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静观其变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笔趣阁 www.xsbqg.com,最快更新南北朝之征伐天下最新章节!
在王买德统领河西将士浴血厮杀时,卫朔正在府中设宴款待北归流民首领牛寿。
牛寿出身陇西牛氏,汉代时,牛氏发展成陇西望族,族中名人辈出。
晋末,关中大乱,大量流民迁徙汉中蜀地,其中便有牛氏族人。
近来,随着河西陇右形势日益稳定,部分南迁家族开始筹谋北归故里。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牛寿带领数千流民离开汉中,重新回到了陇西家乡。
今日不同往昔,按说以目前卫朔地位,不值得亲自宴请一个小小的流民头领。
而他之所以厚待牛寿,是因为想了解一下蜀中内情。
当下,随着河西收复并州,卫朔已将注意力放在了蜀地与关中。
关中还好说,只差最后临门一脚,偏偏蜀地始终像隔着一层迷雾,让卫朔看不清虚实。
宴席设在卫府内,不是正式会客,倒像是朋友般聚会,除了卫朔、牛寿外,尚有崔宏等心腹幕僚相陪。
“哎呀,还是家乡好啊……”
牛寿坐在位子上,喝着美酒,欣赏着舞女优美的舞姿,情不自禁地感叹起来。
卫朔举着酒杯,状若无意问:“朔闻成都四季如春,又承平数十年,民间定富庶无比。”
“哼!这只是表面现象罢了,其实蜀地早已危机四伏,早晚必有动乱发生。”
卫朔面上不动声色地问:“哦?是吗?愿闻仁卿高见。”
牛寿不疑有他,颇为感触道:“高见谈不上,一点儿浅陋之见罢了。”
“既然大都护愿意听在下闲谈,我便勉为其难讲一讲自身感受。”
“若讲得不好,还请大都护海涵。”
“哈哈哈,先生只管讲来,我等权当闲聊。”
“大都护说得极是,还请仁卿先生不要有顾虑,但讲无妨,我等洗耳恭听便是。”
在众人不断恭维、敦请下,牛寿渐渐放开拘束,将蜀中数十年来恩怨一一挑明。
也终让卫朔等人拨开眼前迷雾,对蜀地情况有了更深了解。
“大都护久居西北,想必从未听说过僚人入蜀一事,这是近数十年间发生的一次大规模移民事件。”
“僚人系百越一支,原本生活在西南地区,分布十分广泛。”
“僚人虽然人员身材比较矮小,但强壮有力,喜好征战。”
“自晋永嘉五年(即公元302年)始,蜀地南边的犍为郡、道县便有大批僚人入住。”
“后来,由于、夜郎等郡成为成汉与东晋反复争夺与鏖战之地。”
“在咸康年间(从公元338年开始),居住在一带的几十万僚人为了躲避战乱,开始大规模北上入蜀。”
“除此之外,南朝东晋与成汉为了抢占地盘,双方发生多次大规模争战。”
“战争导致人口大规模减少,为了弥补人口得失,双方都曾大规模掳掠僚人。”
“其中成汉政权在李寿在位时,从南中、等地掠夺了大批僚人入蜀。”
“甚至为了充实因战争而荒芜的城镇,还迁徙了三千多户到成都一带。”
“据不完全统计,光成汉时入蜀的僚人就有约十余万户,近六十万人之多。”
“晋时所设置十五郡,除新都一郡外,其余十四郡皆有僚人,蜀郡成都也不例外。”
“客观来说,僚人入蜀增加了蜀地人口,但也严重影响了蜀中安稳。”
“僚人落后喜战,而且习惯山地生活,自僚人入蜀后,以前少见的山贼也在蜀地横行起来。”
“以至于每年官府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清剿,不然无法保障正常生活。”
“在寿看来,僚人入蜀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当年六郡流民掠夺。”
“因为当时那些流民虽然破坏性大,可毕竟整体素质高,其中又有不少士族领袖,懂得建设与保护。”
“不像僚人几乎让蜀地经济倒退数十年,早不复富庶之名。”
“并且僚人入蜀加重了当地大族与朝廷之间矛盾,如今蜀地世家与官府关系十分紧张。”
“哦?这优势为何?”
