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穷二白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笔趣阁 www.xsbqg.com,最快更新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最新章节!
Ps:看《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第二天早上,冯一平说要和二伯和东明哥一样,把茅草和那些小灌木一片片的砍倒晒着,父母明显有些欣慰。
到山上的时候,二伯教他怎么做。到一块地方,砍根长树枝,在那块先抽打一番,免得里面有蛇虫什么的。
砍的时候,先不要急,慢慢来,小心砍到手;记得刀口斜向下,这样省力,也不容易钝刀;还要留心地上有没有石头,不要柴刀敲到石头上……,总之,是有学问的。
砍的时候,其它问题还好,有两点很难受,一个是热,下面的热气蒸腾而上,上面打太阳晒着;还有一个就是腰,因为始终弯着腰,实在难受。
不过左右不讲进度,累了,冯一平就站在原地歇下,就这样边砍边歇。到十点多的时候,太阳很大,二伯他们那边也歇了,他也停下来,找个阴凉处坐着。
汗出的多,觉得很渴,想起牛也要喝水,他就牵着牛,到半山的池塘那里。池塘上面,有一汪清泉,冷澈甘甜,他跑到不远处的桐树上,摘下一片大的桐树叶,向中间一窝,先盛点水,荡几下,然后再舀就可以喝。
还是记忆中的那种味道,感觉比那些矿泉水好喝多了!
喝完水,冯一平把牛牵到山坳里,还可以再放一会。那里荫凉的地方多,等中午回家吃饭时,就把它系在那。
冯一平坐在树荫下,脑子却停不下来。离奇重生,好是好,可眼前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钱!
今年,1992年,是一个值得载入史册的年代。
这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去年年底,曾经世界的一极,苏联,悲剧的解体。
一个多月后,我们的总设计师在年初南巡,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就是后来有名的“南巡讲话”。及时的又一次为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我们国家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也就是从今年起,我们拥抱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我们国家则开始了和平崛起。
虽然发生的这一切,将深刻的影响整个世界的走向,并最终直接影响到冯一平个人,不过,目前来说,这些离冯一平还比较遥远。
他目前满脑子想的都是,“钱,钱,钱!”
至少在在冯一平他们这一代,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了。从小到大,吃得好的时候少,但绝对吃得饱。
不过,钱,就很缺。塆里,除了两个在镇里及县上上班,还有一个民办教师,有工资拿的三家,以及一个木匠,一个漆匠,一个篾匠,还有开加工坊的那一家,一共六七家人之外。其它的,是不愁吃,但也只是不愁吃罢了!
冯一平家的情况就更困难一些,到现在为止,他家还欠着三千多的外债。
这个时候的农村,只能靠养猪、养蚕、经济林变现一些钱,但是花钱的地方同样很多。
大人小孩,还有猪啊牛的,总有个三病两痛的;春秋两季的化肥农药;孩子的学费;还有年底,总要买点菜,称几斤水果,买几瓶瓶装酒待客,还要给孩子买件新衣;另外,就是人情往来。
以前有个红白喜事还能提点东西过去就行,现在都是送钱,至少要三块五块的。
整个村大部分都姓冯,都沾亲带故的,每家总有几个亲戚,有个事,整个村差不多都要随礼。而且冯振昌他们辈分高,年纪也大,有事的时候,那些人家还会专程来请,你再困难,也抹不开面子不去。
这样一年下来,要花的还真不少,指望那几样产出,委实不够。
