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整军(三)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临渊行
笔趣阁 www.xsbqg.com,最快更新重生东汉末年最新章节!
初春的夜晚亦是寒风刺骨的,然而风餐露宿惯了的流民们又岂会在意这一点冷风?
然而,应郭斌的要求,何进紧急调运了五百顶帐篷前来,分发给招募而来的流民。大约十个人住在一个帐篷中,挤一挤倒是暖和不少。流民们之所以应征前来,都是为了一口饭吃。可如今不但有热饭吃,竟还有帐篷住,一个个自然是兴奋而感激。
到了次日,流民们被一群身穿奇特毛毡服装的人用刀鞘从地铺上赶起来,然后被命令绕着营地跑圈圈,跑完了才有饭吃。营地中错落分布着五百顶帐篷,帐篷间有篝火,篝火上驾着大锅,锅中热气翻滚。近半年未曾吃过一顿饱饭的流民们只要抽一抽鼻子,便知道里面炖的是掺杂了猪肉的粟米粥,那使人迷醉的香味儿,许多人甚至活了几十年亦未曾尝试过。
按照后世的计量单位,营地周围大概有一公里长,流民们被要求绕着跑五圈。对于长期缺乏营养的身体来说,越野五公里跑无疑是一项强度很高的运动,尤其是在十几个手持刀鞘的骑兵催促下,心理压力也是大得很。
看着跑圈的人,骑在马上的张飞对关羽道:“你说,主公让我们看他们跑圈儿,把跑得快的挑出来是什么意思?”
关羽道:“主公行事,俱有深意。翼德你可别看这小小地跑圈儿,伏龙山庄中的几千精锐就是跑圈儿跑出来的。”
张飞吃惊地瞪圆了眼睛,道:“啥?跑圈儿就能跑出来精兵了?老关你可别唬我。”
关羽笑笑,抚着长髯道:“在伏龙山庄,无论老少,一早起来便要绕着校场跑圈圈。当初关某亦不晓得为何要如此,后来听了景室山华公的一番道理方晓得,其中大有深意。”
张飞兴趣来了,抻着脖子,圆瞪环眼道:“哦?到底是何道理呢?”
关羽脸上露出崇敬之色,道:“当初主公身受重伤,关某护送主公前往景室山华公处求医。得蒙华公垂爱,以五禽戏传授某家。当时华公便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说与我等听。华公所传,皆为内家气功的高深至理。华公说,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主公这是以高深内家功夫的要诀训练士卒,自非你我可揣度得到的。”
张飞恍然大悟地点点头,道:“原来如此,主公的意思是跑得越快的,身体自然是越好的。只要拣出跑得快的,稍加训练,便是精兵了。”
关羽惊奇地看了张飞一眼,他没有想到这个看起来憨头憨脑好像莽夫的人竟然这么聪明,很是懂得举一反三。想必主公正是看清了这一点,方让他带着张飞前来挑选士卒,并将伏龙山庄练兵的法门教给张飞。主公年纪虽尚幼,然心思之缜密,目光之长远,关某绝难望其项背啊!
待最快之人跑完,自然有兵士带着去填写姓名、籍贯以及原本的职业,将一系列类似阳翟县户籍的信息登录完成后,又排着队去领粥饭吃了。对于这些人的体质,关羽很是满意。他们中最快的仅用了一刻钟多一点便跑完了全程。
根据郭斌的要求,关羽将前一千个青壮单独编队,他们将作为越骑营的候选士兵,参与后续的训练。而剩下的人也不会闲着,他们中的老弱以及青壮年男子会成为越骑营的后勤部队,专门负责运送装备粮草以及构筑防御工事。
至于剩下的妇孺,则是依照伏龙山庄的例子。孩子由醉仙楼柜上抽出人手来教他们认字识数,几百个女子则进入了“阳翟服饰”在京城新建的生产车间,开始投入生产之中。生产车间就建在城外,是个村庄改建的坞堡,距离安置流民的所在很近,离越骑营的驻地亦不远。
因此,男子们大都住进了越骑营,或为军士,或为后勤兵,有学过算数或者在店铺做过活计的甚至给醉仙楼和“阳翟服饰”招了去做学徒。而女人们则带着孩子住进了“阳翟服饰”的坞堡之中。
迁居之时还有人舍不得,待到给骑士们以刀鞘“胁迫”着进入军营或坞堡后,看到眼前“豪华”的排房,一个个眼睛都直了。女人们的待遇更是优于男子,“阳翟服饰”为她们提供的住处非但有木板隔成的小隔间,以保护各自的隐私,地下甚至有地龙取暖。这样的生活环境,即便是去年大旱之前,他们中的多数人亦未曾体验过啊!
