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第一百三十六章 团队很重要,但烤鱼更重要!
第一百三十六章 团队很重要,但烤鱼更重要!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笔趣阁 www.xsbqg.com,最快更新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最新章节!
第二天王浩就是在吸取知识中度过。
他再次去了正负电子对撞中心,和西京交通大学的团队在一起,对于谱仪实验的研究目的有了清晰的了解。
这个研究的终极目标,就是破解夸克物质之谜,以及找到正反物质的不对称起源问题。
正反物质的不对称,是粒子物理学家们一直在寻找的现象,研究最初开始于杨振宁、李政道提出的‘宇称不守恒’定律,他们以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宇称不守恒定律”认为,粒子的弱相互作用中存在“镜像”空间反射不对称性。
后来就产生了一种理论,认为正反粒子的‘衰变’不对称,每十亿个正反粒子湮没的过程中,就有一个正物质粒子被留了下来,并最终组成了当今宇宙中所有的物质。
正因为如此,宇宙中才只有正物质,而没有反物质。
这是对物质来源的解释。
近几十年来,粒子物理学家们都一直在寻找支持理论的证据,而他们做的方法就是研究‘CP破坏’现象。
‘CP破坏’,也就是正粒子和反粒子衰变过程不一样的现象。
‘CP破坏’的研究手段还是研究特殊的粒子。
正负电子对撞机产生的科西超子,就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自从十年以前,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团队就一直在研究科西超子的衰变。
而研究科西超子,就需要研究J/psi粒子。
J/psi粒子的衰变会产生‘正-反科西超子’,之后,正-反科西超子还会继续衰变、直到消失。
现在的实验就是启动设备来做新的对撞实验,收集足够多的数据,以更加精确的测定分析手段,去做详细的研究,希望能够有新的发现。
在了解整体的实验内容以后,王浩关注的还是自己团队的工作,也就是自己要参与的工作,毕竟实验研究,最初就有几百、上千人的团队完成。
在几百、上千人的团队中,一个人的力量非常有限。
第三天上午的时候,新一次实验正式开始,但是除了参与实验的工作人员以外,其他人什么都做不了,就只是等在房间里,听着外面机器嗡嗡的响。
实验过程没有想象中粒子对撞的华美,就只是感觉声音非常的烦躁。
大型设备里面具体发生了什么可以想象,但却根本就不可能看到,参与实验的人也只能从检测装置看到一些亮点儿而已。
这就是真实的粒子对撞实验。
实验准备进行了很久的时间,实际上,真正的实验用时非常短,而实验过程就是瞬间的碰撞,大部分还是耗在前期准备以及粒子加速上。
很快,实验结束。
机器设备传出嗡嗡的响,但声音明显渐渐弱了许多。
下午,研究团队举办了工作分配会议,王浩所在的团队去了三个人,薛文卓、他还有另一个西京交通大学的物理教授董志辉。
他们进入到会议大厅以后,就坐在了后排的一个位置上,但是他们前面,是正规的第七工作组,由高能所的专家以及首都大学团队组成。
第七工作组,并不是常驻的团队,也是临时组建起来的,但相对要正规太多了,工作组是由高能所的田桂林院士率领。
其中还有两个高能物理专家、好几个首都大学的数学物理教授,和其他团队实力自然不是一个级别。
他们也负责数据分析工作,而且工作包含了西京交通大学团队的内容。
第七工作组就是主力工作组。
下属有两个团队,分别是西京交通大学的团队以及湖州大学的团队。
下属两个团队都是拼凑出来的,就比如西京交通大学的团队来自三个大学,还有西海大学和西京科技大学。
湖州大学的团队也很类似。
这种高校组成的临时团队就是过来学习的,但也是有作用的,他们各自分配了第七工作组一半的工作量,最终做出的数据分析,会和第七工作组的数据结果进行对比。
如果双方的数据一致,分析结果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不一致就要找出其中一方的问题,大部分情况下,肯定是临时拼凑团队数据有问题。
薛文卓、董志辉坐过去以后,前排的第七组几个人回头看了一下,朝着薛文卓点了点头,也有认识董志辉的点了下头。
王浩也被看了好几眼,最开始没人认出来,直到前面有人小声说了什么,顿时好几个人一起回过头。
“王浩教授?”前排一个教授问了一句。
看到王浩点了下头,旁边人顿时热情许多。
王浩和几个人寒暄几句,会议也准备开始了,他坐在位置上,认真听着会议工作分配内容,参加这种会议还是感觉很新奇的。
在会议进行的过程中,薛文卓也解释了团队的工作,有些自嘲的说道,“我们就是边缘角色,前面的第七组才是主力。”
“不过我们主要是来学习的,其他人还没有这个机会呢。”
王浩倒是不在意什么主力、替补,两个团队做同样的数据内容也是正常的,否则只有一个团队来做,研究出错也很难发现,他跟着来看实验,就只是带着好奇过来转一圈,顺便参与到工作中。
如果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当然是最好,发挥不了作用也没关系。
反正他也不是物理学家。
王浩关心的一下时间问题,“这个分析大概要用多久完成?”
