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隔阂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笔趣阁 www.xsbqg.com,最快更新大秦王座最新章节!
秦子戈离去之后,嬴政回味着方才与韩非的对谈,越想越不是滋味。本来,他是把韩非当老师一般请来咸阳,满心指望他会传法济世,谁知韩非这个外来的和尚,却只顾着自己胡乱念经。胡乱念经也就罢了,态度还如此蛮横。之后虽有秦子戈进言,但嬴政憋在心口的那口恶气还是没有发出来。
嬴政心中抑郁,于是下令传当初向自己举荐韩非的李斯。李斯应诏入宫,见嬴政面色不悦,问其缘故。嬴政狠狠说道,"好一个韩非,莫不是把寡人当成那懦弱无用的韩**了!"
嬴政将方才的情形叙说一遍,又道,"昔有关龙逢、王子比干、随季梁、陈泄冶、楚申胥、伍子胥,此六人者,皆疾争强谏以胜其君。一言而不听,一事而不行,则陵其主以语,待之以其身。韩非,此六人之属也。如此臣者,纵先古圣王,亦不能忍之。"
李斯正酝酿着该如何接话,嬴政却又厉声问道,"你可知道,最适合他韩非的位子是什么?"
李斯心中猛的一咯噔。他的第一反应是,嬴政所指的莫非是自己如今廷尉的位子?韩非素以法术闻名,授以廷尉之位,的确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可是,如果韩非做了廷尉,占了他李斯的位子,那他李斯又该往何处安置呢?李斯转念再一想,不禁暗笑自己太过敏感。看嬴政现在的脸色,分明正在生着韩非的气,这一问的答案,想来绝对不会是什么好话。
嬴政不待李斯回答,冷哼一声,拍了拍自己的宝座,冷冷道,"最适合韩非的,是某坐下的这个位子!"
嬴政一言即出,李斯陡然感觉到从那王座上散发出一阵浓郁的杀气。从韩非的书中,已经很容易让人感到他有意无意地时常以王者自居,再考虑到刚才他向嬴政进言时的压迫性和攻击性,几乎是在代替嬴政拿主意,嬴政说出这样的话来,虽然过激,却也在情理之中。在嬴政看来,韩非并非一个可以做人臣的人。而如果嬴政对韩非一直抱着这样的观感,那韩非可就难逃性命之忧了。
对君王来说,不足为人臣者,只能有一种解决之道——杀无赦。
李斯小心的解释道,"大王还请息怒。臣与韩非当年同受业于荀子门下,素知其为人。韩非招怒于大王,乃是一时失状,然究其内心,实无不臣之想。"
嬴政怒意稍解,道,"寡人先读其书,后闻其论,仿佛非同一人也。韩非献此二策,意在何为?"
嬴政此问,让李斯陷入尴尬之中。韩非啊韩非,嘴长在你身上,你自然可以想怎样说便怎样说。然而,你献的这两个计策,分明都是在和我对着干,而且事先连招呼也没打一个,可谓是突然发难。
想当年,郑国一案,在秦国闹得沸沸扬扬,所谓"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是我李斯逆潮流而动,费尽心机,乃至赌上了自己的政治生命,百般营救,这才让嬴政回心转意,赦免郑国不死。而你韩非一来,就想拿郑国开刀,不是要割郑国的盲肠,而是要取郑国的性命!一旦这案被你翻了过来,那我李斯还有何威信可言?
至于你韩非的第二个计策,主张重用宗室,削弱异姓,用心不可谓不冷峻刻毒。如果成真,那就不单单是我李斯个人利益受损的问题了。你这是对我的《谏逐客书》的**,是企图否定秦国数百年来的立国之道,是想要嬴政开历史的倒车!
韩非献策的动机,李斯自然也能猜出十***。他了解韩非,韩非是一个永远分得清轻重缓急的人,雅言之,可以说是"吾道一以贯之"。通俗地讲,就是认准之事,必一根筋到底。韩非之所以献上这两条笨拙的计策,绝不是因为老糊涂了,其目的还是不外乎削弱秦国,为韩国的生存作悲壮的努力。
如果李斯想对韩非落井下石的话,此刻无疑是一个最佳时机。然而,李斯并无意置韩非于死地。他之所以搜集韩非的著作,并蓄意让嬴政看到,正是希望能和韩非一道事秦,统一天下,共襄伟业。因此,尽管韩非今天的所作所为让他愤怒不已,李斯还是以为,韩非有资格得到第二次机会。不为别的,只因为:这世上只有一个韩非。
李斯于是道,"大王有用韩非之心,是以韩非一策不合,故尔动怒。而微臣以为,韩非其人,固然当用,然又不可急用。"
嬴政道,"廷尉的意思是..."
