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蠢货、混蛋和守护者(1)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笔趣阁 www.xsbqg.com,最快更新成为乔布斯最新章节!
由于《玩具总动员》的成功和皮克斯的上市,史蒂夫又回到了聚光灯下。他不是唯一的功臣,媒体的焦点却都在他身上,当然,卡特穆尔和拉塞特并不在乎这些,现在皮克斯有钱了,卡特穆尔和拉塞特正准备拍摄下一部电影《虫虫危机》,他们再也不用担心公司的命运了。在外界看来,史蒂夫又重新找回了他的魔法,《玩具总动员》的成功又为史蒂夫的传奇故事增色不少。
现在的问题是史蒂夫在皮克斯创造的辉煌究竟是一时的还是持续的。虽然之后史蒂夫上演了精彩的王者归来,但在1996年,他所谱写的续集都不怎么精彩。Apple II名噪一时后,Apple III和丽萨都铩羽而归,麦金塔也是经过约翰·斯卡利改良后才算得上成功。最盛大的续集无疑是NeXT,史蒂夫想把NeXT打造成理想版本的苹果,结果却是虎头蛇尾。
皮克斯让史蒂夫得到了救赎。不过史蒂夫以前就达到过世界的巅峰,问题是这一次他能比以前处理得更好吗?他会不会重蹈覆辙?用皮克斯电影中的语言来说,他是否能像《玩具总动员》中的胡迪一样,将放逐过程中收获的经验教训牢记于心、融会贯通呢?他能否控制好自己的脾气,与小伙伴合作打败敌人,成为真正的英雄呢?
从1992年与IBM的协议泡汤到1996年,NeXT喜忧参半。史蒂夫尝试了很多不同的战略,导致公司发展完全没了方向。他推出了一款外形像比萨盒的便宜机型NeXTstation,不过反响平平。团队又打算设计另一种机型,基于一款叫作PowerPC的微处理芯片,苹果推出的改良版麦金塔用的就是这种芯片。不过,最终一台都没有生产出来,因为团队没找到真正的市场。
市场营销负责人麦克·斯莱德时不时会怀念自己的老东家微软,“微软就像常胜将军洋基队,”他回忆道,“在NeXT工作就如同从1998年开始为佛罗里达马林鱼队效力,虽然1997年马林鱼拿到了冠军,但1998年却战绩惨淡。那些日子里,史蒂夫已经被公众遗忘了,他就像从摇滚乐团“海滩男孩”(Beach Boy)单飞后的布莱恩·威尔逊(Brian Wilson),逐渐从观众的视野中消失了,留下的只是曾经的辉煌。史蒂夫之所以在高科技领域变得无足轻重,主要是因为他选错了目标受众,他是为消费者市场而生的,却陷在了企业市场里。”
虽然史蒂夫拥有卓越的营销才能,但是公司缺乏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他的才华无用武之地。某天,他告诉斯莱德要和太阳公司“大干一仗”。他让斯莱德找来两位程序员,编写一个基础数据库应用,其中一位用的是NeXT的电脑和软件,另一位用的是太阳的工作站和Solaris操作系统,Solaris是太阳开发的Unix操作系统衍生版本。斯莱德拍下了两位程序员的开发过程,结果使用NeXT电脑的那位完胜,开发速度比另一位快得多,甚至还有时间打几局游戏。从NeXT放出的视频看,使用太阳工作站的那位程序员嘴里不停嘟哝着“就快要做完了,任务不多了”。除了放出视频,NeXT还在《华尔街日报》上刊登了8次广告,将全年的营销预算一下子全部用完了。结果呢?“正如史蒂夫所预料,引来了媒体的争相大肆报道。”斯莱德回忆道,压抑着内心的喜悦。太阳CEO斯科特·麦克尼利向媒体抱怨NeXT“不成熟”的营销方式。“人们并不了解,”斯莱德说道,“史蒂夫在策划一些小事时同样有先见之明。当初我提出这个营销策略时,他对我说,‘要搞就搞大一点,跟太阳公司大干一仗。’他的看法是对的。”
