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章、真正的秘籍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笔趣阁 www.xsbqg.com,最快更新地师最新章节!
游方在“读书”的过程中并没有动用数码相机拍照,一方面是因为把书一打开心神就完全被吸引了,根本没想起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没有必要,看过之后所有的内容都记得清清楚楚,想忘都忘不掉!人在什么情况下记忆力最好甚至能够过目不忘?就是当别人告诉他最感兴趣、最迫切想知道的东西时。
秘籍只有短短几千字,既不是文言文也不是当代的通俗文体,类似于《三国演义》中那种简练的古白话。巧合的是,其中讲述锻炼灵觉的手段,在游方从济南到洛阳“逃亡”的过程中已经不自觉的运用,只是当时还无人指点,搞的太夸张惹了不小的麻烦。
游方看完之后暗自长叹——怎么没早看到这本书?所谓“秘籍”其实很简单,但若没有掌握灵觉,看了也白看。刘黎在第一页就写明,书中所录的方法,最好要等到游方的元神之伤彻底治好之后再去运用。
初入门第一步游方已经会了,就是以灵觉反复感应不同环境下的地气与灵气,具体包括阴气阳气生气煞气等等变化,将自古风水学中的理论,转化为最直观的感知。但刘黎还提到了一种“收敛”的讲究,是游方所不知道的。
与内家功夫有练法、打法、演法的区别一样,练法讲究劲力含而不发,而灵觉最初的锻炼之法也要求“含而不发”。不一味追求将灵觉的感觉延伸到最远,首先要学会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尽量与周围的地气之间不发生扰动,在地气平和之处渐渐习练,直至完全收敛。
然后会达到另一种从未体会的境界,那就是灵觉时刻保持若有若无、含而不发的常态。虽然不刻意延伸而出感应周围,但只要能够感应到的范围内有异常的地气扰动、物性或灵气的变化,就会产生自然的反应,从而做出相应的判断,直至“随遇而感”。
“随遇而感”的习练之法不能总停留在一地,要根据所学的风水知识,寻找各种类型的地气与物性变化之处,在行动中反复体验。刚开始应注意环境的“属气”不能太强烈,比如北京市内故宫、天坛、雍和宫、白云观一类的地方,不能冒冒失失的乱闯乱探,否则一不小心灵觉收敛控制的不好,容易发生沧州铁狮子前那种意外。
到后来“收发自如”与“有触必应”是同时习练的,从静止中的地气平和之处逐渐过渡到运动中的变化之处。始终能保持含而不发的状态,灵觉又能产生各种自然的感应——有了这种火候才算真正入了门,去什么地方习练都可以了。北京是个非常好的锻炼环境,能提供种种条件。
入门之后继续锻炼的方法,主要是培养灵觉的强大——使感应更灵敏、范围也更远。这时类似于内家功夫中的打法,在不同环境下发动灵觉延伸而出,一步步试探着去扰动、运转、控制周围的地气与物性,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
这么做是有一定风险的,练武与人切磋打法也有受伤的风险,如此锻炼灵觉的“对手”不是某一个人,而是周围环境中的地气与物性。它需要第一步习练的根基扎实,能够在“随遇而感”的状态下清晰的察知周围的情况,选择自己能搞定的环境循序渐进的锻炼,有些“属气”太强烈的地方又不能乱来了,否则一不小心会发生游方在古墓博物馆中遭遇的那种意外。
灵觉至此,若用汉字的玄妙来形容,就是从“练”过渡到“炼”。而刘黎提到的两种意外凶险,游方已经分别遭遇过了,体会深刻的不能再深刻,真是太巧了!不仅如此,接下来最后几页的内容中,与游方的经历还有更玄妙的巧合呢!
使灵觉的强大程度增长最快、也是最凶险的一种方式叫做“淬炼”,就是在地气变化极为剧烈、物性反差极大的环境中主动释放灵觉,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控制与运转。刘黎在书中特别提醒,功夫不到家又无人护法时切勿尝试!