薛文卓道,“大体上三到五天就可以了吧,如果进度慢要一个星期。”
这个时间还是能接受的。
王浩继续问道,“也就是说,我们做完这个实验数据分析就可以离开了,对吧?”
“对。”
薛文卓点头,“我们主要就是过来参与实验分析工作,让其他人也知道类似的工作该怎么做,当最好是能有成果,比如更快的完成,比如和第七工作组的数据一致,这种表现就很好了。”
“第七工作组,完成所有分析要多久?”王浩好奇的问道。
“他们比我们多一倍的数据,但应该在五天内结束吧?”薛文卓也有些不确定,但一般来说,主力的工作组实力很强,哪怕是多一倍的数据也能更快完成。
……
在实验进行的当天下午,各个工作团队就开始向下分配工作。
西京交通大学团队负责的是F区的上半部数据,团队里有几个人参与的工作,就开始给其他人讲解具体要怎么进行分析,并对于工作进行分配。
团队是要分工合作的,有的人负责大亮点的分析,有的人负责小数据的去除,而大部分人做的都是对于普通数据的分析,来确定具体是属于什么粒子,并计算记录相关的详细数据。
何毅也参加过一次实验分析工作,他是西海大学的教授,自然重点照顾王浩和肖新宇,给他们详细讲解了,分析数据的方法、情况等内容。
王浩都听完了以后,也理解了大部分,但具体分析肯定还要做的时候再看,他有些疑惑的问道,“这种普通光点的分析,就只能手动计算吗?我看有些是能够用计算机直接划分的,但有些都需要手动计算。”
“不然怎么样?”何毅用力抿了抿嘴,“很多粒子之间的差异太小了,而各种情况都有所不同,只有手动计算才能保证准确性,反正到现在,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够确定完成所有的普通光点的分析。”
王浩思考着点了点头,但还是觉得速度太慢了,也怪不得十几个人的团队也需要好几天。
他仔细想了一下,干脆建立了个任务试试--
【任务二】
【研发项目名称:F区数据普通光点粒子分析(难度:D)。】
【灵感值:0。】
好简单!
王浩看到研发内容的难度都有些惊讶,但仔细一想却很正常,他已经对工作有理解了。
现在的工作就是根据实验数据去区分粒子,但区分粒子只是其中之一,还需要对于反应出来的各种特性进行计算。
但是,普通光点的数据分析,主要难点就在于根据特性区分粒子。
只要能确定粒子的性质,其他相关数据分析起来就会变得很容易,但还是有一部分需要手动去计算,但因为直接确定粒子性质,工作量肯定会大大减小,粗略估计能减小八成以上。
“这个研究还是值得的。”
当有些人已经开始投入到工作以后,王浩并没有开始做分析,而是继续对自己的疑惑进行提问、讨论。
他和何毅、肖新宇,组里还有另一个,是西京交通大学四十左右的女教授邓小颖。
当王浩不断的提问讨论的时候,肯定会影响到工作进度,邓小颖有些郁闷的说道,“王教授,咱能不能先分析,然后再去仔细研究,你全都弄懂了,也对现在的工作没有帮助啊。”
王浩解释道,“我现在就是为了工作。咱们分到的数据,估计一直做,也要忙上好几天,所以我想找一个好方法能帮助分析快速完成。”
“还能有这种好方法?”邓小颖听的眼前一亮,她看着电脑上显示出来一大堆的数据都感觉很烦躁,要是能有简单的方法再好不过。
何毅疑惑道,“你想找简单方法,也不是一两天就能找到吧?”