荀彧是从受命招募流民时才开始真正接触郭斌旗下的产业的。郭斌在京中的产业,不过醉仙楼与“阳翟服饰”两处,至于阳翟的香皂,目前是在醉仙楼中陈列发卖的。荀家作为颍川大族,家中产业除了田产之外,自然少不得要做点生意,因此荀彧对于做买卖也不算一无所知。
可他从来没有见过识字率如此之高的店铺,即便是在醉仙楼中跑堂的小伙计,非但识字不少,竟亦懂得竖式算式,算起账来比噼里啪啦地老掌柜亦毫不逊色!原本以为招收流民这样的工作,找上醉仙楼的人帮忙亦只是帮着看看摊子而已,剩下的还是要靠他自己带来的几个识字的特种士兵。
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醉仙楼出来的十几个小伙计,一个个能写会算,又都能说会道,招起人手来竟比他荀彧更为熟悉流畅,他自己竟成了看摊子的了。所以原本让荀彧头疼万分,绞尽脑汁想了许多主意的工作,在醉仙楼十几个小伙计的帮助下,仅用了不到一天便给办得妥妥当当。直到现在,他方知道即便极为困难的时候,郭斌亦坚持在阳翟县中大力推行义务教育的原因。
当初荀彧初次随郭斌抵达阳翟时,曾思考过郭斌为何要一定要让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当时荀彧自己给出的答案是:郭斌身为阳翟县令,推行教化正是其分内之责任;另外郭斌是颍川名士司马徽的高徒,定是以推行司马徽之学术为目的;第三个理由是,郭斌为了推行儒家思想,教导孩子忠君爱国,知书达理。
而当他拿着这个问题亲自去向郭斌寻找答案时,郭斌听了司马徽自己考虑的三个理由,笑了笑,说了一首打油诗:“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得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
此诗一出,荀彧越想越对,呆在当地。
诗的第一句是出自孟子的《齐人有一妻一妾》,说齐国的一个乞丐竟有一妻一妾,还要去讨要残羹剩饭吃。第二句是出自孟子的《月壤鸡》,说的是有人每天要到邻居家里偷一只鸡。而后两句则是讽刺孔孟,周天子本是天下的共主,孟子何以不去辅佐周朝王室,却去向梁惠王、齐宣王求官做?这难道便符合儒家一直所提倡的“礼”了吗?
年轻的荀彧几乎给郭斌抄袭的前世宋朝人周嗣先的一首讽刺孟子的诗搞得世界观崩溃。像荀彧这种传统的儒生,谁会去质疑孔孟?更不会有人去抠着像《齐人有一妻一妾》或者《月壤鸡》这样的典故去探讨乞丐是否真的有一妻一妾,或者邻家是否真的有个养鸡场。他们所关注的只是典故后面所说的道理罢了。
而后两句,却真的是诛心之言了。儒家学派,一直主张的便是“仁”与“礼”。“仁”的核心思想是人与人要相亲相爱,即“仁者爱人”;“礼”指的却是礼教,具体地说,便是周礼。
“仁”是“君子”的最高追求,而“礼”,则是实现“仁”的途径。所谓“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周礼是以周朝的宗法分封制为基础的,涉及到生活与政治的方方面面,是当时认定的人的行为准则,所记载的礼的体系最为系统。其中既有祭祀、朝觐、封国、巡狩、丧葬等等的国家大典,也有如用鼎制度、乐悬制度、车骑制度、服饰制度、礼玉制度等等的具体规范,还有各种礼器的等级、组合、形制、度数的记载。
孔子认为,只要人人都按照这个制度行事,天下便会回复到“仁”的状态。而周礼的基础并不是一系列祭祀或丧葬等制度,其基础是周王室居于天下共主的地位,周礼设立的目的亦是为了保证周王室共主的地位。
而诗中讽刺孔孟不去效力于周王室,却要到强大的诸侯国中去谋取官职,没有尊重周王室天下共主的地位,便是对周礼的违背。既如此,那么儒家一直所追求的“仁”和“礼”便是蒙人的。
荀彧想到这里,不由得惊出了一身冷汗。虽然按照道理说,是这样不错,可郭斌并未公开反对过孔孟的思想,他在官学中教授的内容亦是《论语》等儒家的经典著作。虽然授课过程中时有新奇之论调,却亦是万变不离其宗,还是要教授人们爱祖国,爱人民。
荀彧实在是看不透,郭斌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对儒家学派抱着怎样的态度。
不过通过招募流民的事,他总算是看明白了郭斌极力推行义务教育的初衷,因为他亦首次尝到了手下人有知识有文化的甜头。
(作者注:熟悉三国历史的人,应当知道这一章的用意吧?)