在某些时刻,史蒂夫的聪明才智显露无遗,但在公司管理方面,他依然没找到头绪。他在管理上犯过很多错误,最严重的错误是找来了英国人彼得·范·凯伦伯格(Peter van Cuylenbery)来管理公司的日常运作,这个决策反映出史蒂夫对于公司发展的茫然。他突然一拍脑袋,决定要再聘请一个总裁,于是就去找了几个候选人,也没怎么做候选人的背景调查,最后找到了凯伦伯格。凯伦伯格以前是施乐公司和德州仪器的高管,他已经通过传真拒绝了史蒂夫的工作邀请。史蒂夫通过媒体表达了对凯伦伯格的崇敬之情。“如果我在路上被车撞倒,”他告诉《纽约时报》的记者,“如果有彼得掌管NeXT的话,我会觉得很放心。”
最后被撞倒的却是凯伦伯格,他接受了史蒂夫的邀请,并承诺为NeXT制定清晰的战略,可惜最后只是一句空谈。当推动细节的实施时,凯伦伯格发现来自员工的阻力很大,因为员工认为他更关心流程,毫不在意产品。更糟糕的是,凯伦伯格经常和史蒂夫意见相左。包括佳能(1989年投资了1亿美元)在内的投资者对此抱怨诸多,他们不知道究竟是谁在管理公司,到底是史蒂夫还是凯伦伯格。员工也摸不着头脑,有好几个高管甚至认为凯伦伯格想瞒着史蒂夫把公司偷偷卖给太阳公司。凯伦伯格否认了这一点,太阳公司当时的CEO斯科特·麦克尼利也否认两家公司曾达成过任何协议。但无论如何,凯伦伯格和史蒂夫组成的管理团队运作不畅,没过多久,凯伦伯格就离开了NeXT。
凯伦伯格走后不久,史蒂夫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终止NeXT电脑的生产。史蒂夫一直热衷于电脑硬件的设计,公司所打造的那些外形精美、功能齐全的电脑让他感到无比自豪。但是NeXT电脑的销量实在是不尽如人意,史蒂夫不得不关掉整个硬件部门,裁掉一半员工,在乔恩·鲁宾斯坦(Jon Rubinstein)的协调下将剩余的硬件和工厂设备卖给了佳能。位于弗里蒙特的工厂又恢复了最初仓库的功能,在市场上或卖或租。生产出下一代伟大电脑的梦想彻底破灭了。“我们迷失在技术的世界中。”史蒂夫后来告诉我。
毫无疑问,NeXT失败了;毫无疑问,NeXT的失败主要归咎于史蒂夫。NeXT是史蒂夫事业的低谷,他对于自己的失败感到心烦意乱,居然公开表现出了自己的失望,这一点不同寻常。卡特穆尔回忆道,某天他在一篇NeXT的新闻稿中看到一段话,“这段话的大意是NeXT非常荣幸能将软件卖给政府,服务于政府部门的服务器和数据中心。看了这段话后,我想,天哪,史蒂夫肯定很痛苦。因此我给他打了电话,约他在帕洛阿尔托的一家日本餐厅吃饭,我对他说,‘史蒂夫,这不是你。’他回道,‘啊啊啊啊,我知道!我也讨厌这种情况。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其实还不错,但卖软件给他们实在是太糟糕了!’”
在公众场合,史蒂夫试图将战略的转变描绘为一个大胆的赌局,把赌注都押在了软件上,特别是NeXTSTEP操作系统,他认为NeXTSTEP“没有竞争对手”。不过这一次,媒体接受了他的诡辩,那些在他眼中根本不存在的竞争对手,比如微软,也认可了他的说法。
由于《玩具总动员》的成功和皮克斯的上市,史蒂夫又回到了聚光灯下。他不是唯一的功臣,媒体的焦点却都在他身上,当然,卡特穆尔和拉塞特并不在乎这些,现在皮克斯有钱了,卡特穆尔和拉塞特正准备拍摄下一部电影《虫虫危机》,他们再也不用担心公司的命运了。在外界看来,史蒂夫又重新找回了他的魔法,《玩具总动员》的成功又为史蒂夫的传奇故事增色不少。
现在的问题是史蒂夫在皮克斯创造的辉煌究竟是一时的还是持续的。虽然之后史蒂夫上演了精彩的王者归来,但在1996年,他所谱写的续集都不怎么精彩。Apple II名噪一时后,Apple III和丽萨都铩羽而归,麦金塔也是经过约翰·斯卡利改良后才算得上成功。最盛大的续集无疑是NeXT,史蒂夫想把NeXT打造成理想版本的苹果,结果却是虎头蛇尾。
皮克斯让史蒂夫得到了救赎。不过史蒂夫以前就达到过世界的巅峰,问题是这一次他能比以前处理得更好吗?他会不会重蹈覆辙?用皮克斯电影中的语言来说,他是否能像《玩具总动员》中的胡迪一样,将放逐过程中收获的经验教训牢记于心、融会贯通呢?他能否控制好自己的脾气,与小伙伴合作打败敌人,成为真正的英雄呢?
