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俗之讥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笔趣阁 www.xsbqg.com,最快更新[三国]焚香祭酒最新章节!
同桌的郭图正要附和, 敏锐地捕捉到郭嘉的不寻常反应, 连忙改口:“怎么突然提到崔家这位。”
“今日不是我从兄的老师——何邵公(何休)的忌日吗?”缥衣士子感慨道, “我从兄去拜祭恩师, 还未回家……这崔颂, 说来也算我从兄的师弟了。”
郭图顿时八卦心起。眼前这位缥衣士人的堂兄,姓严名导,字仲明,与那位年轻的冀北名士师出同门。
“怎的, 严仲明与崔小郎有龃龉不成?”
“这是自然。崔颂仗着自己少有才名,素来眼高于顶, 不将师兄们放在眼里。可他那才又当得几分?不过是年纪小,长者们为了勉励他,故意夸大了。那所谓的名赋, 要是与真正的名士之作相比, 岂不贻笑大方。”缥衣士子评头论足道, “偏那崔颂,不仅擅长讨老师的欢心,老师死后,为了扬名,他竟以父礼守孝三年……”
缥衣士子说到兴头,突然听到一声沉闷的撞击声。
郭嘉将酒樽放下。因为不曾刻意控制力道,陶制的杯底与桌面磕了个正着, 发出的声音正好打断缥衣士子的话。
“是否名不副实, 姑且不谈——以你之意, 尊重恩师,以父礼待之,此举竟是错的?”郭嘉淡淡道,当他看向对方之时,乌黑的瞳中仿佛藏着一只在黑暗中发亮的箭镞,直刺人心,“嘉,还是第一次听到这般高尚的抨击之语。”
郭图差点没把口中的酒一口喷出。
他见鬼似的看向郭嘉,似要在他的脸上看出一朵花来。
这位小爷平素不爱管闲事,哪怕再怎么不喜,顶多心里笑一句“此人脑有疾,无需理会”,不会浪费口舌与对方纠缠,怎的去了一趟西北,竟改了性子?
更何况,这也不是缥衣士子第一次抨击崔家颂郎了。上回郭嘉听了一耳朵类似的话,不过说了一句“此人非君子,勿要深交”,并未和对方当面撕扯,今日怎么……
缥衣士子自觉被人驳了面子,不禁发出一声冷笑:“他的师兄们谁人不知,崔颂自幼习武,身强体健,几乎不曾生过病。既如此,又怎会在守孝的时候一病不起?竟还高调地请名医诊治,生怕别人不知。从古至今,只听说过为父母守孝而形体消瘦的,为老师弄出这么大的阵仗,不是沽名钓誉是什么?”
“既是以父礼守之——‘为父守孝而病’能得世人夸赞,‘为师守孝而病’怎就要被诟病?同是‘父孝之礼’,父亲当得,而老师当不得?”
见缥衣士子有些语塞,郭嘉接着道,“若说为师守孝而病乃是沽名钓誉,那口口声声地宣称自己对恩师‘像对父亲那样’,却不能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反而将自己的老师和父亲区别对待的,岂非更加沽名钓誉?”
缥衣士子脸色一变。
阳翟的乡人们都知道,他的堂兄严导以纯孝著称,敬长辈,重师道。其中最为人称赞的,就是他在父亲头七的灵堂上哭得呕血的事迹。可是同样以重师道闻名的他,在恩师去世后,只为恩师服了三个月的“齐衰”。原本为老师守“齐衰”礼也算十分隆重,值得称道,可前有他“为父哭灵呕血”,后有崔颂三年的“斩衰”礼(最重的守孝礼节),对比之下,堂兄严导为人称道的“尊师如父”便显得有些不对味。
郭奉孝此语……分明是在影射他的堂兄。
不等缥衣士子找到辩驳的话,郭嘉掷盏起身。
“以五服之礼作谈资,是为不孝;对他人所哀之事心怀恶意,妄自讥议,是为不仁;四处宣扬,毁谤他人,是为不义;背后诳语,出言不逊,是为无礼。”
“此等——不孝、不仁、不义、无礼之徒,与之对坐,便是这酒肆的酒香再浓,亦令人作呕。”
言毕,拢袖即走。
郭图吓得连酒杯都握不住了,赶紧起身追在郭嘉后头。
在追上郭嘉之前,他脑中的念头转了几转。
他很清楚郭嘉的性子——“得其人重之如山,不得其人忽之如草[1]”,今日竟能引得郭嘉如此发怒,不知道这崔家颂郎,何时得了郭嘉的青眼?