“大都护有所不知,朝廷自然希望僚人越多越好,这样他们才能抽调更多青壮。”
“而当地大族则认为僚人已严重威胁到世家利益,坚决不同意再招抚僚人。”
“大都护可知在下为何千里迢迢选择北归?”
“难道不是思念家乡之故?”
“这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眼下蜀地积累了大量矛盾,稍有火星便会燃起熊熊大火。”
“世家大族、朝廷官员、当地百姓、僚人蛮夷等等,各方之间矛盾重重,都需要一个宣泄之口。”
“在下觉得与其将来被蜀地动乱波及,还不如早些返回故里。”
“陇西在大都护治理下,早已恢复平静,虽然还不十分富裕,却比蜀地安全得多。”
“哈哈哈,仁卿先生过誉了,朔可不敢当此盛赞。”
“不不不,大都护太谦虚啦,老夫遍观天下豪杰,堪与大都护比肩者,寥寥无几。”
当天,卫朔与牛寿、崔宏诸人言谈甚欢,席间其乐融融,最终尽兴而散。
……
在送走牛寿后,卫朔又将崔宏父子、刘穆之、宋繇等召来。
他神情兴奋地对众人道:“诸位,蜀地大变将起,河西机会来了。”
崔宏刚刚也在宴席上,对蜀中情况同样十分了解。
他起身补充道:“据牛寿所言,当前蜀地共有三大势力,三方矛盾重重,早晚必将爆发动乱。”
“敢问玄伯公是哪三大势力?相互关系如何?”
“这三大势力分别为蜀中世家、朝廷官员、入蜀僚人,由于僚人扰乱当地秩序,侵害了蜀中世家利益。”
“而朝廷官员为维持平衡,一边坐视僚人侵害世家,一边又压榨僚人。”
“总之,三方之间矛盾重重,都对现实充满不满,只要中枢一有变故,蜀地必乱。”
“嚯!这样一来,江东岂不要乱成一锅粥?”
刘穆之颇为夸张道:“朝廷中枢主相之争尚未有结果,东南又有天师道蠢蠢欲动,荆州还有桓玄不怀好意,如今再加上蜀地,看来江东想不乱都不成。”
“乱吧,乱吧,乱了才好,不乱?河西怎有机会从中取利?”
卫朔摆摆手止住幸灾乐祸的刘穆之,嘴角带着笑意道:“其实不止是江东,关中、河北同样是蠢蠢欲动。”
“自姚兴沉迷于佛法,后秦便全面显露出颓势,姚泓、姚弼、姚懿为争夺太子之位也是纷争不断。”
“接下来将是关键时刻,只要河西抓住机会,全取蜀地与关中,则天下大势底定。”
“主公所言甚是,不过当下不应轻举妄动,还是静观其变为好。”崔浩出言劝道。
“伯渊务忧,朔不会轻率行动,关中且先不提,众所周知,蜀道艰难,蜀地不易攻取。”
“主公睿智,如此臣便放心啦。”
崔浩十分担心卫朔冲动之下,冒然采取行动。
卫朔不傻,自然不会轻举妄动,他有的是耐心。
古语云: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
而这正是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造成的,历代只要蜀地爆发动乱,很容易便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朝廷政权稳定还好说,只需调大批外军入蜀,便可平定叛乱。
一旦如眼前东晋朝廷那样,中枢陷入内讧,各地诸侯又相继坐大,将来肯定自顾不暇无力剿灭叛乱。
届时河西便可打着平叛旗号入蜀,将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号称天府之国的蜀地。
唯一让卫朔担心的便是蜀中地理,不过到时叛军也顾不上各地险关要隘,相信只要河西军动作迅速,定能抢在别人之前占据险关。
在王买德统领河西将士浴血厮杀时,卫朔正在府中设宴款待北归流民首领牛寿。
