家帮着干活,影响他们的学习时间,这样的作为,得到了当初山海县有名的士人鲁敬的全力支持。
后来李霖攻占临海州之后,将鲁敬请到了临海州,又在州衙之下,设立了州学,成立了临海州书院,即便是在他手头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还是拨发给了州学书院大量的钱财,招募寒门士子入学就读。
另外李霖还让李方在临海州暗地里盘下了一家专门印书的印坊,选择了一些书籍令印坊中的雕版工匠雕版付印,专门供给县学和州学书院中的寒门士子攻读。
出了在临海州设立州学书院之外,李霖还着令辖地之中各县县衙重视县学的兴办,原来各县虽然都有县学,但是因为从无人重视,所以都处于废弃之中,根本没有能力招收学子,现如今在李霖的强令之下,这些县学才被复办了起来,开始招募寒门学子入县学就读。
但是像这样的县学和书院,豪门世家的子弟是不屑于前去就读的,因为他们自家就有私塾,可供他们读书,而且有财力请教习教他们读书,故此但凡入县学就读的,基本上都是寒门子弟,世家族人是不屑于和这些寒门子弟为伍的,为此李霖花了不少钱,这两年也储备了一些人才。
可是毕竟书院之中的寒门士子就读时间还太短了一些,目前还没有成才,尚不足以对他们委以重任,现如今豪门世家抵触李霖,不肯将族中人才交给李霖任用,想要看李霖的笑话,迫使李霖不得不另辟蹊径,解决手下缺乏文吏的问题。
于是李霖下令由各县学以及书院的教谕将他们的学生之中优秀的学子推荐出来,令他们到处州,他将亲自考校这些学生的学识。
李霖培养学子,注重实务,而不注重经义之类的学问,对于诗词歌赋更是不加看重,但是对于从前很少有人重视的算学方面却比较重视,并且百忙之中亲自编写了一本算学初解,令人刊发交给各处县学以及州里的书院供学子研读。
李霖如果说他的算学在这个世间第二的话,那么目前还真就没人敢自称第一,这方面李霖是有自信的。
当初在余杭的时候,范进的老爹范举就曾经考校过他的算学,范举学识相当不错,算学方面也颇有建树,但是在考校过李霖的算学之后,范举哀叹一声,对人称李霖此子,恐怕算是此世间算学第一人了。
当时余杭郡之中还有两个自认为在算学一途上很有建树之人,听闻之后颇为不服,于是还曾经专门跑到山海县找李霖讨教,结果当他们和李霖见面之后,很快都面带愧色的逃回了余杭郡,从此再无人敢来找李霖比拼算学的学问了。
在这方面,李霖可是名声在外的,现如今李霖成为了一郡之首,亲自编写的算学初解,自然也获得了学子们的追捧,所以现在李霖所辖之地各处寒门学子对于算学方面,都很感兴趣。
甚至于连一些豪门大户听闻李霖编写了这么一本算学初解,也都纷纷想尽办法求-购这本书,拿回去供他们的子弟研读。
当李霖的谕令送达各州县之后,各州县的教谕听闻之后,都立即行动了起来,将他们自认为最好的学生,推荐了出来,送往了处州。
卢王虽然因为接连在海州吃了两场大败仗,但是现在正骑虎难下,满头都是火星,一肚子的气无处发泄,听闻张可君派使臣前来求见于他,当时他就想让人把这人给拖出去剁了喂狗,但是转念一想,还是强压下了怒火,下令将他招入府中,听听张可君想做什么。
当张可君的使者见到了卢王之后,呈上了张可君的一份告罪书,张可君在书中表示,愿意臣服卢王,今后该给卢王缴纳的赋税,他都会如数缴纳,请卢王停止继续攻打海州。
但是条件是张可君必须要继续留任海州刺史之职,卢王不得干涉海州的军政之事,不得禁绝海州和外界的通道。
如果卢王同意的话,张可君表示可以给卢王奉上一万贯钱,作为此次对卢王进攻海州的损失。