关键是冯一平家本来底子就很薄。
生下女儿不久,梅秋萍就得了结核病。八几年的结核病,还是大病,为了治病,花光了家底不说,还欠了不少外债。治病的钱还没还完呢,又建新房子,又扯了不少债。主要是帮工的人的工钱,匠人的工钱,比如冯春堂,建房子是的工钱现在还欠着七十几块。
还有治病时借信用社几百块的贷款,村里加工坊的钱、油坊的钱、裁缝的钱、赤脚医生的钱、兽医的钱……,再加上平时急用时,零零散散这家那家借的,加起来就三千多。
缺钱到什么地步呢?冯一平读书的时候,一二年级的时候,是不收钱的,三年级要三块,还好,不用欠。从四年级开始,学费就涨到十几块,这就凑不齐,每年都欠。开学的时候,那些学费交清的同学,当天就领到新书,而像他这样没交的,要到两天后才能领书。每个月,月终的个周末,放假的时候,班主任把他们留下来,开个小会,问学费什么时候能交清。印象中,原来这种情形一直持续下去,只要是上学,就一直是这样。
至于零花钱,好吧,对冯一平来说,那一直是传说中的玩意!从来没有亲眼见到过。
当年,新房建起来一年多,因为没钱买电线,电灯,开关,还有一根电线杆,所以家里一直没通电,还是用煤油灯。
大多数人家,过年的时候,总要给家人置办套新衣,或者买成衣,或者是到镇上百货大楼扯些布,叫村里的裁缝做。但冯一平记得,最近三年过年,都没有新衣服。直到现在,他穿的一些衣服,都是姐姐穿小的衣服改的。
他还记得,五年级的时候,他穿着姐姐穿过的裤子,就是那种侧面开口的裤子上厕所,被同学笑话后,父母才没再让他穿姐姐穿小了的裤子。
每年过年的那前几天,家里要帐的人络绎不绝,冯振昌每天都忙着说好话,另外,总要准备家里最拿的出手的饭菜,陪人吃餐饭。
当然,都是一个村的,家里的情况大家也都知根知底,都知道是确实困难,不是有钱赖着不还,但年底,这个帐总要对一下。
比如像冯春堂这样的,旧债没还,又添新帐的,类似的还有加工坊啊,医生啊,还有贷款。在农村信用社,当年利息没还清的,第二年就转成本,要还的更多,年底自然也要对账。
恰好冯一平隔壁的两家,在村里的日子都数一数二,冯家升在镇政府食堂上班,冯卫东是县酒厂的临时工,虽然工资都不高,但一年至少几百块钱是能存下来的。
在农村,一年额外有几百块的工资收入,日子就很好过。冯家冲目前有三台电视,一台是开加工坊的那家买的,另外两家就是他们。
这样一比较,他们家就显得更困苦。不过冯一平一直很懂事,从来没有主动要过什么。唯一有一次,应该是四年级的时候,一个照相师傅牵着一匹红马来村里,父母不让他照,他哭闹了一次,这是唯一的一次。
他现在表面仍然是个十二岁的小破孩,但内里却有此后二十多年的记忆,改变现状,是当仁不让。
那么,现在究竟有什么办法能赚钱呢?特别是尽快的能赚到钱!别的且不说,不到一个月就要开学,初中一年级的学杂费又翻了一个跟头,要四十五块!老样子,家里还是一分钱都没有。
衣服,就更没有。裤子还好说,冬天的也能穿,热就热点。可是衬衫,不管长袖还是短袖的,一律没有,汗衫呢,不但洗的发黄,关键是上面还破了洞。
钱啊,钱啊,如何才能赚到钱呢?二十多年后的千万富翁此时一筹莫展。
冯一平边放牛边砍柴的日子刚过十天,就不得不因故停止——他右脚伤了。
那天砍着砍着,草丛里溜出来一条蛇,当然那条蛇也是被他惊到,在仓皇逃窜,并没有对他怎么样。
问题是他最怕的就是这玩意,他总感觉,哪怕是面对一条老虎,他可能还会壮着胆子去摸摸它的屁股,可蛇这玩意,他想着就怕。
他当时一惊,下意识的向后一退,右脚刚好踩在他刚刚砍下的灌木茬上,旧解放鞋后帮是破的,斜斜的灌木茬直接刺进去,快到脚踝那里,小指长的一截茬子就断在里面,顿时血流不止。
他忍着痛,拔出木茬子,撕下汗衫下摆在那里缠了几道,把牛交给东明,东明见状本来要背他回家的,他说不用,踮着脚,慢慢走回去。
冯振昌还在地里,梅秋萍连忙先用土方子帮他止血,就是在伤口上,敷上灶膛里的草木灰。然后急急忙忙的跑到村部找赤脚医生,医生在另一个塆里看病,等梅秋萍和医生到家时,已经到了晚上,冯一平已经把米饭煮好,还喂了猪。
用酒精清洗过,然后敷上云南白药,再纱布一包,搞定。
当然,医生又留在家里吃晚饭。
在家里又呆了两天,换了两次药,冯一平就一跛一跛的上山放牛,不过,柴是没办法再继续砍。