行至人烟稀少之地,郭嘉放慢步伐。
“公则缘何跟在嘉的后头?”
郭图将冷冰冰的手笼在袖中,快步上前与他耳语。
“辛仲治(辛评)来信,今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良禽择木而栖,不若我们寻一明主,助其逐鹿,不仅能够一展宏图,还能庇荫后人。”
郭嘉无动于衷,笑道:
“若为匡国,君可出山;若为安身,则时机未到。”
郭图不赞同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早日投效,方能让明公牢记你的功绩。”
郭嘉不以为然,但没有立即反驳:“依你之见,应当投靠谁为好。”
“四世三公的袁家,袁本初。”
……
在驿站的崔颂结结实实地打了个喷嚏。没多久,又打了第二个。
方才进门送汤水的甘姬关切道:“公子,需要再添置一件衣服吗?一会儿我唤乔姬过来为您诊脉。”
因为对乔姬心生戒备,崔颂本已放弃让乔姬为戏志才治病的打算。然而今天知道了戏志才身体的真实情况,经甘姬这么一提,他又改了主意。
聊胜于无,哪怕乔姬并不值得信任,让她为戏志才看看,做个参考也是好的。
“乔姬在何处?”崔颂问。
“婢子不知。”甘姬道,“我去寻她。”
甘姬出了门,不一会儿,独自一人回归。
“公子……我找遍了驿舍,并未寻见。许是她有事出去了。”
乔姬又一次不见踪影?
崔颂对乔姬的猜疑随之到了顶峰,可又隐隐觉得哪儿不对。
“志才回来否?”
甘姬回道:“戏先生巳时三刻回房,如今还在房中,未曾出来过。”
那就是和他一样,还没吃午饭。
崔颂让甘姬去准备一点清淡有营养的食物,让她分成两份送到自己房间。
甘姬应喏。
崔颂来到二楼,在快要抵达房间的时候,见一侍女打扮的年轻女子低着头匆匆而来。凝神细视,竟然是“不知所踪”的乔姬。
乔姬也看到了他,没有迟疑,不躲不避地朝他走来。
崔颂直截了当地问:“你今日去了何处?”
乔姬道:“甘姬有少许腹泻之症,正巧,治腹泻的药里有一味用完了,妾便打算去外面寻。”乔姬犹豫了一会儿,似是下定了决心,“原不想与公子说道此事……可是甘姬这几日的言行颇为可疑,我方才外出寻找药草,中途想起温着药罐的的炉子还未熄火,匆匆赶回,却见甘姬与那江姓士子窃窃私语,妾又想起,前些日子错过宵禁,亦是受了甘姬的误导。妾不敢大意,遂来向公子禀报。”
崔颂算是体会到了古代版的塑料姐妹情。这二人平日里看着你好我好,没想到竟在他这儿相互揭短。甘姬与乔姬的说法有很大的出入,有且至少有一个人在撒谎。而此时崔颂也终于想通刚才甘姬回话时,他感到的那股违和感从何而来。
甘姬虽然从来没有说过乔姬的坏话,可结合这几日的对话,甘姬看似多次为乔姬开脱,实则让他无意间加深了对乔姬的怀疑。甘乔二人,究竟谁在撒谎陷害对方,他应该相信谁?