“那可不一定,我已经有思路了。”
王浩认真说道,“你们先听我说说思路……”
“我是准备设计一个程序,能够对于粒子特性进行划分,如果能够实现对粒子特性的划分,就完成了大部分工作。”
其他人跟着点头。
王浩道,“其实这些数据看起来很复杂,真正分析也不难,主要思路就是找……”
他开始说了起来。
王浩对于设计程序进行数据分析很有经验,即便最初灵感值是‘0’,但他还是有一定思路的,在讲解的过程中,他就发现灵感值上涨速度异常的快。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脑海里出现一大堆的思路想法,有些是之前根本就没有想到的,有的就感觉是突然的灵光一闪,仔细想一下,都觉得非常精妙。
这是灵感!
和《教学的馈赠》带来的效果不同,《科研的馈赠》可以增加其他人的灵感,再筛选正确的反馈自己的脑海里。
这种灵感和知识、思路不同,而是感觉很精妙,就好像做一道数学题,一步步解出来自然是很顺畅的,但突然就能够想到一个公式解决的方法,就感觉直接找到了捷径。
王浩在讲解的过程中,不止是思路异常的清晰,因为有些灵感的涌入,他感觉自己真是个超级天才,想到一个问题就能够想到更加精妙的方法。
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好了。
王浩沉醉其中不断的说着,等说到了最后一步,才反应过来查看了下任务。
【任务二】
【灵感值:106。】
“!
”
“灵感值够了!”
这时候,其他三个人都非常惊讶的看着王浩,因为他们刚才听到一个非常有针对性的程序设计。
从头到尾,每一步都非常精妙,最后就能直接分析出结论。
他们很认真的跟着在听,但是还有是有些不解的地方,尤其是那些‘走捷径’的方法。
但是他们却能判断,程序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还等什么?
“开始吧,我们来一起做一个程序,我感觉应该不难吧?”
“应该是。”
“王浩,你来分配工作。”何毅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当天四人组一直忙到了晚上九点钟,中途只是吃了个送来的快餐,就一直对着电脑打代码。
第二天早上再继续努力了一个小时,终于把新设计出来的程序调试好。
“开始吧!”
邓小颖都感觉有些激动了,本来以为是很枯燥的工作,结果就变成了设计程序,而且他们只用了几个小时时间就完成了。
何毅把小组分配的数据内容进行了提取,作为输入端文件录入。
随后,程序正式运行。
这个筛选程序并不十分复杂,只用普通的电脑,每一个数据分析大概需要一秒钟时间,但肯定比人工速度快太多了。
即便有些数据并不需要耗费精力,只是看上一眼就知道是什么粒子,但人的反应肯定比不上电脑速度,而且不是所有的数据都是明显的,好多数据还是仔细分析才知道是什么粒子。
这时候就体现出电脑分析速度了。
程序运行了十几分钟时间,就输出了大量的数据,每一个数据就对应一个粒子,标明了数据属于什么粒子。
这已经足够了。
四人组马上就根据输出的粒子特性,来做其他方面的数据记录、计算,工作量一下子减少了七成以上。
本来每天要工作十个小时,需要四天到五天的工作量,到现在只需要一天就能够完成。
他们也开始耐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其实几个人的想法都非常的简单,赶紧完成手里的工作就能休息了。
数据分析工作是有些枯燥的。
他们确实是来学习的,但学到东西就可以了,并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参与其中,毕竟他们并不专门做这个研究。
在真正投入到数据分析工作中时,数学家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就像是薛文卓说的,实验团队缺少的就是数学家。
王浩的工作效率明显比其他三人快很多,有些计算的东西,尤其牵扯到方程的计算,很轻松就能直接搞定,其他人则要仔细思考一下,偶尔碰到难一些的还放在手边,暂时放弃不做记录。
在王浩超高的工作效率支持下,到了下午四点多的时候,所有数据分析工作已经完成了。
何毅迫不及待的提交了数据。
“呼~~”
“终于完成了!”
“好累!”
四个人集体站起来,长长的伸了个懒腰,不由都带上了完成工作的轻松。
等走出了小工作间,看到其他人都在忙碌,顿时一股优越感油然而生。
何毅看向王浩犹豫着问道,“要不要帮帮其他人?都是一个团队的。”
邓小颖也看过来。
“当然了,但是等吃过晚饭再说,现在去说还要解释,好麻烦。”
王浩捂着肚子抱怨了句,“中午的快餐真难吃,我没吃几口,肚子都快饿扁了。今天就吃……烤鱼,要香辣的,烤鱼配米饭,绝配!”
“有道理!”
“说得对,赶紧去!”