牛寿出身陇西牛氏,汉代时,牛氏发展成陇西望族,族中名人辈出。
晋末,关中大乱,大量流民迁徙汉中蜀地,其中便有牛氏族人。
近来,随着河西陇右形势日益稳定,部分南迁家族开始筹谋北归故里。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牛寿带领数千流民离开汉中,重新回到了陇西家乡。
今日不同往昔,按说以目前卫朔地位,不值得亲自宴请一个小小的流民头领。
而他之所以厚待牛寿,是因为想了解一下蜀中内情。
当下,随着河西收复并州,卫朔已将注意力放在了蜀地与关中。
关中还好说,只差最后临门一脚,偏偏蜀地始终像隔着一层迷雾,让卫朔看不清虚实。
宴席设在卫府内,不是正式会客,倒像是朋友般聚会,除了卫朔、牛寿外,尚有崔宏等心腹幕僚相陪。
“哎呀,还是家乡好啊……”
牛寿坐在位子上,喝着美酒,欣赏着舞女优美的舞姿,情不自禁地感叹起来。
卫朔举着酒杯,状若无意问:“朔闻成都四季如春,又承平数十年,民间定富庶无比。”
“哼!这只是表面现象罢了,其实蜀地早已危机四伏,早晚必有动乱发生。”
卫朔面上不动声色地问:“哦?是吗?愿闻仁卿高见。”
牛寿不疑有他,颇为感触道:“高见谈不上,一点儿浅陋之见罢了。”
“既然大都护愿意听在下闲谈,我便勉为其难讲一讲自身感受。”
“若讲得不好,还请大都护海涵。”
“哈哈哈,先生只管讲来,我等权当闲聊。”
“大都护说得极是,还请仁卿先生不要有顾虑,但讲无妨,我等洗耳恭听便是。”
在众人不断恭维、敦请下,牛寿渐渐放开拘束,将蜀中数十年来恩怨一一挑明。
也终让卫朔等人拨开眼前迷雾,对蜀地情况有了更深了解。
“大都护久居西北,想必从未听说过僚人入蜀一事,这是近数十年间发生的一次大规模移民事件。”
“僚人系百越一支,原本生活在西南地区,分布十分广泛。”
“僚人虽然人员身材比较矮小,但强壮有力,喜好征战。”
“自晋永嘉五年(即公元302年)始,蜀地南边的犍为郡、道县便有大批僚人入住。”
“后来,由于、夜郎等郡成为成汉与东晋反复争夺与鏖战之地。”
“在咸康年间(从公元338年开始),居住在一带的几十万僚人为了躲避战乱,开始大规模北上入蜀。”
“除此之外,南朝东晋与成汉为了抢占地盘,双方发生多次大规模争战。”
“战争导致人口大规模减少,为了弥补人口得失,双方都曾大规模掳掠僚人。”
“其中成汉政权在李寿在位时,从南中、等地掠夺了大批僚人入蜀。”
“甚至为了充实因战争而荒芜的城镇,还迁徙了三千多户到成都一带。”
“据不完全统计,光成汉时入蜀的僚人就有约十余万户,近六十万人之多。”
“晋时所设置十五郡,除新都一郡外,其余十四郡皆有僚人,蜀郡成都也不例外。”
“客观来说,僚人入蜀增加了蜀地人口,但也严重影响了蜀中安稳。”
“僚人落后喜战,而且习惯山地生活,自僚人入蜀后,以前少见的山贼也在蜀地横行起来。”
“以至于每年官府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清剿,不然无法保障正常生活。”
“在寿看来,僚人入蜀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当年六郡流民掠夺。”
“因为当时那些流民虽然破坏性大,可毕竟整体素质高,其中又有不少士族领袖,懂得建设与保护。”
“不像僚人几乎让蜀地经济倒退数十年,早不复富庶之名。”
“并且僚人入蜀加重了当地大族与朝廷之间矛盾,如今蜀地世家与官府关系十分紧张。”
“哦?这优势为何?”
