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整合
推荐阅读:原罪救赎、足球皇帝、全能运动员、恶魔囚笼、网游之大盗贼、重生炼气士、怪物猎人OL之猫行天下、王者游侠、网游之三国超级领主、网游之白帝无双
笔趣阁 www.xsbqg.com,最快更新明末传奇最新章节!
购买战马和粮食的同时,郑勋睿没有忘记整合榆林镇的卫、所、营、堡的军队,号称十五万军士的榆林边镇,只有三万五千战斗力不强的军士,这听起来是笑话了,要知道大明朝廷最为最为重要的三个边镇,分别是辽东、大同和榆林,辽东的情况不用说,谁都清楚,大同边军的情况,应该比榆林好一些,但肯定也存在重大的隐患,至于说榆林边镇的情况,郑勋睿已经掌握的清清楚楚。
三万五千边军,其中各级的军官达到了八千人,这八千人是按照十五万军士的编制来配备的,队伍当然庞大了,比郑家军总人数还要多。折算起来,没四个人之中就有一个有品阶的军官了,这说出去是笑话了,这样的军队,根本无法打仗,郑勋睿只能是庆幸,这些年的饥荒,草原部落也没有能够幸免,战斗力大大的削弱,否则榆林边镇早就被打垮了。
手里有了钱粮,郑勋睿必须要整合榆林边镇了。
可他也遇到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那就是榆林总兵的人选,朝廷迟迟没有任命。
总兵官是纯粹的武将,不会有文官来兼任,文官出任总兵官,听起来有些掉价,也没有哪个文官愿意这样做,一般来说总兵官都是接受文官的节制。
榆林镇还有不同于其他边镇的情况,那就是朝廷暂时没有派遣监军,也就是说这里没有太监监军,这倒是让郑勋睿省去了很多的麻烦,太监是可以直接和皇上取得联系的,这可能也是没有哪个太监愿意到穷的没有裤子穿的榆林镇来,来了也得不到什么好处。
朝廷暂时没有派遣总兵官,不是说郑勋睿就不能够动手了,他是延绥巡抚,统领延绥军政事宜,什么事情都是可以做主和拍板的。
当然,动手之前,郑勋睿也暗地里做了一些手脚,主要是针对各级军官做的手脚。
榆林镇的条件太差了,这里的军官,要不是能够克扣军饷,得到一些额外的收入,早就离开了,如今新任的巡抚来了,总兵何耀武自杀,震慑了所有的军官,没有谁敢于明目张胆的克扣军饷了,要是被巡抚大人发现了,克扣的钱粮拿出来不说,恐怕也要落个自杀谢罪的下场,那样的结果谁都不愿意碰见。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一些流言散发出来,说是朝廷恐怕要清理榆林边镇,按照实际的人数拨付军饷,还有可能清理之前的军饷。
这则消息在军官之中引发了震动,不少军官人心惶惶,不知道消息的真假,要是真的清理,他们的屁股都不干净,岂不是要受到责罚。
就在众人心慌的时候,另外一个消息传来了,那就是可以在这个时候,想办法调离榆林边镇,当然想着调到好的地方去可能性是不大的,就是想着到大同去,都不大可能,最好的去处是辽东,辽东缺乏军官和军士。
辽东这个地方,后金鞑子虎视眈眈,谁都害怕,但要说特别的害怕,也不尽然,后金鞑子一般都不会在辽东挑起战斗厮杀,很多时候都是直接进入关内劫掠,辽东反而没有多少的事情,当然这是明白人才知晓的道理。
是不是申请到辽东去,很多的军官都是犹豫的,可后来越来越多的传闻出现,让很多军官下定决心了,那就是离开了榆林边镇,之前的事情就会一笔勾销了。
于是一些军官开始暗地里串联,争取更多的军官申请到辽东去,那样能够避开朝廷的清查,以前的事情也轻轻放过了,毕竟在辽东镇守,那是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面的,朝廷怎么可能追究。
在这个过程之中,巡抚衙门一直都没有反应。
这让诸多的军官更加的胆战心惊,毕竟他们不可能知道朝廷之中的很多事情,而且新任巡抚是殿试状元,在朝廷里面很有门路,十八岁的年纪就是巡抚了,还是内阁次辅徐光启大人的学生,人家肯定知道朝廷的事情,怕是在等着动手的。
一封请调的文书,终于送到了巡抚衙门,尽管有些姗姗来迟。
军官之中,识字的人很少,不少军官都是在自己名字下面按上的手印,最终统计下来,申请调到辽东去的军官,达到了六千多人。
也就是剩下的军官不足两千人了。