“别操心其他人了,我都饿死了。”几人迅速的走出门,打车去了临近的商业街,把团队的其他人完全抛在脑后。
第二天王浩就是在吸取知识中度过。
他再次去了正负电子对撞中心,和西京交通大学的团队在一起,对于谱仪实验的研究目的有了清晰的了解。
这个研究的终极目标,就是破解夸克物质之谜,以及找到正反物质的不对称起源问题。
正反物质的不对称,是粒子物理学家们一直在寻找的现象,研究最初开始于杨振宁、李政道提出的‘宇称不守恒’定律,他们以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宇称不守恒定律”认为,粒子的弱相互作用中存在“镜像”空间反射不对称性。
后来就产生了一种理论,认为正反粒子的‘衰变’不对称,每十亿个正反粒子湮没的过程中,就有一个正物质粒子被留了下来,并最终组成了当今宇宙中所有的物质。
正因为如此,宇宙中才只有正物质,而没有反物质。
这是对物质来源的解释。
近几十年来,粒子物理学家们都一直在寻找支持理论的证据,而他们做的方法就是研究‘CP破坏’现象。
‘CP破坏’,也就是正粒子和反粒子衰变过程不一样的现象。
‘CP破坏’的研究手段还是研究特殊的粒子。
正负电子对撞机产生的科西超子,就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自从十年以前,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团队就一直在研究科西超子的衰变。
而研究科西超子,就需要研究J/psi粒子。
J/psi粒子的衰变会产生‘正-反科西超子’,之后,正-反科西超子还会继续衰变、直到消失。
现在的实验就是启动设备来做新的对撞实验,收集足够多的数据,以更加精确的测定分析手段,去做详细的研究,希望能够有新的发现。
在了解整体的实验内容以后,王浩关注的还是自己团队的工作,也就是自己要参与的工作,毕竟实验研究,最初就有几百、上千人的团队完成。
在几百、上千人的团队中,一个人的力量非常有限。
第三天上午的时候,新一次实验正式开始,但是除了参与实验的工作人员以外,其他人什么都做不了,就只是等在房间里,听着外面机器嗡嗡的响。
实验过程没有想象中粒子对撞的华美,就只是感觉声音非常的烦躁。
大型设备里面具体发生了什么可以想象,但却根本就不可能看到,参与实验的人也只能从检测装置看到一些亮点儿而已。
这就是真实的粒子对撞实验。
实验准备进行了很久的时间,实际上,真正的实验用时非常短,而实验过程就是瞬间的碰撞,大部分还是耗在前期准备以及粒子加速上。
很快,实验结束。
机器设备传出嗡嗡的响,但声音明显渐渐弱了许多。
下午,研究团队举办了工作分配会议,王浩所在的团队去了三个人,薛文卓、他还有另一个西京交通大学的物理教授董志辉。
他们进入到会议大厅以后,就坐在了后排的一个位置上,但是他们前面,是正规的第七工作组,由高能所的专家以及首都大学团队组成。
第七工作组,并不是常驻的团队,也是临时组建起来的,但相对要正规太多了,工作组是由高能所的田桂林院士率领。
其中还有两个高能物理专家、好几个首都大学的数学物理教授,和其他团队实力自然不是一个级别。
他们也负责数据分析工作,而且工作包含了西京交通大学团队的内容。
第七工作组就是主力工作组。
下属有两个团队,分别是西京交通大学的团队以及湖州大学的团队。
下属两个团队都是拼凑出来的,就比如西京交通大学的团队来自三个大学,还有西海大学和西京科技大学。
湖州大学的团队也很类似。
这种高校组成的临时团队就是过来学习的,但也是有作用的,他们各自分配了第七工作组一半的工作量,最终做出的数据分析,会和第七工作组的数据结果进行对比。
如果双方的数据一致,分析结果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不一致就要找出其中一方的问题,大部分情况下,肯定是临时拼凑团队数据有问题。
薛文卓、董志辉坐过去以后,前排的第七组几个人回头看了一下,朝着薛文卓点了点头,也有认识董志辉的点了下头。
王浩也被看了好几眼,最开始没人认出来,直到前面有人小声说了什么,顿时好几个人一起回过头。
“王浩教授?”前排一个教授问了一句。
看到王浩点了下头,旁边人顿时热情许多。
王浩和几个人寒暄几句,会议也准备开始了,他坐在位置上,认真听着会议工作分配内容,参加这种会议还是感觉很新奇的。
在会议进行的过程中,薛文卓也解释了团队的工作,有些自嘲的说道,“我们就是边缘角色,前面的第七组才是主力。”
“不过我们主要是来学习的,其他人还没有这个机会呢。”
王浩倒是不在意什么主力、替补,两个团队做同样的数据内容也是正常的,否则只有一个团队来做,研究出错也很难发现,他跟着来看实验,就只是带着好奇过来转一圈,顺便参与到工作中。
如果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当然是最好,发挥不了作用也没关系。
反正他也不是物理学家。
王浩关心的一下时间问题,“这个分析大概要用多久完成?”