卢王虽然十分愤怒,但是在谋臣的劝说之下,还是捏着鼻子同意了张可君的条件,双方盟约,从此之后卢王不再对海州用兵,张可君继续留任海州刺史之职,卢王不干涉海州军政之务,并且不再禁绝海州与外界的通道。
而张可君在得到了卢王的同意之后,也很快将价值一万贯钱的白银送往了徐州,交给了卢王,卢王这才撤去了各处对海州的封锁。
在这个时候,有谋臣为卢王出了一个损招,那就是有意识的将卢王封地之中的流民,朝着海州驱赶,一旦大批流民涌入海州,看看张可君怎么处置,如果流民的事情处置不好的话,单单是流民就能把海州给闹翻天,到时候张可君还怎么当他的海州刺史。
卢王一听觉得这个办法确实不错,于是便采纳了谋臣的这个主意。
自古以来流民都一直是掌权者头疼的事情,这些人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到处流动,各个都烂命一条,为了口吃的,根本不怕死,往往一旦流民集中起来,受到有心人的蛊惑,很快就会闹出大乱。
所以各地官府都视流民为洪水猛兽,对流民是避之不及,现如今如果能将因战乱形成的大批流民有意识的驱赶到海州一带的话,大量聚集起来的流民就会成为海州的巨大负担,流民如果找不到吃的,那么就会闹出大乱,看看到时候张可君该怎么处置这些流民。
按下海州的事情不提,再说李霖在江南的行动,当李霖控制了山阳郡并且继任山阳郡郡守之职以后,李霖自视了一下自己头顶的气运。
现如今李霖的本命之气,因为在夺了吴宁州孟晖和山阳郡秦家的气运之后,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原来李霖在攻克了临海州的时候,气运还只是纯红色,但是现如今却已经转化成为了淡黄色,并且正在逐步的朝着金黄色转变,现如今已经大半转为了金黄色。
淡黄色气运六品到从五品的官员才能拥有的气运,一旦转为金黄色之后,便拥有了正五品以上的气运,再进一步就该朝着青色气运转换。
一旦转为青色气运的时候,便可以称候,这就是一个转折点,之所以现在李霖的气运还没有变成纯黄色,那是因为他控制的地盘上人口数量还有些不足,而且新占之地内部还没有理顺,地盘之中还存在很多敌视他的势力,尚未为他所用造成的。
这两年来李霖发展的速度实在是有点太快,吞下的地盘也实在是有些太多,现在到了一个瓶颈时期。
特别是在文官方面,出现了严重的空缺,虽然李霖想方设法的收集可用之才,可是因为他对待世家大户的态度,使得很多世家对他并不感冒,即便是他多次下达命令,让辖域之内的世家大户为他荐才,可是效果却并不好。
一些世家大户即便是迫于无奈,也只是给他推荐一些庸才,在这些世家豪门的眼中,像李霖这样的当权者,如果离开了他们的支持的话,那么就谈不上对于地方的有效治理。
虽然李霖的军队很是强悍,但是治理天下总是离不开他们这些世家吧!李家就算是人才再多,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的人才,来为他治理地方,所以只要他们不把人才推荐给李霖,李霖迟早还是要求到他们头上。
这也是历朝历代,之所以会形成门阀郡望控制地方军政的原因,当权者也不得不向这些门阀郡望以及豪门世家低头,不得不让权给他们,即便是再强势的当权者,也没有能力掌控天下所有的地盘,也不可能杀光所有的世家豪门,只要他想有效统治地方,那么就离不开这些世家豪门的支持。
单单是人才一项,就能让当权者焦头烂额。
而豪门之所以人才众多,是因为他们始终处于社会的上层,掌握着更多的资源,有能力培养出族人,读书在这个时代,是很奢侈的事情,只有有钱人才有机会读书,至于普通的百姓子弟,稍微长大一些,便成为了家中的劳力,要帮着家人干活,哪儿有时间去读书。