初春的夜晚亦是寒风刺骨的,然而风餐露宿惯了的流民们又岂会在意这一点冷风?
然而,应郭斌的要求,何进紧急调运了五百顶帐篷前来,分发给招募而来的流民。大约十个人住在一个帐篷中,挤一挤倒是暖和不少。流民们之所以应征前来,都是为了一口饭吃。可如今不但有热饭吃,竟还有帐篷住,一个个自然是兴奋而感激。
到了次日,流民们被一群身穿奇特毛毡服装的人用刀鞘从地铺上赶起来,然后被命令绕着营地跑圈圈,跑完了才有饭吃。营地中错落分布着五百顶帐篷,帐篷间有篝火,篝火上驾着大锅,锅中热气翻滚。近半年未曾吃过一顿饱饭的流民们只要抽一抽鼻子,便知道里面炖的是掺杂了猪肉的粟米粥,那使人迷醉的香味儿,许多人甚至活了几十年亦未曾尝试过。
按照后世的计量单位,营地周围大概有一公里长,流民们被要求绕着跑五圈。对于长期缺乏营养的身体来说,越野五公里跑无疑是一项强度很高的运动,尤其是在十几个手持刀鞘的骑兵催促下,心理压力也是大得很。
看着跑圈的人,骑在马上的张飞对关羽道:“你说,主公让我们看他们跑圈儿,把跑得快的挑出来是什么意思?”
关羽道:“主公行事,俱有深意。翼德你可别看这小小地跑圈儿,伏龙山庄中的几千精锐就是跑圈儿跑出来的。”
张飞吃惊地瞪圆了眼睛,道:“啥?跑圈儿就能跑出来精兵了?老关你可别唬我。”
关羽笑笑,抚着长髯道:“在伏龙山庄,无论老少,一早起来便要绕着校场跑圈圈。当初关某亦不晓得为何要如此,后来听了景室山华公的一番道理方晓得,其中大有深意。”
张飞兴趣来了,抻着脖子,圆瞪环眼道:“哦?到底是何道理呢?”
关羽脸上露出崇敬之色,道:“当初主公身受重伤,关某护送主公前往景室山华公处求医。得蒙华公垂爱,以五禽戏传授某家。当时华公便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说与我等听。华公所传,皆为内家气功的高深至理。华公说,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主公这是以高深内家功夫的要诀训练士卒,自非你我可揣度得到的。”
张飞恍然大悟地点点头,道:“原来如此,主公的意思是跑得越快的,身体自然是越好的。只要拣出跑得快的,稍加训练,便是精兵了。”
关羽惊奇地看了张飞一眼,他没有想到这个看起来憨头憨脑好像莽夫的人竟然这么聪明,很是懂得举一反三。想必主公正是看清了这一点,方让他带着张飞前来挑选士卒,并将伏龙山庄练兵的法门教给张飞。主公年纪虽尚幼,然心思之缜密,目光之长远,关某绝难望其项背啊!
待最快之人跑完,自然有兵士带着去填写姓名、籍贯以及原本的职业,将一系列类似阳翟县户籍的信息登录完成后,又排着队去领粥饭吃了。对于这些人的体质,关羽很是满意。他们中最快的仅用了一刻钟多一点便跑完了全程。
根据郭斌的要求,关羽将前一千个青壮单独编队,他们将作为越骑营的候选士兵,参与后续的训练。而剩下的人也不会闲着,他们中的老弱以及青壮年男子会成为越骑营的后勤部队,专门负责运送装备粮草以及构筑防御工事。
至于剩下的妇孺,则是依照伏龙山庄的例子。孩子由醉仙楼柜上抽出人手来教他们认字识数,几百个女子则进入了“阳翟服饰”在京城新建的生产车间,开始投入生产之中。生产车间就建在城外,是个村庄改建的坞堡,距离安置流民的所在很近,离越骑营的驻地亦不远。
因此,男子们大都住进了越骑营,或为军士,或为后勤兵,有学过算数或者在店铺做过活计的甚至给醉仙楼和“阳翟服饰”招了去做学徒。而女人们则带着孩子住进了“阳翟服饰”的坞堡之中。
迁居之时还有人舍不得,待到给骑士们以刀鞘“胁迫”着进入军营或坞堡后,看到眼前“豪华”的排房,一个个眼睛都直了。女人们的待遇更是优于男子,“阳翟服饰”为她们提供的住处非但有木板隔成的小隔间,以保护各自的隐私,地下甚至有地龙取暖。这样的生活环境,即便是去年大旱之前,他们中的多数人亦未曾体验过啊!