书中只简练述说并没有特别的解释,有些玄妙之境也是解释不清楚的,但游方却理解的很透彻。在洛阳,他就是于午时从阳气旺盛躁动的硬座车厢出发,迅速进了阴气浓郁的地下古墓群中,而且释放灵觉发动小雷音咒外镇,结果……把自己给“淬”伤了,说出来都是经验加教训啊。
按刘黎的说法,锻炼灵觉最终的境界是“化灵觉为神识”,这本秘籍却没有多做解释,只留了一句话:“化境而观、自在出入,是为元神出现、灵觉可化神识,尔言之尚早。”
换一种情况,一般人根本不清楚这句话究竟在说什么?而游方竟然也明白了一半,他在古墓中看一幅壁画,不小心使用了“淬炼灵觉”之法,结果引煞气与阴气反侵神魂,很奇异进入了壁画的“意境”世界中,大概就是一种“化境而观”吧?至于不明白的另一半,那是他的火候未到,虽然悟性有了、能理解其境界,但还没有那份修为。
假如秘籍也可以“约稿”的话,那么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游方“量身订做”的,几乎每一句话都在回答他这段时间来遭遇的困惑,换一个人就算看了,也很难像游方领会的这么透彻,而事实上也只有游方一个人看过,他看完之后这本秘籍就不存在了。
什么是秘籍?靠,这才是真正的师传秘诀,在最必要的时候直点关窍!游方简直怀疑刘黎有未卜先知的神通,提前将游方在“逃亡”路上遭遇的一切算的清清楚楚。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因为在书的最后一页,刘黎还特意写了一番话,能看出他也并非无所不知。
这番话是关于另一本秘籍的,刘黎告诉他不要在同一晚打开两本秘籍,看了第一本之后将第二本先收起来。等到运用灵觉真正入门之后,对淬炼灵觉之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再将内家功夫习练到“有触必应,随感而发”的初步境界,再打开第二本秘籍。
这番话写在第一本秘籍的最后一页,假如游方打开黄绸小包前准备的不充分,很可能根本看不见,因为在没有翻完之前书可能就毁了。游方虽然看见了,却没有把第二本秘籍收起来,而是定了定心神,释放灵觉“扫视”整个房间,然而缓缓控制收回,进入第一本秘籍中所描述的“含而不发,随遇而感”的状态,微微一笑,伸手打开了第二本秘籍。
之所以说刘黎也不是无所不知,大概连老头自己写下秘籍时都没想到,游方打开黄绸小包时内家功夫已经练到了“有触必应,随感而发”的门槛,而且经过第一本秘籍的点醒,就知道该如何掌握灵觉的初步运用——他早已有过不自觉的教训与经验,能够接连打开两本秘籍。
风水玄学与内家拳术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世上的修炼之道到了一定的境界高度总有相通之处。刘黎从风水地气的角度讲解灵觉,而内家功夫“有触必应”的境界,其实也包含一种灵觉的感应,只是运用与理解的角度不同。游方能在这段时间内家功夫更上一层楼,不是天上突然掉馅饼,而是长期用功习练之后的厚积薄发,量变积累到质变升华的突破——他的机缘到了。
游方之所以会笑,因为他猜到了刘黎可能会在第二本秘籍中动怎样的手脚,江湖术安门槛的手段也是相通的,假如游方想如此算计一个人,又有刘黎那么大的本事,也会采用类似的门道。果不出他所料,第二部原本被黄绸包了两层的秘籍,也被浓郁的阴气所渗透,与第一本不同,此阴气一经打开散发的而速度要快的多,似乎受到了奇异的扰动。
假如他还像刚才那么“读书”,时间根本来不及,就算在一旁架上数码摄像机也没用,恐怕还没等翻开几页,整本书就会朽化的翻不开了。幸亏他早有预料,打开黄绸的同时就发动灵觉控制书中纯阴之气的发散,延缓了这本秘籍的朽化速度,与刚才一样不紧不慢的读完,然后才眼看着它化为一堆碎末。
读完之后良久无言,这一本确实在讲如何养剑练剑,且专门侧重于游方那柄剑的情况,写的异常简练,只有十几页不到三千字。前半部关于养剑的过程,就是让那柄剑重见天日的过程,后半部关于练剑的内容,是内家功夫修炼触及到“有触必应,随感而发”的门槛后,真正进入这一境界的修炼秘诀。各门各派可能都有其秘法,刘黎只讲授了其中一种(注:第二本秘籍的详细内容,后文相关章节中再介绍)。
第二本秘籍的最后,刘黎也留了一句话:“哈哈哈,看完啦!小游子,我会去找你的。”
这句话的讲究,在江湖惊门术中就叫做“神仙话”,说的典雅一点可称“锦囊妙语”,据说三国时惊门第一高手诸葛亮最擅长。看见这样一句留言,好似刘黎早已算到后来所发生的一切,包括游方逃脱了他的追踪、又成功读完了这两本秘籍。假如换一个不懂行的人,简直会把老头当成活神仙!