终于,离开学还有十来天的时候,冯一平赚钱大计总算找到一点方向。
那天晚上,冯卫东的儿子冯宏兵邀他去看电视。冯宏兵比他大三岁,开学就要读初三,平时也算是在一起玩的小伙伴。
这时,那种锅状的天线还没有,还是老式的枝枝桠桠很多的那种,收到的台有限。不过,除了县市的电视台,中央一套好歹是能收到的,他也想看看这时的新闻,于是就去了。
是14寸的黑白电视,还专门做了一个高高的电视柜,就放在堂屋中堂下案几的旁边,画面还算清晰。不过看惯了大屏高清的冯一平看了一会还是觉得累,转过头,看到吃饭的桌子上有一本书,拿过来一看,彩色封面上三个字映入眼帘,《故事会》。
这是一本很厉害的杂志,因为直到2014年,还在蓬勃的出版,当然,他看的很少就是。他还隐隐觉得,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好像有什么念头,不过不那么清晰。
到临走的时候,他问冯宏兵借了这本故事会,山上放牛挺无聊的,有本书总能打发下时间。
晚上,刚看了开头的几个幽默故事,他就明白,那不清晰的念头是什么,他可以向故事会啊还有其它的杂志投稿啊!
幽默故事,不就是段子么,这个他有啊!在二十多年后,社会极大进步,每个人承受的压力也极大增加。为了减压,各种段子应运而生,层出不穷。邮箱里,QQ群中,朋友圈里,经常会有人发段子来分享。一般的他一时记不起,但经典的,广为流传的,他还是记得不少。这,不就是一个财路吗?
他满怀激动的翻出纸笔,记下了封底上的通信地址。
感谢您的点击!新人新书,出头大不易,可以的话,能收藏,投推荐票吗?
Ps:看《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第二天早上,冯一平说要和二伯和东明哥一样,把茅草和那些小灌木一片片的砍倒晒着,父母明显有些欣慰。
到山上的时候,二伯教他怎么做。到一块地方,砍根长树枝,在那块先抽打一番,免得里面有蛇虫什么的。
砍的时候,先不要急,慢慢来,小心砍到手;记得刀口斜向下,这样省力,也不容易钝刀;还要留心地上有没有石头,不要柴刀敲到石头上……,总之,是有学问的。
砍的时候,其它问题还好,有两点很难受,一个是热,下面的热气蒸腾而上,上面打太阳晒着;还有一个就是腰,因为始终弯着腰,实在难受。
不过左右不讲进度,累了,冯一平就站在原地歇下,就这样边砍边歇。到十点多的时候,太阳很大,二伯他们那边也歇了,他也停下来,找个阴凉处坐着。
汗出的多,觉得很渴,想起牛也要喝水,他就牵着牛,到半山的池塘那里。池塘上面,有一汪清泉,冷澈甘甜,他跑到不远处的桐树上,摘下一片大的桐树叶,向中间一窝,先盛点水,荡几下,然后再舀就可以喝。
还是记忆中的那种味道,感觉比那些矿泉水好喝多了!
喝完水,冯一平把牛牵到山坳里,还可以再放一会。那里荫凉的地方多,等中午回家吃饭时,就把它系在那。
冯一平坐在树荫下,脑子却停不下来。离奇重生,好是好,可眼前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钱!
今年,1992年,是一个值得载入史册的年代。
这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去年年底,曾经世界的一极,苏联,悲剧的解体。
一个多月后,我们的总设计师在年初南巡,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就是后来有名的“南巡讲话”。及时的又一次为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我们国家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也就是从今年起,我们拥抱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我们国家则开始了和平崛起。
虽然发生的这一切,将深刻的影响整个世界的走向,并最终直接影响到冯一平个人,不过,目前来说,这些离冯一平还比较遥远。
他目前满脑子想的都是,“钱,钱,钱!”