从1992年与IBM的协议泡汤到1996年,NeXT喜忧参半。史蒂夫尝试了很多不同的战略,导致公司发展完全没了方向。他推出了一款外形像比萨盒的便宜机型NeXTstation,不过反响平平。团队又打算设计另一种机型,基于一款叫作PowerPC的微处理芯片,苹果推出的改良版麦金塔用的就是这种芯片。不过,最终一台都没有生产出来,因为团队没找到真正的市场。
市场营销负责人麦克·斯莱德时不时会怀念自己的老东家微软,“微软就像常胜将军洋基队,”他回忆道,“在NeXT工作就如同从1998年开始为佛罗里达马林鱼队效力,虽然1997年马林鱼拿到了冠军,但1998年却战绩惨淡。那些日子里,史蒂夫已经被公众遗忘了,他就像从摇滚乐团“海滩男孩”(Beach Boy)单飞后的布莱恩·威尔逊(Brian Wilson),逐渐从观众的视野中消失了,留下的只是曾经的辉煌。史蒂夫之所以在高科技领域变得无足轻重,主要是因为他选错了目标受众,他是为消费者市场而生的,却陷在了企业市场里。”
虽然史蒂夫拥有卓越的营销才能,但是公司缺乏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他的才华无用武之地。某天,他告诉斯莱德要和太阳公司“大干一仗”。他让斯莱德找来两位程序员,编写一个基础数据库应用,其中一位用的是NeXT的电脑和软件,另一位用的是太阳的工作站和Solaris操作系统,Solaris是太阳开发的Unix操作系统衍生版本。斯莱德拍下了两位程序员的开发过程,结果使用NeXT电脑的那位完胜,开发速度比另一位快得多,甚至还有时间打几局游戏。从NeXT放出的视频看,使用太阳工作站的那位程序员嘴里不停嘟哝着“就快要做完了,任务不多了”。除了放出视频,NeXT还在《华尔街日报》上刊登了8次广告,将全年的营销预算一下子全部用完了。结果呢?“正如史蒂夫所预料,引来了媒体的争相大肆报道。”斯莱德回忆道,压抑着内心的喜悦。太阳CEO斯科特·麦克尼利向媒体抱怨NeXT“不成熟”的营销方式。“人们并不了解,”斯莱德说道,“史蒂夫在策划一些小事时同样有先见之明。当初我提出这个营销策略时,他对我说,‘要搞就搞大一点,跟太阳公司大干一仗。’他的看法是对的。”
在某些时刻,史蒂夫的聪明才智显露无遗,但在公司管理方面,他依然没找到头绪。他在管理上犯过很多错误,最严重的错误是找来了英国人彼得·范·凯伦伯格(Peter van Cuylenbery)来管理公司的日常运作,这个决策反映出史蒂夫对于公司发展的茫然。他突然一拍脑袋,决定要再聘请一个总裁,于是就去找了几个候选人,也没怎么做候选人的背景调查,最后找到了凯伦伯格。凯伦伯格以前是施乐公司和德州仪器的高管,他已经通过传真拒绝了史蒂夫的工作邀请。史蒂夫通过媒体表达了对凯伦伯格的崇敬之情。“如果我在路上被车撞倒,”他告诉《纽约时报》的记者,“如果有彼得掌管NeXT的话,我会觉得很放心。”
最后被撞倒的却是凯伦伯格,他接受了史蒂夫的邀请,并承诺为NeXT制定清晰的战略,可惜最后只是一句空谈。当推动细节的实施时,凯伦伯格发现来自员工的阻力很大,因为员工认为他更关心流程,毫不在意产品。更糟糕的是,凯伦伯格经常和史蒂夫意见相左。包括佳能(1989年投资了1亿美元)在内的投资者对此抱怨诸多,他们不知道究竟是谁在管理公司,到底是史蒂夫还是凯伦伯格。员工也摸不着头脑,有好几个高管甚至认为凯伦伯格想瞒着史蒂夫把公司偷偷卖给太阳公司。凯伦伯格否认了这一点,太阳公司当时的CEO斯科特·麦克尼利也否认两家公司曾达成过任何协议。但无论如何,凯伦伯格和史蒂夫组成的管理团队运作不畅,没过多久,凯伦伯格就离开了NeXT。
凯伦伯格走后不久,史蒂夫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终止NeXT电脑的生产。史蒂夫一直热衷于电脑硬件的设计,公司所打造的那些外形精美、功能齐全的电脑让他感到无比自豪。但是NeXT电脑的销量实在是不尽如人意,史蒂夫不得不关掉整个硬件部门,裁掉一半员工,在乔恩·鲁宾斯坦(Jon Rubinstein)的协调下将剩余的硬件和工厂设备卖给了佳能。位于弗里蒙特的工厂又恢复了最初仓库的功能,在市场上或卖或租。生产出下一代伟大电脑的梦想彻底破灭了。“我们迷失在技术的世界中。”史蒂夫后来告诉我。
毫无疑问,NeXT失败了;毫无疑问,NeXT的失败主要归咎于史蒂夫。NeXT是史蒂夫事业的低谷,他对于自己的失败感到心烦意乱,居然公开表现出了自己的失望,这一点不同寻常。卡特穆尔回忆道,某天他在一篇NeXT的新闻稿中看到一段话,“这段话的大意是NeXT非常荣幸能将软件卖给政府,服务于政府部门的服务器和数据中心。看了这段话后,我想,天哪,史蒂夫肯定很痛苦。因此我给他打了电话,约他在帕洛阿尔托的一家日本餐厅吃饭,我对他说,‘史蒂夫,这不是你。’他回道,‘啊啊啊啊,我知道!我也讨厌这种情况。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其实还不错,但卖软件给他们实在是太糟糕了!’”
在公众场合,史蒂夫试图将战略的转变描绘为一个大胆的赌局,把赌注都押在了软件上,特别是NeXTSTEP操作系统,他认为NeXTSTEP“没有竞争对手”。不过这一次,媒体接受了他的诡辩,那些在他眼中根本不存在的竞争对手,比如微软,也认可了他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