薛文卓道,“大体上三到五天就可以了吧,如果进度慢要一个星期。”
这个时间还是能接受的。
王浩继续问道,“也就是说,我们做完这个实验数据分析就可以离开了,对吧?”
“对。”
薛文卓点头,“我们主要就是过来参与实验分析工作,让其他人也知道类似的工作该怎么做,当最好是能有成果,比如更快的完成,比如和第七工作组的数据一致,这种表现就很好了。”
“第七工作组,完成所有分析要多久?”王浩好奇的问道。
“他们比我们多一倍的数据,但应该在五天内结束吧?”薛文卓也有些不确定,但一般来说,主力的工作组实力很强,哪怕是多一倍的数据也能更快完成。
……
在实验进行的当天下午,各个工作团队就开始向下分配工作。
西京交通大学团队负责的是F区的上半部数据,团队里有几个人参与的工作,就开始给其他人讲解具体要怎么进行分析,并对于工作进行分配。
团队是要分工合作的,有的人负责大亮点的分析,有的人负责小数据的去除,而大部分人做的都是对于普通数据的分析,来确定具体是属于什么粒子,并计算记录相关的详细数据。
何毅也参加过一次实验分析工作,他是西海大学的教授,自然重点照顾王浩和肖新宇,给他们详细讲解了,分析数据的方法、情况等内容。
王浩都听完了以后,也理解了大部分,但具体分析肯定还要做的时候再看,他有些疑惑的问道,“这种普通光点的分析,就只能手动计算吗?我看有些是能够用计算机直接划分的,但有些都需要手动计算。”
“不然怎么样?”何毅用力抿了抿嘴,“很多粒子之间的差异太小了,而各种情况都有所不同,只有手动计算才能保证准确性,反正到现在,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够确定完成所有的普通光点的分析。”
王浩思考着点了点头,但还是觉得速度太慢了,也怪不得十几个人的团队也需要好几天。
他仔细想了一下,干脆建立了个任务试试--
【任务二】
【研发项目名称:F区数据普通光点粒子分析(难度:D)。】
【灵感值:0。】
好简单!
王浩看到研发内容的难度都有些惊讶,但仔细一想却很正常,他已经对工作有理解了。
现在的工作就是根据实验数据去区分粒子,但区分粒子只是其中之一,还需要对于反应出来的各种特性进行计算。
但是,普通光点的数据分析,主要难点就在于根据特性区分粒子。
只要能确定粒子的性质,其他相关数据分析起来就会变得很容易,但还是有一部分需要手动去计算,但因为直接确定粒子性质,工作量肯定会大大减小,粗略估计能减小八成以上。
“这个研究还是值得的。”
当有些人已经开始投入到工作以后,王浩并没有开始做分析,而是继续对自己的疑惑进行提问、讨论。
他和何毅、肖新宇,组里还有另一个,是西京交通大学四十左右的女教授邓小颖。
当王浩不断的提问讨论的时候,肯定会影响到工作进度,邓小颖有些郁闷的说道,“王教授,咱能不能先分析,然后再去仔细研究,你全都弄懂了,也对现在的工作没有帮助啊。”
王浩解释道,“我现在就是为了工作。咱们分到的数据,估计一直做,也要忙上好几天,所以我想找一个好方法能帮助分析快速完成。”
“还能有这种好方法?”邓小颖听的眼前一亮,她看着电脑上显示出来一大堆的数据都感觉很烦躁,要是能有简单的方法再好不过。
何毅疑惑道,“你想找简单方法,也不是一两天就能找到吧?”