崔颂在心里摇了摇头。古人讲究驭下之术,不算其他家仆,他目前接触最多的就是甘姬三人。只应付这三个他就已感觉头秃,更不用说那些霸主,手下谋士、武将何其之多,要统领他们,不知道要死多少脑细胞。
不管怎样,作为主人最重要的是保持高深莫测,不要被下属看穿。
他只说了一句,知道了,就让乔姬退下,自己走到房门前,推门而入。
甫一进门,就看见戏志才坐在窗边,衣着单薄。他的右手握成拳状,微微掩住唇边低不可闻的轻咳。
距他一尺之远的窗户敞开着,料峭的冷风长驱直入,一点一点带走屋内的热气。
崔颂从衣箧里拿了一件外袍,走到窗边。他把外袍递给戏志才,转身想要关窗。方一伸手,还没碰到窗棂,便被戏志才制止了。
崔颂感觉握住自己的手冰凉刺骨,再看戏志才的面色,苍白中带着一丝极力掩饰的疲惫。
崔颂无奈:“身体不适,就应当好好爱惜自己,莫要吹冷风着了凉。”
戏志才说自己并不觉冷,倒是在这屋里待久了,有些发闷。
崔颂想到他的病,沉默片刻,道:“那便多加件衣服吧。”说完,不容分说地为戏志才披上外套。
戏志才没有拒绝,崔颂见他一直看着窗外,便顺着他的目光看去。
目之所及,乃是一处阴暗隐蔽的死胡同,正是前些日子……董卓亲兵滥杀无辜百姓的地方。
那里留下了一地狼藉,地上的血迹触目惊心,却无人敢去打理。
少数幸存的同族悄悄过来收尸,更多被屠戮全家的人,曝尸于外,被饿得发疯的野狗啃食。
如此触目惊心的场景,崔颂别过头去不愿再看,戏志才却一直望着那处,不曾挪开目光。
崔颂直直盯着戏志才的眼,仔细辨认。那难以察觉的,晦暗不明的光,确实是……不忍。
经过几天的相处,崔颂能够清楚地感受到戏志才与郭嘉的不同。虽然在史书上二人都有“负俗之讥”的评价,言行大胆而不被社会主流接受,看起来似乎是同一类人,可实际上,两人的性格天差地别。
郭嘉表面上不拘绳墨,不被传统思想与礼教束缚,可在他的心中,自有一套三观的标杆,能在任何环境下保持自我,原则性极强。
戏志才则恰恰相反,他守礼节而知廉耻,内里却称得上愤世嫉俗。但他又是矛盾的,一方面能理智而冷漠地肯定董卓的统治,另一方面却又怜惜弱小,对董卓滥杀的这些人心怀恻隐。
理智与情感截然相反,必将带来无休止的痛苦。正所谓怒伤肝,忧伤肺,戏志才的病,大抵来源于此。
而心病,比身体上的病痛更难医治。
崔颂想要叹息。
若是一般人碰上这样的矛盾与为难,定会选择逃避,理智与情感两者择一,戏志才却不,他既没有放弃理智屈从于情感,也没有仅仅遵循理智而逃避自我。他行事理智,同时将自己千疮百孔的心暴露在炙热的火焰上,任其烘烤,近乎惩罚性质地直面以对,直至自己燃尽。
如他这般,哪怕身上的痼疾有救治之法,又如何救得了心病?
董卓府,董卓骂退吕布,正兀自生着闷气,忽闻下人禀报:李儒来访。
董卓传召李儒,急声道:“行军之事,戏志才已提出了暂缓之法,然而城中世族人心浮动,为之奈何?”
烹杀大臣都不能震慑他们,还起了反效果,让畏惧他的文人怒不可遏,反抗的队伍越来越庞大,董卓心累不已,觉得自己头顶的毛掉了不少。
李儒道:“若无组织者,这些文士不过一盘散沙,如今之际,是投石问路,找出那暗中策划、意欲不轨之人。”
“怎么个‘投石问路’法?”
李儒抬头笑道:“太师以为,荀公达(荀攸)如何?”