“大都护有所不知,朝廷自然希望僚人越多越好,这样他们才能抽调更多青壮。”
“而当地大族则认为僚人已严重威胁到世家利益,坚决不同意再招抚僚人。”
“大都护可知在下为何千里迢迢选择北归?”
“难道不是思念家乡之故?”
“这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眼下蜀地积累了大量矛盾,稍有火星便会燃起熊熊大火。”
“世家大族、朝廷官员、当地百姓、僚人蛮夷等等,各方之间矛盾重重,都需要一个宣泄之口。”
“在下觉得与其将来被蜀地动乱波及,还不如早些返回故里。”
“陇西在大都护治理下,早已恢复平静,虽然还不十分富裕,却比蜀地安全得多。”
“哈哈哈,仁卿先生过誉了,朔可不敢当此盛赞。”
“不不不,大都护太谦虚啦,老夫遍观天下豪杰,堪与大都护比肩者,寥寥无几。”
当天,卫朔与牛寿、崔宏诸人言谈甚欢,席间其乐融融,最终尽兴而散。
……
在送走牛寿后,卫朔又将崔宏父子、刘穆之、宋繇等召来。
他神情兴奋地对众人道:“诸位,蜀地大变将起,河西机会来了。”
崔宏刚刚也在宴席上,对蜀中情况同样十分了解。
他起身补充道:“据牛寿所言,当前蜀地共有三大势力,三方矛盾重重,早晚必将爆发动乱。”
“敢问玄伯公是哪三大势力?相互关系如何?”
“这三大势力分别为蜀中世家、朝廷官员、入蜀僚人,由于僚人扰乱当地秩序,侵害了蜀中世家利益。”
“而朝廷官员为维持平衡,一边坐视僚人侵害世家,一边又压榨僚人。”
“总之,三方之间矛盾重重,都对现实充满不满,只要中枢一有变故,蜀地必乱。”
“嚯!这样一来,江东岂不要乱成一锅粥?”
刘穆之颇为夸张道:“朝廷中枢主相之争尚未有结果,东南又有天师道蠢蠢欲动,荆州还有桓玄不怀好意,如今再加上蜀地,看来江东想不乱都不成。”
“乱吧,乱吧,乱了才好,不乱?河西怎有机会从中取利?”
卫朔摆摆手止住幸灾乐祸的刘穆之,嘴角带着笑意道:“其实不止是江东,关中、河北同样是蠢蠢欲动。”
“自姚兴沉迷于佛法,后秦便全面显露出颓势,姚泓、姚弼、姚懿为争夺太子之位也是纷争不断。”
“接下来将是关键时刻,只要河西抓住机会,全取蜀地与关中,则天下大势底定。”
“主公所言甚是,不过当下不应轻举妄动,还是静观其变为好。”崔浩出言劝道。
“伯渊务忧,朔不会轻率行动,关中且先不提,众所周知,蜀道艰难,蜀地不易攻取。”
“主公睿智,如此臣便放心啦。”
崔浩十分担心卫朔冲动之下,冒然采取行动。
卫朔不傻,自然不会轻举妄动,他有的是耐心。
古语云: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
而这正是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造成的,历代只要蜀地爆发动乱,很容易便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朝廷政权稳定还好说,只需调大批外军入蜀,便可平定叛乱。
一旦如眼前东晋朝廷那样,中枢陷入内讧,各地诸侯又相继坐大,将来肯定自顾不暇无力剿灭叛乱。
届时河西便可打着平叛旗号入蜀,将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号称天府之国的蜀地。
唯一让卫朔担心的便是蜀中地理,不过到时叛军也顾不上各地险关要隘,相信只要河西军动作迅速,定能抢在别人之前占据险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