这一切都是郑勋睿暗中运作的,只是他没有想到,居然有六千多人申请到辽东去,这个数目过于的庞大了,可能在朝廷引发风波,这六千多人离开了,预示着榆林边镇剩下的边军,不足三万人了。
郑勋睿早就给恩师徐光启写信了,详细说了榆林边镇的情况,他不能够隐瞒,最终他也将自己的意见提出来,得到了恩师的赞同,徐光启的身体依旧很不好,但朝廷大军收复了莱州,让他的精神稍微好了一些,所以有些时候,也询问朝廷里面的事情。
郑勋睿决定整合榆林边镇的做法,得到了徐光启的认可,而且徐光启专门给兵部打过招呼,刚刚上任的兵部尚书张凤翼,很是尊重徐光启,亲口对徐光启表态,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将榆林卫的军官调到辽东去,要知道辽东就是缺人。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管是多少人,郑勋睿既然已经开始动手,就不可能停下来了,这六千多人离开,对于榆林镇来说,是天大的好事情,那样他就能够轻松的整合诸多的卫所营堡,能够让军士拿到足够的军饷,至少能够维持生活了。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榆林镇设立的卫所营堡也太多了,这种密密麻麻摆布兵力的方式,早就过时了,军队要是不强悍,打不赢人家,你就是在长城上摆满了军士,也是没有多大作用的,这样消耗的不仅仅是军饷,也让各个卫所营堡有了相互依赖的心理。
当然郑勋睿真正倚重的,还是和草原部落的互市,只要相互之间有贸易往来了,战争发生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给恩师徐光启的信函首先送出去,两天之后,给兵部的奏折也送走了,郑勋睿等候朝廷的消息,兵部的敕书来了之后,他就可以整合榆林镇了。
兵部,兵部尚书张凤翼正在看延绥巡抚郑勋睿的奏折。
张凤翼也是有胆量有见识的大臣,曾经在孙承宗的指挥下,领军收复了遵化、永平、迁安和滦州等四城,作战能力是得到认可的,虽说刚刚就任兵部尚书,可是对于大明各地的情况基本是清楚的,而且洪承畴、陈奇瑜和卢象升都大明的名将,都是在他的手里启用的。
饶是见多识广,看了郑勋睿的奏折,张凤翼也是大吃一惊,他想不到郑勋睿居然会调整这么多的军官,上至副将、下至把总,一共六千多人,而且这些人都是主动提出来要求,恳求到辽东去驻守边关,与后金鞑子决一死战的。
稍稍思索之后,张凤翼决定去专门拜访内阁次辅徐光启,顺便也看看徐光启的身体如何。
带着奏折来找徐光启,本来是不合适的,这样的奏折首先应该呈奏内阁,看看内阁是什么意见,不过徐光启提前打过招呼。
张凤翼说及情况的时候,徐光启一直都是逼着眼睛的。
张凤翼说完之后,徐光启睁开了眼睛。
“张大人,此事你是怎么看的。”
“下官觉得,这样的调整幅度太大了,恐怕在朝中引发议论,若是有人弹劾,下官担心郑大人难以应对。”
“壮士断腕,刮骨疗毒,张大人,边军的情况,你我都是清楚的,且不说大同、榆林和宁夏卫等地,就说辽东,朝廷耗费无数的钱财,投入到辽东,可是屡屡遭遇败绩,就连本官耗费心神打造的登莱新兵,也毁于一旦,这些情况,难道是突然出现的吗,本官看绝不会的,清扬虽然年轻,可已经发现其中根本问题,这样的中流砥柱,若是得不到支持,将来还有谁能够支撑大明的江山啊。。。”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徐光启的脸色更加苍白了。
“大人的意思,下官明白了,下官这就附上兵部的建议。”
徐光启暗暗摇头。
“张大人尚未明白啊,榆林总兵何耀武,就那么自裁的,事情怎么会这么简单,清扬年轻,朝中没有什么根基,本官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若是本官去了,朝廷之中还有谁能够支持清扬,清扬所做的事情,本官已经察觉到了,绝非朝中很多大人可以做出来的,到延安府不到一年时间,彻底稳定了局面,陕西巡抚吴甡大人,有过好多的奏折,本官料定,清扬在榆林肯定会做出大事情来,而且不要多长的时间。”
张凤翼的脸色显得凝重了,稍稍思索了一会,斩钉截铁的开口了。