※※※※※※※※※※※※※※※※※※※※
[1]得其人重之如山,不得其人忽之如草。——王昶对郭嘉之嗣子郭奕的评价,大意是,对入了他眼的人,情谊如山一般厚重,对看不惯的人,像草一样忽视。
。
。
有亲问到戏志才的结局,我只能说,这篇是全员(主角阵营)he,大家莫慌。
/">/a>)
同桌的郭图正要附和, 敏锐地捕捉到郭嘉的不寻常反应, 连忙改口:“怎么突然提到崔家这位。”
“今日不是我从兄的老师——何邵公(何休)的忌日吗?”缥衣士子感慨道, “我从兄去拜祭恩师, 还未回家……这崔颂, 说来也算我从兄的师弟了。”
郭图顿时八卦心起。眼前这位缥衣士人的堂兄,姓严名导,字仲明,与那位年轻的冀北名士师出同门。
“怎的, 严仲明与崔小郎有龃龉不成?”
“这是自然。崔颂仗着自己少有才名,素来眼高于顶, 不将师兄们放在眼里。可他那才又当得几分?不过是年纪小,长者们为了勉励他,故意夸大了。那所谓的名赋, 要是与真正的名士之作相比, 岂不贻笑大方。”缥衣士子评头论足道, “偏那崔颂,不仅擅长讨老师的欢心,老师死后,为了扬名,他竟以父礼守孝三年……”
缥衣士子说到兴头,突然听到一声沉闷的撞击声。
郭嘉将酒樽放下。因为不曾刻意控制力道,陶制的杯底与桌面磕了个正着, 发出的声音正好打断缥衣士子的话。
“是否名不副实, 姑且不谈——以你之意, 尊重恩师,以父礼待之,此举竟是错的?”郭嘉淡淡道,当他看向对方之时,乌黑的瞳中仿佛藏着一只在黑暗中发亮的箭镞,直刺人心,“嘉,还是第一次听到这般高尚的抨击之语。”
郭图差点没把口中的酒一口喷出。
他见鬼似的看向郭嘉,似要在他的脸上看出一朵花来。
这位小爷平素不爱管闲事,哪怕再怎么不喜,顶多心里笑一句“此人脑有疾,无需理会”,不会浪费口舌与对方纠缠,怎的去了一趟西北,竟改了性子?
更何况,这也不是缥衣士子第一次抨击崔家颂郎了。上回郭嘉听了一耳朵类似的话,不过说了一句“此人非君子,勿要深交”,并未和对方当面撕扯,今日怎么……
缥衣士子自觉被人驳了面子,不禁发出一声冷笑:“他的师兄们谁人不知,崔颂自幼习武,身强体健,几乎不曾生过病。既如此,又怎会在守孝的时候一病不起?竟还高调地请名医诊治,生怕别人不知。从古至今,只听说过为父母守孝而形体消瘦的,为老师弄出这么大的阵仗,不是沽名钓誉是什么?”
“既是以父礼守之——‘为父守孝而病’能得世人夸赞,‘为师守孝而病’怎就要被诟病?同是‘父孝之礼’,父亲当得,而老师当不得?”
见缥衣士子有些语塞,郭嘉接着道,“若说为师守孝而病乃是沽名钓誉,那口口声声地宣称自己对恩师‘像对父亲那样’,却不能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反而将自己的老师和父亲区别对待的,岂非更加沽名钓誉?”
缥衣士子脸色一变。
阳翟的乡人们都知道,他的堂兄严导以纯孝著称,敬长辈,重师道。其中最为人称赞的,就是他在父亲头七的灵堂上哭得呕血的事迹。可是同样以重师道闻名的他,在恩师去世后,只为恩师服了三个月的“齐衰”。原本为老师守“齐衰”礼也算十分隆重,值得称道,可前有他“为父哭灵呕血”,后有崔颂三年的“斩衰”礼(最重的守孝礼节),对比之下,堂兄严导为人称道的“尊师如父”便显得有些不对味。
郭奉孝此语……分明是在影射他的堂兄。
不等缥衣士子找到辩驳的话,郭嘉掷盏起身。
“以五服之礼作谈资,是为不孝;对他人所哀之事心怀恶意,妄自讥议,是为不仁;四处宣扬,毁谤他人,是为不义;背后诳语,出言不逊,是为无礼。”
“此等——不孝、不仁、不义、无礼之徒,与之对坐,便是这酒肆的酒香再浓,亦令人作呕。”
言毕,拢袖即走。
郭图吓得连酒杯都握不住了,赶紧起身追在郭嘉后头。
在追上郭嘉之前,他脑中的念头转了几转。
他很清楚郭嘉的性子——“得其人重之如山,不得其人忽之如草[1]”,今日竟能引得郭嘉如此发怒,不知道这崔家颂郎,何时得了郭嘉的青眼?