至少在在冯一平他们这一代,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了。从小到大,吃得好的时候少,但绝对吃得饱。
不过,钱,就很缺。塆里,除了两个在镇里及县上上班,还有一个民办教师,有工资拿的三家,以及一个木匠,一个漆匠,一个篾匠,还有开加工坊的那一家,一共六七家人之外。其它的,是不愁吃,但也只是不愁吃罢了!
冯一平家的情况就更困难一些,到现在为止,他家还欠着三千多的外债。
这个时候的农村,只能靠养猪、养蚕、经济林变现一些钱,但是花钱的地方同样很多。
大人小孩,还有猪啊牛的,总有个三病两痛的;春秋两季的化肥农药;孩子的学费;还有年底,总要买点菜,称几斤水果,买几瓶瓶装酒待客,还要给孩子买件新衣;另外,就是人情往来。
以前有个红白喜事还能提点东西过去就行,现在都是送钱,至少要三块五块的。
整个村大部分都姓冯,都沾亲带故的,每家总有几个亲戚,有个事,整个村差不多都要随礼。而且冯振昌他们辈分高,年纪也大,有事的时候,那些人家还会专程来请,你再困难,也抹不开面子不去。
这样一年下来,要花的还真不少,指望那几样产出,委实不够。
关键是冯一平家本来底子就很薄。
生下女儿不久,梅秋萍就得了结核病。八几年的结核病,还是大病,为了治病,花光了家底不说,还欠了不少外债。治病的钱还没还完呢,又建新房子,又扯了不少债。主要是帮工的人的工钱,匠人的工钱,比如冯春堂,建房子是的工钱现在还欠着七十几块。
还有治病时借信用社几百块的贷款,村里加工坊的钱、油坊的钱、裁缝的钱、赤脚医生的钱、兽医的钱……,再加上平时急用时,零零散散这家那家借的,加起来就三千多。
缺钱到什么地步呢?冯一平读书的时候,一二年级的时候,是不收钱的,三年级要三块,还好,不用欠。从四年级开始,学费就涨到十几块,这就凑不齐,每年都欠。开学的时候,那些学费交清的同学,当天就领到新书,而像他这样没交的,要到两天后才能领书。每个月,月终的个周末,放假的时候,班主任把他们留下来,开个小会,问学费什么时候能交清。印象中,原来这种情形一直持续下去,只要是上学,就一直是这样。
至于零花钱,好吧,对冯一平来说,那一直是传说中的玩意!从来没有亲眼见到过。
当年,新房建起来一年多,因为没钱买电线,电灯,开关,还有一根电线杆,所以家里一直没通电,还是用煤油灯。
大多数人家,过年的时候,总要给家人置办套新衣,或者买成衣,或者是到镇上百货大楼扯些布,叫村里的裁缝做。但冯一平记得,最近三年过年,都没有新衣服。直到现在,他穿的一些衣服,都是姐姐穿小的衣服改的。
他还记得,五年级的时候,他穿着姐姐穿过的裤子,就是那种侧面开口的裤子上厕所,被同学笑话后,父母才没再让他穿姐姐穿小了的裤子。
每年过年的那前几天,家里要帐的人络绎不绝,冯振昌每天都忙着说好话,另外,总要准备家里最拿的出手的饭菜,陪人吃餐饭。
当然,都是一个村的,家里的情况大家也都知根知底,都知道是确实困难,不是有钱赖着不还,但年底,这个帐总要对一下。
比如像冯春堂这样的,旧债没还,又添新帐的,类似的还有加工坊啊,医生啊,还有贷款。在农村信用社,当年利息没还清的,第二年就转成本,要还的更多,年底自然也要对账。
恰好冯一平隔壁的两家,在村里的日子都数一数二,冯家升在镇政府食堂上班,冯卫东是县酒厂的临时工,虽然工资都不高,但一年至少几百块钱是能存下来的。
在农村,一年额外有几百块的工资收入,日子就很好过。冯家冲目前有三台电视,一台是开加工坊的那家买的,另外两家就是他们。