“下官明白了,郑大人的奏折,下官一力承担下来,兵部这就草拟敕书,呈报内阁审签,至于说其中理由,下官会专门给内阁说明的。”
徐光启点点头,闭上眼睛,不再说话了。
购买战马和粮食的同时,郑勋睿没有忘记整合榆林镇的卫、所、营、堡的军队,号称十五万军士的榆林边镇,只有三万五千战斗力不强的军士,这听起来是笑话了,要知道大明朝廷最为最为重要的三个边镇,分别是辽东、大同和榆林,辽东的情况不用说,谁都清楚,大同边军的情况,应该比榆林好一些,但肯定也存在重大的隐患,至于说榆林边镇的情况,郑勋睿已经掌握的清清楚楚。
三万五千边军,其中各级的军官达到了八千人,这八千人是按照十五万军士的编制来配备的,队伍当然庞大了,比郑家军总人数还要多。折算起来,没四个人之中就有一个有品阶的军官了,这说出去是笑话了,这样的军队,根本无法打仗,郑勋睿只能是庆幸,这些年的饥荒,草原部落也没有能够幸免,战斗力大大的削弱,否则榆林边镇早就被打垮了。
手里有了钱粮,郑勋睿必须要整合榆林边镇了。
可他也遇到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那就是榆林总兵的人选,朝廷迟迟没有任命。
总兵官是纯粹的武将,不会有文官来兼任,文官出任总兵官,听起来有些掉价,也没有哪个文官愿意这样做,一般来说总兵官都是接受文官的节制。
榆林镇还有不同于其他边镇的情况,那就是朝廷暂时没有派遣监军,也就是说这里没有太监监军,这倒是让郑勋睿省去了很多的麻烦,太监是可以直接和皇上取得联系的,这可能也是没有哪个太监愿意到穷的没有裤子穿的榆林镇来,来了也得不到什么好处。
朝廷暂时没有派遣总兵官,不是说郑勋睿就不能够动手了,他是延绥巡抚,统领延绥军政事宜,什么事情都是可以做主和拍板的。
当然,动手之前,郑勋睿也暗地里做了一些手脚,主要是针对各级军官做的手脚。
榆林镇的条件太差了,这里的军官,要不是能够克扣军饷,得到一些额外的收入,早就离开了,如今新任的巡抚来了,总兵何耀武自杀,震慑了所有的军官,没有谁敢于明目张胆的克扣军饷了,要是被巡抚大人发现了,克扣的钱粮拿出来不说,恐怕也要落个自杀谢罪的下场,那样的结果谁都不愿意碰见。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一些流言散发出来,说是朝廷恐怕要清理榆林边镇,按照实际的人数拨付军饷,还有可能清理之前的军饷。
这则消息在军官之中引发了震动,不少军官人心惶惶,不知道消息的真假,要是真的清理,他们的屁股都不干净,岂不是要受到责罚。
就在众人心慌的时候,另外一个消息传来了,那就是可以在这个时候,想办法调离榆林边镇,当然想着调到好的地方去可能性是不大的,就是想着到大同去,都不大可能,最好的去处是辽东,辽东缺乏军官和军士。
辽东这个地方,后金鞑子虎视眈眈,谁都害怕,但要说特别的害怕,也不尽然,后金鞑子一般都不会在辽东挑起战斗厮杀,很多时候都是直接进入关内劫掠,辽东反而没有多少的事情,当然这是明白人才知晓的道理。
是不是申请到辽东去,很多的军官都是犹豫的,可后来越来越多的传闻出现,让很多军官下定决心了,那就是离开了榆林边镇,之前的事情就会一笔勾销了。
于是一些军官开始暗地里串联,争取更多的军官申请到辽东去,那样能够避开朝廷的清查,以前的事情也轻轻放过了,毕竟在辽东镇守,那是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面的,朝廷怎么可能追究。
在这个过程之中,巡抚衙门一直都没有反应。
这让诸多的军官更加的胆战心惊,毕竟他们不可能知道朝廷之中的很多事情,而且新任巡抚是殿试状元,在朝廷里面很有门路,十八岁的年纪就是巡抚了,还是内阁次辅徐光启大人的学生,人家肯定知道朝廷的事情,怕是在等着动手的。
一封请调的文书,终于送到了巡抚衙门,尽管有些姗姗来迟。
军官之中,识字的人很少,不少军官都是在自己名字下面按上的手印,最终统计下来,申请调到辽东去的军官,达到了六千多人。
也就是剩下的军官不足两千人了。
这一切都是郑勋睿暗中运作的,只是他没有想到,居然有六千多人申请到辽东去,这个数目过于的庞大了,可能在朝廷引发风波,这六千多人离开了,预示着榆林边镇剩下的边军,不足三万人了。