李斯道,"韩非为韩公子,人虽在秦,心却不能忘其故国。有韩一日,韩非终不忍背韩事秦。臣以为,必待灭韩之后,断了他的故国之思,而后才能为大王所用。"
嬴政沉吟未决,李斯再道,"大王能容尉缭,自当也能容韩非。"
李斯的意思,嬴政自然是明白的。把韩非像尉缭那样供着,就算韩非出工不出活,对秦国也是意味着莫大的利益。嬴政心结既解,于是大笑道,"寡人盛怒之下,不暇熟虑。还是廷尉老成持重,谋事深远。"
大事已定后,李斯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高坐在上的嬴政想起了秦子戈离去时的提议,出言问道:"廷尉之才世所罕见,想必廷尉之子也非庸才。方才子戈提议想让你们这些家中的幼子同他一起做事,少年人总是喜欢和同龄人一起玩耍。廷尉意下如何?"
"能得子戈公子看重,是幼子的福分。家中幼子整日在家无所事事,某正头疼不已。"
得到满意回答的嬴政挥退了李斯。
而李斯则带着满心的疑惑回到了家中。
回到家中后后,李斯自然不用掩饰自己的神情。看到李斯眉头紧皱,作为李斯长子的李由上前询问。
"父亲为何愁眉不展,可是政务上有什么烦心事?"
李斯看了一眼自己的长子,道:"此事与为父无关,大王爱子子戈公子想邀你去做事,你怎么想?"
李由顿了顿,说道:"那子戈公子可是有意争那大秦的王座?"
"噤声!"李斯被李由的话吓了一跳。
"父亲怎么看子戈公子?"
看着一脸坦然的李由,李斯想了想说道:"若是没有扶苏,子戈将来就是第二个嬴政!"
"既如此,孩儿知晓了!"
言传身教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李斯的长子,李由见证了父亲从楚国一介粮仓管理员成长为如今大秦廷尉的身份转变n。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李斯珠玉在前,李由自然也不甘落后。当年李斯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压在嬴政身上,如今已经得到了回报。而现在到了自己下注的时间了!
知子莫若父,李斯问道:"你想好了?"
"恩!"李由眼神坚定的说道。
看着李由的眼神,李斯想起了当年冒死觐见嬴政的自己。晒笑一声后,李斯说道:"去做准备吧!"
秦子戈离去之后,嬴政回味着方才与韩非的对谈,越想越不是滋味。本来,他是把韩非当老师一般请来咸阳,满心指望他会传法济世,谁知韩非这个外来的和尚,却只顾着自己胡乱念经。胡乱念经也就罢了,态度还如此蛮横。之后虽有秦子戈进言,但嬴政憋在心口的那口恶气还是没有发出来。
嬴政心中抑郁,于是下令传当初向自己举荐韩非的李斯。李斯应诏入宫,见嬴政面色不悦,问其缘故。嬴政狠狠说道,"好一个韩非,莫不是把寡人当成那懦弱无用的韩**了!"
嬴政将方才的情形叙说一遍,又道,"昔有关龙逢、王子比干、随季梁、陈泄冶、楚申胥、伍子胥,此六人者,皆疾争强谏以胜其君。一言而不听,一事而不行,则陵其主以语,待之以其身。韩非,此六人之属也。如此臣者,纵先古圣王,亦不能忍之。"
李斯正酝酿着该如何接话,嬴政却又厉声问道,"你可知道,最适合他韩非的位子是什么?"
李斯心中猛的一咯噔。他的第一反应是,嬴政所指的莫非是自己如今廷尉的位子?韩非素以法术闻名,授以廷尉之位,的确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可是,如果韩非做了廷尉,占了他李斯的位子,那他李斯又该往何处安置呢?李斯转念再一想,不禁暗笑自己太过敏感。看嬴政现在的脸色,分明正在生着韩非的气,这一问的答案,想来绝对不会是什么好话。
嬴政不待李斯回答,冷哼一声,拍了拍自己的宝座,冷冷道,"最适合韩非的,是某坐下的这个位子!"
嬴政一言即出,李斯陡然感觉到从那王座上散发出一阵浓郁的杀气。从韩非的书中,已经很容易让人感到他有意无意地时常以王者自居,再考虑到刚才他向嬴政进言时的压迫性和攻击性,几乎是在代替嬴政拿主意,嬴政说出这样的话来,虽然过激,却也在情理之中。在嬴政看来,韩非并非一个可以做人臣的人。而如果嬴政对韩非一直抱着这样的观感,那韩非可就难逃性命之忧了。
对君王来说,不足为人臣者,只能有一种解决之道——杀无赦。
李斯小心的解释道,"大王还请息怒。臣与韩非当年同受业于荀子门下,素知其为人。韩非招怒于大王,乃是一时失状,然究其内心,实无不臣之想。"
嬴政怒意稍解,道,"寡人先读其书,后闻其论,仿佛非同一人也。韩非献此二策,意在何为?"