更何况读书是个很花钱的事情,书的价格非常之高,而且还有价无市,豪门世家有意识的控制书籍的扩散,将书籍视作传世之宝,一般关系根本不会外借,所以也就把持住了读书的渠道。
寒门之家想要通过读书培养出人才,可想而知是多么困难的事情,普通百姓的子弟,一是没有时间读书,二是没有财力读书,以至于也难以出现气运很好的人才。
李霖在山海县当县丞的时候,便意识到了这一点,不吝拨出有限的财力,支持县衙的县学,招募寒门子弟入县学之中就读,并且想方设法的四处搜罗各种书籍,供给这些县学之中的学子研读。
另外为了让这些寒门子弟有时间读书,李霖还不惜拨出钱财,给这些学子按月发放一些钱,可供他们交给家人,不必让他们回家帮着干活,影响他们的学习时间,这样的作为,得到了当初山海县有名的士人鲁敬的全力支持。
后来李霖攻占临海州之后,将鲁敬请到了临海州,又在州衙之下,设立了州学,成立了临海州书院,即便是在他手头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还是拨发给了州学书院大量的钱财,招募寒门士子入学就读。
另外李霖还让李方在临海州暗地里盘下了一家专门印书的印坊,选择了一些书籍令印坊中的雕版工匠雕版付印,专门供给县学和州学书院中的寒门士子攻读。
出了在临海州设立州学书院之外,李霖还着令辖地之中各县县衙重视县学的兴办,原来各县虽然都有县学,但是因为从无人重视,所以都处于废弃之中,根本没有能力招收学子,现如今在李霖的强令之下,这些县学才被复办了起来,开始招募寒门学子入县学就读。
但是像这样的县学和书院,豪门世家的子弟是不屑于前去就读的,因为他们自家就有私塾,可供他们读书,而且有财力请教习教他们读书,故此但凡入县学就读的,基本上都是寒门子弟,世家族人是不屑于和这些寒门子弟为伍的,为此李霖花了不少钱,这两年也储备了一些人才。
可是毕竟书院之中的寒门士子就读时间还太短了一些,目前还没有成才,尚不足以对他们委以重任,现如今豪门世家抵触李霖,不肯将族中人才交给李霖任用,想要看李霖的笑话,迫使李霖不得不另辟蹊径,解决手下缺乏文吏的问题。
于是李霖下令由各县学以及书院的教谕将他们的学生之中优秀的学子推荐出来,令他们到处州,他将亲自考校这些学生的学识。
李霖培养学子,注重实务,而不注重经义之类的学问,对于诗词歌赋更是不加看重,但是对于从前很少有人重视的算学方面却比较重视,并且百忙之中亲自编写了一本算学初解,令人刊发交给各处县学以及州里的书院供学子研读。
李霖如果说他的算学在这个世间第二的话,那么目前还真就没人敢自称第一,这方面李霖是有自信的。
当初在余杭的时候,范进的老爹范举就曾经考校过他的算学,范举学识相当不错,算学方面也颇有建树,但是在考校过李霖的算学之后,范举哀叹一声,对人称李霖此子,恐怕算是此世间算学第一人了。
当时余杭郡之中还有两个自认为在算学一途上很有建树之人,听闻之后颇为不服,于是还曾经专门跑到山海县找李霖讨教,结果当他们和李霖见面之后,很快都面带愧色的逃回了余杭郡,从此再无人敢来找李霖比拼算学的学问了。
在这方面,李霖可是名声在外的,现如今李霖成为了一郡之首,亲自编写的算学初解,自然也获得了学子们的追捧,所以现在李霖所辖之地各处寒门学子对于算学方面,都很感兴趣。
甚至于连一些豪门大户听闻李霖编写了这么一本算学初解,也都纷纷想尽办法求-购这本书,拿回去供他们的子弟研读。
当李霖的谕令送达各州县之后,各州县的教谕听闻之后,都立即行动了起来,将他们自认为最好的学生,推荐了出来,送往了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