行至人烟稀少之地,郭嘉放慢步伐。
“公则缘何跟在嘉的后头?”
郭图将冷冰冰的手笼在袖中,快步上前与他耳语。
“辛仲治(辛评)来信,今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良禽择木而栖,不若我们寻一明主,助其逐鹿,不仅能够一展宏图,还能庇荫后人。”
郭嘉无动于衷,笑道:
“若为匡国,君可出山;若为安身,则时机未到。”
郭图不赞同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早日投效,方能让明公牢记你的功绩。”
郭嘉不以为然,但没有立即反驳:“依你之见,应当投靠谁为好。”
“四世三公的袁家,袁本初。”
……
在驿站的崔颂结结实实地打了个喷嚏。没多久,又打了第二个。
方才进门送汤水的甘姬关切道:“公子,需要再添置一件衣服吗?一会儿我唤乔姬过来为您诊脉。”
因为对乔姬心生戒备,崔颂本已放弃让乔姬为戏志才治病的打算。然而今天知道了戏志才身体的真实情况,经甘姬这么一提,他又改了主意。
聊胜于无,哪怕乔姬并不值得信任,让她为戏志才看看,做个参考也是好的。
“乔姬在何处?”崔颂问。
“婢子不知。”甘姬道,“我去寻她。”
甘姬出了门,不一会儿,独自一人回归。
“公子……我找遍了驿舍,并未寻见。许是她有事出去了。”
乔姬又一次不见踪影?
崔颂对乔姬的猜疑随之到了顶峰,可又隐隐觉得哪儿不对。
“志才回来否?”
甘姬回道:“戏先生巳时三刻回房,如今还在房中,未曾出来过。”
那就是和他一样,还没吃午饭。
崔颂让甘姬去准备一点清淡有营养的食物,让她分成两份送到自己房间。
甘姬应喏。
崔颂来到二楼,在快要抵达房间的时候,见一侍女打扮的年轻女子低着头匆匆而来。凝神细视,竟然是“不知所踪”的乔姬。
乔姬也看到了他,没有迟疑,不躲不避地朝他走来。
崔颂直截了当地问:“你今日去了何处?”
乔姬道:“甘姬有少许腹泻之症,正巧,治腹泻的药里有一味用完了,妾便打算去外面寻。”乔姬犹豫了一会儿,似是下定了决心,“原不想与公子说道此事……可是甘姬这几日的言行颇为可疑,我方才外出寻找药草,中途想起温着药罐的的炉子还未熄火,匆匆赶回,却见甘姬与那江姓士子窃窃私语,妾又想起,前些日子错过宵禁,亦是受了甘姬的误导。妾不敢大意,遂来向公子禀报。”
崔颂算是体会到了古代版的塑料姐妹情。这二人平日里看着你好我好,没想到竟在他这儿相互揭短。甘姬与乔姬的说法有很大的出入,有且至少有一个人在撒谎。而此时崔颂也终于想通刚才甘姬回话时,他感到的那股违和感从何而来。
甘姬虽然从来没有说过乔姬的坏话,可结合这几日的对话,甘姬看似多次为乔姬开脱,实则让他无意间加深了对乔姬的怀疑。甘乔二人,究竟谁在撒谎陷害对方,他应该相信谁?