“那可不一定,我已经有思路了。”
王浩认真说道,“你们先听我说说思路……”
“我是准备设计一个程序,能够对于粒子特性进行划分,如果能够实现对粒子特性的划分,就完成了大部分工作。”
其他人跟着点头。
王浩道,“其实这些数据看起来很复杂,真正分析也不难,主要思路就是找……”
他开始说了起来。
王浩对于设计程序进行数据分析很有经验,即便最初灵感值是‘0’,但他还是有一定思路的,在讲解的过程中,他就发现灵感值上涨速度异常的快。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脑海里出现一大堆的思路想法,有些是之前根本就没有想到的,有的就感觉是突然的灵光一闪,仔细想一下,都觉得非常精妙。
这是灵感!
和《教学的馈赠》带来的效果不同,《科研的馈赠》可以增加其他人的灵感,再筛选正确的反馈自己的脑海里。
这种灵感和知识、思路不同,而是感觉很精妙,就好像做一道数学题,一步步解出来自然是很顺畅的,但突然就能够想到一个公式解决的方法,就感觉直接找到了捷径。
王浩在讲解的过程中,不止是思路异常的清晰,因为有些灵感的涌入,他感觉自己真是个超级天才,想到一个问题就能够想到更加精妙的方法。
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好了。
王浩沉醉其中不断的说着,等说到了最后一步,才反应过来查看了下任务。
【任务二】
【灵感值:106。】
“!
”
“灵感值够了!”
这时候,其他三个人都非常惊讶的看着王浩,因为他们刚才听到一个非常有针对性的程序设计。
从头到尾,每一步都非常精妙,最后就能直接分析出结论。
他们很认真的跟着在听,但是还有是有些不解的地方,尤其是那些‘走捷径’的方法。
但是他们却能判断,程序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还等什么?
“开始吧,我们来一起做一个程序,我感觉应该不难吧?”
“应该是。”
“王浩,你来分配工作。”何毅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当天四人组一直忙到了晚上九点钟,中途只是吃了个送来的快餐,就一直对着电脑打代码。
第二天早上再继续努力了一个小时,终于把新设计出来的程序调试好。
“开始吧!”
邓小颖都感觉有些激动了,本来以为是很枯燥的工作,结果就变成了设计程序,而且他们只用了几个小时时间就完成了。
何毅把小组分配的数据内容进行了提取,作为输入端文件录入。
随后,程序正式运行。
这个筛选程序并不十分复杂,只用普通的电脑,每一个数据分析大概需要一秒钟时间,但肯定比人工速度快太多了。
即便有些数据并不需要耗费精力,只是看上一眼就知道是什么粒子,但人的反应肯定比不上电脑速度,而且不是所有的数据都是明显的,好多数据还是仔细分析才知道是什么粒子。
这时候就体现出电脑分析速度了。
程序运行了十几分钟时间,就输出了大量的数据,每一个数据就对应一个粒子,标明了数据属于什么粒子。
这已经足够了。
四人组马上就根据输出的粒子特性,来做其他方面的数据记录、计算,工作量一下子减少了七成以上。
本来每天要工作十个小时,需要四天到五天的工作量,到现在只需要一天就能够完成。
他们也开始耐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其实几个人的想法都非常的简单,赶紧完成手里的工作就能休息了。
数据分析工作是有些枯燥的。
他们确实是来学习的,但学到东西就可以了,并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参与其中,毕竟他们并不专门做这个研究。
在真正投入到数据分析工作中时,数学家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就像是薛文卓说的,实验团队缺少的就是数学家。
王浩的工作效率明显比其他三人快很多,有些计算的东西,尤其牵扯到方程的计算,很轻松就能直接搞定,其他人则要仔细思考一下,偶尔碰到难一些的还放在手边,暂时放弃不做记录。
在王浩超高的工作效率支持下,到了下午四点多的时候,所有数据分析工作已经完成了。
何毅迫不及待的提交了数据。
“呼~~”
“终于完成了!”
“好累!”
四个人集体站起来,长长的伸了个懒腰,不由都带上了完成工作的轻松。
等走出了小工作间,看到其他人都在忙碌,顿时一股优越感油然而生。
何毅看向王浩犹豫着问道,“要不要帮帮其他人?都是一个团队的。”
邓小颖也看过来。
“当然了,但是等吃过晚饭再说,现在去说还要解释,好麻烦。”
王浩捂着肚子抱怨了句,“中午的快餐真难吃,我没吃几口,肚子都快饿扁了。今天就吃……烤鱼,要香辣的,烤鱼配米饭,绝配!”
“有道理!”
“说得对,赶紧去!”
“别操心其他人了,我都饿死了。”几人迅速的走出门,打车去了临近的商业街,把团队的其他人完全抛在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