这样一比较,他们家就显得更困苦。不过冯一平一直很懂事,从来没有主动要过什么。唯一有一次,应该是四年级的时候,一个照相师傅牵着一匹红马来村里,父母不让他照,他哭闹了一次,这是唯一的一次。
他现在表面仍然是个十二岁的小破孩,但内里却有此后二十多年的记忆,改变现状,是当仁不让。
那么,现在究竟有什么办法能赚钱呢?特别是尽快的能赚到钱!别的且不说,不到一个月就要开学,初中一年级的学杂费又翻了一个跟头,要四十五块!老样子,家里还是一分钱都没有。
衣服,就更没有。裤子还好说,冬天的也能穿,热就热点。可是衬衫,不管长袖还是短袖的,一律没有,汗衫呢,不但洗的发黄,关键是上面还破了洞。
钱啊,钱啊,如何才能赚到钱呢?二十多年后的千万富翁此时一筹莫展。
冯一平边放牛边砍柴的日子刚过十天,就不得不因故停止——他右脚伤了。
那天砍着砍着,草丛里溜出来一条蛇,当然那条蛇也是被他惊到,在仓皇逃窜,并没有对他怎么样。
问题是他最怕的就是这玩意,他总感觉,哪怕是面对一条老虎,他可能还会壮着胆子去摸摸它的屁股,可蛇这玩意,他想着就怕。
他当时一惊,下意识的向后一退,右脚刚好踩在他刚刚砍下的灌木茬上,旧解放鞋后帮是破的,斜斜的灌木茬直接刺进去,快到脚踝那里,小指长的一截茬子就断在里面,顿时血流不止。
他忍着痛,拔出木茬子,撕下汗衫下摆在那里缠了几道,把牛交给东明,东明见状本来要背他回家的,他说不用,踮着脚,慢慢走回去。
冯振昌还在地里,梅秋萍连忙先用土方子帮他止血,就是在伤口上,敷上灶膛里的草木灰。然后急急忙忙的跑到村部找赤脚医生,医生在另一个塆里看病,等梅秋萍和医生到家时,已经到了晚上,冯一平已经把米饭煮好,还喂了猪。
用酒精清洗过,然后敷上云南白药,再纱布一包,搞定。
当然,医生又留在家里吃晚饭。
在家里又呆了两天,换了两次药,冯一平就一跛一跛的上山放牛,不过,柴是没办法再继续砍。
终于,离开学还有十来天的时候,冯一平赚钱大计总算找到一点方向。
那天晚上,冯卫东的儿子冯宏兵邀他去看电视。冯宏兵比他大三岁,开学就要读初三,平时也算是在一起玩的小伙伴。
这时,那种锅状的天线还没有,还是老式的枝枝桠桠很多的那种,收到的台有限。不过,除了县市的电视台,中央一套好歹是能收到的,他也想看看这时的新闻,于是就去了。
是14寸的黑白电视,还专门做了一个高高的电视柜,就放在堂屋中堂下案几的旁边,画面还算清晰。不过看惯了大屏高清的冯一平看了一会还是觉得累,转过头,看到吃饭的桌子上有一本书,拿过来一看,彩色封面上三个字映入眼帘,《故事会》。
这是一本很厉害的杂志,因为直到2014年,还在蓬勃的出版,当然,他看的很少就是。他还隐隐觉得,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好像有什么念头,不过不那么清晰。
到临走的时候,他问冯宏兵借了这本故事会,山上放牛挺无聊的,有本书总能打发下时间。
晚上,刚看了开头的几个幽默故事,他就明白,那不清晰的念头是什么,他可以向故事会啊还有其它的杂志投稿啊!
幽默故事,不就是段子么,这个他有啊!在二十多年后,社会极大进步,每个人承受的压力也极大增加。为了减压,各种段子应运而生,层出不穷。邮箱里,QQ群中,朋友圈里,经常会有人发段子来分享。一般的他一时记不起,但经典的,广为流传的,他还是记得不少。这,不就是一个财路吗?
他满怀激动的翻出纸笔,记下了封底上的通信地址。
感谢您的点击!新人新书,出头大不易,可以的话,能收藏,投推荐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