崔颂在心里摇了摇头。古人讲究驭下之术,不算其他家仆,他目前接触最多的就是甘姬三人。只应付这三个他就已感觉头秃,更不用说那些霸主,手下谋士、武将何其之多,要统领他们,不知道要死多少脑细胞。
不管怎样,作为主人最重要的是保持高深莫测,不要被下属看穿。
他只说了一句,知道了,就让乔姬退下,自己走到房门前,推门而入。
甫一进门,就看见戏志才坐在窗边,衣着单薄。他的右手握成拳状,微微掩住唇边低不可闻的轻咳。
距他一尺之远的窗户敞开着,料峭的冷风长驱直入,一点一点带走屋内的热气。
崔颂从衣箧里拿了一件外袍,走到窗边。他把外袍递给戏志才,转身想要关窗。方一伸手,还没碰到窗棂,便被戏志才制止了。
崔颂感觉握住自己的手冰凉刺骨,再看戏志才的面色,苍白中带着一丝极力掩饰的疲惫。
崔颂无奈:“身体不适,就应当好好爱惜自己,莫要吹冷风着了凉。”
戏志才说自己并不觉冷,倒是在这屋里待久了,有些发闷。
崔颂想到他的病,沉默片刻,道:“那便多加件衣服吧。”说完,不容分说地为戏志才披上外套。
戏志才没有拒绝,崔颂见他一直看着窗外,便顺着他的目光看去。
目之所及,乃是一处阴暗隐蔽的死胡同,正是前些日子……董卓亲兵滥杀无辜百姓的地方。
那里留下了一地狼藉,地上的血迹触目惊心,却无人敢去打理。
少数幸存的同族悄悄过来收尸,更多被屠戮全家的人,曝尸于外,被饿得发疯的野狗啃食。
如此触目惊心的场景,崔颂别过头去不愿再看,戏志才却一直望着那处,不曾挪开目光。
崔颂直直盯着戏志才的眼,仔细辨认。那难以察觉的,晦暗不明的光,确实是……不忍。
经过几天的相处,崔颂能够清楚地感受到戏志才与郭嘉的不同。虽然在史书上二人都有“负俗之讥”的评价,言行大胆而不被社会主流接受,看起来似乎是同一类人,可实际上,两人的性格天差地别。
郭嘉表面上不拘绳墨,不被传统思想与礼教束缚,可在他的心中,自有一套三观的标杆,能在任何环境下保持自我,原则性极强。
戏志才则恰恰相反,他守礼节而知廉耻,内里却称得上愤世嫉俗。但他又是矛盾的,一方面能理智而冷漠地肯定董卓的统治,另一方面却又怜惜弱小,对董卓滥杀的这些人心怀恻隐。
理智与情感截然相反,必将带来无休止的痛苦。正所谓怒伤肝,忧伤肺,戏志才的病,大抵来源于此。
而心病,比身体上的病痛更难医治。
崔颂想要叹息。
若是一般人碰上这样的矛盾与为难,定会选择逃避,理智与情感两者择一,戏志才却不,他既没有放弃理智屈从于情感,也没有仅仅遵循理智而逃避自我。他行事理智,同时将自己千疮百孔的心暴露在炙热的火焰上,任其烘烤,近乎惩罚性质地直面以对,直至自己燃尽。
如他这般,哪怕身上的痼疾有救治之法,又如何救得了心病?
董卓府,董卓骂退吕布,正兀自生着闷气,忽闻下人禀报:李儒来访。
董卓传召李儒,急声道:“行军之事,戏志才已提出了暂缓之法,然而城中世族人心浮动,为之奈何?”
烹杀大臣都不能震慑他们,还起了反效果,让畏惧他的文人怒不可遏,反抗的队伍越来越庞大,董卓心累不已,觉得自己头顶的毛掉了不少。
李儒道:“若无组织者,这些文士不过一盘散沙,如今之际,是投石问路,找出那暗中策划、意欲不轨之人。”
“怎么个‘投石问路’法?”
李儒抬头笑道:“太师以为,荀公达(荀攸)如何?”
※※※※※※※※※※※※※※※※※※※※
[1]得其人重之如山,不得其人忽之如草。——王昶对郭嘉之嗣子郭奕的评价,大意是,对入了他眼的人,情谊如山一般厚重,对看不惯的人,像草一样忽视。
。
。
有亲问到戏志才的结局,我只能说,这篇是全员(主角阵营)he,大家莫慌。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