郑勋睿早就给恩师徐光启写信了,详细说了榆林边镇的情况,他不能够隐瞒,最终他也将自己的意见提出来,得到了恩师的赞同,徐光启的身体依旧很不好,但朝廷大军收复了莱州,让他的精神稍微好了一些,所以有些时候,也询问朝廷里面的事情。
郑勋睿决定整合榆林边镇的做法,得到了徐光启的认可,而且徐光启专门给兵部打过招呼,刚刚上任的兵部尚书张凤翼,很是尊重徐光启,亲口对徐光启表态,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将榆林卫的军官调到辽东去,要知道辽东就是缺人。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管是多少人,郑勋睿既然已经开始动手,就不可能停下来了,这六千多人离开,对于榆林镇来说,是天大的好事情,那样他就能够轻松的整合诸多的卫所营堡,能够让军士拿到足够的军饷,至少能够维持生活了。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榆林镇设立的卫所营堡也太多了,这种密密麻麻摆布兵力的方式,早就过时了,军队要是不强悍,打不赢人家,你就是在长城上摆满了军士,也是没有多大作用的,这样消耗的不仅仅是军饷,也让各个卫所营堡有了相互依赖的心理。
当然郑勋睿真正倚重的,还是和草原部落的互市,只要相互之间有贸易往来了,战争发生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给恩师徐光启的信函首先送出去,两天之后,给兵部的奏折也送走了,郑勋睿等候朝廷的消息,兵部的敕书来了之后,他就可以整合榆林镇了。
兵部,兵部尚书张凤翼正在看延绥巡抚郑勋睿的奏折。
张凤翼也是有胆量有见识的大臣,曾经在孙承宗的指挥下,领军收复了遵化、永平、迁安和滦州等四城,作战能力是得到认可的,虽说刚刚就任兵部尚书,可是对于大明各地的情况基本是清楚的,而且洪承畴、陈奇瑜和卢象升都大明的名将,都是在他的手里启用的。
饶是见多识广,看了郑勋睿的奏折,张凤翼也是大吃一惊,他想不到郑勋睿居然会调整这么多的军官,上至副将、下至把总,一共六千多人,而且这些人都是主动提出来要求,恳求到辽东去驻守边关,与后金鞑子决一死战的。
稍稍思索之后,张凤翼决定去专门拜访内阁次辅徐光启,顺便也看看徐光启的身体如何。
带着奏折来找徐光启,本来是不合适的,这样的奏折首先应该呈奏内阁,看看内阁是什么意见,不过徐光启提前打过招呼。
张凤翼说及情况的时候,徐光启一直都是逼着眼睛的。
张凤翼说完之后,徐光启睁开了眼睛。
“张大人,此事你是怎么看的。”
“下官觉得,这样的调整幅度太大了,恐怕在朝中引发议论,若是有人弹劾,下官担心郑大人难以应对。”
“壮士断腕,刮骨疗毒,张大人,边军的情况,你我都是清楚的,且不说大同、榆林和宁夏卫等地,就说辽东,朝廷耗费无数的钱财,投入到辽东,可是屡屡遭遇败绩,就连本官耗费心神打造的登莱新兵,也毁于一旦,这些情况,难道是突然出现的吗,本官看绝不会的,清扬虽然年轻,可已经发现其中根本问题,这样的中流砥柱,若是得不到支持,将来还有谁能够支撑大明的江山啊。。。”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徐光启的脸色更加苍白了。
“大人的意思,下官明白了,下官这就附上兵部的建议。”
徐光启暗暗摇头。
“张大人尚未明白啊,榆林总兵何耀武,就那么自裁的,事情怎么会这么简单,清扬年轻,朝中没有什么根基,本官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若是本官去了,朝廷之中还有谁能够支持清扬,清扬所做的事情,本官已经察觉到了,绝非朝中很多大人可以做出来的,到延安府不到一年时间,彻底稳定了局面,陕西巡抚吴甡大人,有过好多的奏折,本官料定,清扬在榆林肯定会做出大事情来,而且不要多长的时间。”
张凤翼的脸色显得凝重了,稍稍思索了一会,斩钉截铁的开口了。
“下官明白了,郑大人的奏折,下官一力承担下来,兵部这就草拟敕书,呈报内阁审签,至于说其中理由,下官会专门给内阁说明的。”
徐光启点点头,闭上眼睛,不再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