嬴政此问,让李斯陷入尴尬之中。韩非啊韩非,嘴长在你身上,你自然可以想怎样说便怎样说。然而,你献的这两个计策,分明都是在和我对着干,而且事先连招呼也没打一个,可谓是突然发难。
想当年,郑国一案,在秦国闹得沸沸扬扬,所谓"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是我李斯逆潮流而动,费尽心机,乃至赌上了自己的政治生命,百般营救,这才让嬴政回心转意,赦免郑国不死。而你韩非一来,就想拿郑国开刀,不是要割郑国的盲肠,而是要取郑国的性命!一旦这案被你翻了过来,那我李斯还有何威信可言?
至于你韩非的第二个计策,主张重用宗室,削弱异姓,用心不可谓不冷峻刻毒。如果成真,那就不单单是我李斯个人利益受损的问题了。你这是对我的《谏逐客书》的**,是企图否定秦国数百年来的立国之道,是想要嬴政开历史的倒车!
韩非献策的动机,李斯自然也能猜出十***。他了解韩非,韩非是一个永远分得清轻重缓急的人,雅言之,可以说是"吾道一以贯之"。通俗地讲,就是认准之事,必一根筋到底。韩非之所以献上这两条笨拙的计策,绝不是因为老糊涂了,其目的还是不外乎削弱秦国,为韩国的生存作悲壮的努力。
如果李斯想对韩非落井下石的话,此刻无疑是一个最佳时机。然而,李斯并无意置韩非于死地。他之所以搜集韩非的著作,并蓄意让嬴政看到,正是希望能和韩非一道事秦,统一天下,共襄伟业。因此,尽管韩非今天的所作所为让他愤怒不已,李斯还是以为,韩非有资格得到第二次机会。不为别的,只因为:这世上只有一个韩非。
李斯于是道,"大王有用韩非之心,是以韩非一策不合,故尔动怒。而微臣以为,韩非其人,固然当用,然又不可急用。"
嬴政道,"廷尉的意思是..."
李斯道,"韩非为韩公子,人虽在秦,心却不能忘其故国。有韩一日,韩非终不忍背韩事秦。臣以为,必待灭韩之后,断了他的故国之思,而后才能为大王所用。"
嬴政沉吟未决,李斯再道,"大王能容尉缭,自当也能容韩非。"
李斯的意思,嬴政自然是明白的。把韩非像尉缭那样供着,就算韩非出工不出活,对秦国也是意味着莫大的利益。嬴政心结既解,于是大笑道,"寡人盛怒之下,不暇熟虑。还是廷尉老成持重,谋事深远。"
大事已定后,李斯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高坐在上的嬴政想起了秦子戈离去时的提议,出言问道:"廷尉之才世所罕见,想必廷尉之子也非庸才。方才子戈提议想让你们这些家中的幼子同他一起做事,少年人总是喜欢和同龄人一起玩耍。廷尉意下如何?"
"能得子戈公子看重,是幼子的福分。家中幼子整日在家无所事事,某正头疼不已。"
得到满意回答的嬴政挥退了李斯。
而李斯则带着满心的疑惑回到了家中。
回到家中后后,李斯自然不用掩饰自己的神情。看到李斯眉头紧皱,作为李斯长子的李由上前询问。
"父亲为何愁眉不展,可是政务上有什么烦心事?"
李斯看了一眼自己的长子,道:"此事与为父无关,大王爱子子戈公子想邀你去做事,你怎么想?"
李由顿了顿,说道:"那子戈公子可是有意争那大秦的王座?"
"噤声!"李斯被李由的话吓了一跳。
"父亲怎么看子戈公子?"
看着一脸坦然的李由,李斯想了想说道:"若是没有扶苏,子戈将来就是第二个嬴政!"
"既如此,孩儿知晓了!"
言传身教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李斯的长子,李由见证了父亲从楚国一介粮仓管理员成长为如今大秦廷尉的身份转变n。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李斯珠玉在前,李由自然也不甘落后。当年李斯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压在嬴政身上,如今已经得到了回报。而现在到了自己下注的时间了!
知子莫若父,李斯问道:"你想好了?"
"恩!"李由眼神坚定的说道。
看着李由的眼神,李斯想起了当年冒死觐见嬴政的自己。晒笑一声后,李斯说道:"去做准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