荀彧是从受命招募流民时才开始真正接触郭斌旗下的产业的。郭斌在京中的产业,不过醉仙楼与“阳翟服饰”两处,至于阳翟的香皂,目前是在醉仙楼中陈列发卖的。荀家作为颍川大族,家中产业除了田产之外,自然少不得要做点生意,因此荀彧对于做买卖也不算一无所知。
可他从来没有见过识字率如此之高的店铺,即便是在醉仙楼中跑堂的小伙计,非但识字不少,竟亦懂得竖式算式,算起账来比噼里啪啦地老掌柜亦毫不逊色!原本以为招收流民这样的工作,找上醉仙楼的人帮忙亦只是帮着看看摊子而已,剩下的还是要靠他自己带来的几个识字的特种士兵。
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醉仙楼出来的十几个小伙计,一个个能写会算,又都能说会道,招起人手来竟比他荀彧更为熟悉流畅,他自己竟成了看摊子的了。所以原本让荀彧头疼万分,绞尽脑汁想了许多主意的工作,在醉仙楼十几个小伙计的帮助下,仅用了不到一天便给办得妥妥当当。直到现在,他方知道即便极为困难的时候,郭斌亦坚持在阳翟县中大力推行义务教育的原因。
当初荀彧初次随郭斌抵达阳翟时,曾思考过郭斌为何要一定要让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当时荀彧自己给出的答案是:郭斌身为阳翟县令,推行教化正是其分内之责任;另外郭斌是颍川名士司马徽的高徒,定是以推行司马徽之学术为目的;第三个理由是,郭斌为了推行儒家思想,教导孩子忠君爱国,知书达理。
而当他拿着这个问题亲自去向郭斌寻找答案时,郭斌听了司马徽自己考虑的三个理由,笑了笑,说了一首打油诗:“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得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
此诗一出,荀彧越想越对,呆在当地。
诗的第一句是出自孟子的《齐人有一妻一妾》,说齐国的一个乞丐竟有一妻一妾,还要去讨要残羹剩饭吃。第二句是出自孟子的《月壤鸡》,说的是有人每天要到邻居家里偷一只鸡。而后两句则是讽刺孔孟,周天子本是天下的共主,孟子何以不去辅佐周朝王室,却去向梁惠王、齐宣王求官做?这难道便符合儒家一直所提倡的“礼”了吗?
年轻的荀彧几乎给郭斌抄袭的前世宋朝人周嗣先的一首讽刺孟子的诗搞得世界观崩溃。像荀彧这种传统的儒生,谁会去质疑孔孟?更不会有人去抠着像《齐人有一妻一妾》或者《月壤鸡》这样的典故去探讨乞丐是否真的有一妻一妾,或者邻家是否真的有个养鸡场。他们所关注的只是典故后面所说的道理罢了。
而后两句,却真的是诛心之言了。儒家学派,一直主张的便是“仁”与“礼”。“仁”的核心思想是人与人要相亲相爱,即“仁者爱人”;“礼”指的却是礼教,具体地说,便是周礼。
“仁”是“君子”的最高追求,而“礼”,则是实现“仁”的途径。所谓“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周礼是以周朝的宗法分封制为基础的,涉及到生活与政治的方方面面,是当时认定的人的行为准则,所记载的礼的体系最为系统。其中既有祭祀、朝觐、封国、巡狩、丧葬等等的国家大典,也有如用鼎制度、乐悬制度、车骑制度、服饰制度、礼玉制度等等的具体规范,还有各种礼器的等级、组合、形制、度数的记载。
孔子认为,只要人人都按照这个制度行事,天下便会回复到“仁”的状态。而周礼的基础并不是一系列祭祀或丧葬等制度,其基础是周王室居于天下共主的地位,周礼设立的目的亦是为了保证周王室共主的地位。
而诗中讽刺孔孟不去效力于周王室,却要到强大的诸侯国中去谋取官职,没有尊重周王室天下共主的地位,便是对周礼的违背。既如此,那么儒家一直所追求的“仁”和“礼”便是蒙人的。
荀彧想到这里,不由得惊出了一身冷汗。虽然按照道理说,是这样不错,可郭斌并未公开反对过孔孟的思想,他在官学中教授的内容亦是《论语》等儒家的经典著作。虽然授课过程中时有新奇之论调,却亦是万变不离其宗,还是要教授人们爱祖国,爱人民。
荀彧实在是看不透,郭斌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对儒家学派抱着怎样的态度。
不过通过招募流民的事,他总算是看明白了郭斌极力推行义务教育的初衷,因为他亦首次尝到了手下人有知识有文化的甜头。
(作者注:熟悉三国历史的人,应当知道这一章的用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