这种把戏内行人拆穿了也简单,它的奥妙在于——假如对方算错了,你就不会看见这句话,当你能看见的时候,必然证明对方预料到了。不论刘黎有没有放水,假如游方连利用地气环境逃脱的手段都没有,必然更没本事看到第二本秘籍最后的留言。奥妙虽不复杂,但能够成功安好这样一道门槛,手段也是相当高明,不佩服都不行。
默然半晌之后,游方看着昏暗的油灯突然冒出一句粗话:“真他妈的是‘秘’籍啊,两本书埋了这么多地雷,幸亏老子都给拆了!”在近代江湖切口中,耍手段安门槛也称为埋地雷。骂完之后吹灭油灯打开电灯,他又感叹一声:“无论如何,老头够大方的,送了一件宝贝。”
游方所说的“宝贝”当然不是指那两本已消失的秘籍,而是包裹秘籍的那块黄绸。这两本秘籍本身也是刘黎考验游方的手段,虽然送给他了,却不一定能消受,甚至有可能一个字都看不到。假如游方通不过考验,老头也不会白白耍弄一个晚辈,至少将包裹秘籍的黄绸送给了他。
在明亮灯光下仔细打量这块毫不透光的绸布,看上去可够埋汰的,正面微微有些发红就似染了一层洗不净的淡淡血迹。反面似是凝炼了一层黑色浮光,表面仿佛有看不真切的雾气在流动,怎么形容呢?说的难听点,就像是曾经掉进了阴沟里。就这样一块绸布,扔到垃圾桶里估计捡破烂的都不愿意拣。
而这块看似不起眼的绸布竟有着隔绝阴阳的奇效,那两本秘籍中凝聚的阴气极重,然而不打开黄绸,游方的灵觉感应却十分微弱。他不由自主的想起了那柄剑,出土时狂狐当机立断将剑包好,取来地下深处原埋藏地的阴土,将之封存在木匣中。这个办法好倒是好,但毕竟不能完全代替原埋藏地的环境,封存效果不能持久,可能再过几个月,这柄剑也将开始缓慢腐朽。
而刘黎留下的这块绸布,简直就是为那柄剑准备的,封存效果要比盛土的木匣强多了,在将来也有很多别的用处。游方当即又把灯关了,取出木匣就放在那一堆秘籍化为的碎片上打开,将那柄剑拿了出来。一片黑暗中什么也看不真切,全凭灵觉感应操作,当他第一次亲手捧起短剑时,又听见了既像清吟又像低泣的瑟瑟之音——这回不再是魔境幻觉,是来自灵觉奇异而真切的感应。
游方似是自言自语道:“不要着急,你很快就能脱困重见天日。”
游方在“读书”的过程中并没有动用数码相机拍照,一方面是因为把书一打开心神就完全被吸引了,根本没想起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没有必要,看过之后所有的内容都记得清清楚楚,想忘都忘不掉!人在什么情况下记忆力最好甚至能够过目不忘?就是当别人告诉他最感兴趣、最迫切想知道的东西时。
秘籍只有短短几千字,既不是文言文也不是当代的通俗文体,类似于《三国演义》中那种简练的古白话。巧合的是,其中讲述锻炼灵觉的手段,在游方从济南到洛阳“逃亡”的过程中已经不自觉的运用,只是当时还无人指点,搞的太夸张惹了不小的麻烦。
游方看完之后暗自长叹——怎么没早看到这本书?所谓“秘籍”其实很简单,但若没有掌握灵觉,看了也白看。刘黎在第一页就写明,书中所录的方法,最好要等到游方的元神之伤彻底治好之后再去运用。
初入门第一步游方已经会了,就是以灵觉反复感应不同环境下的地气与灵气,具体包括阴气阳气生气煞气等等变化,将自古风水学中的理论,转化为最直观的感知。但刘黎还提到了一种“收敛”的讲究,是游方所不知道的。
与内家功夫有练法、打法、演法的区别一样,练法讲究劲力含而不发,而灵觉最初的锻炼之法也要求“含而不发”。不一味追求将灵觉的感觉延伸到最远,首先要学会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尽量与周围的地气之间不发生扰动,在地气平和之处渐渐习练,直至完全收敛。
然后会达到另一种从未体会的境界,那就是灵觉时刻保持若有若无、含而不发的常态。虽然不刻意延伸而出感应周围,但只要能够感应到的范围内有异常的地气扰动、物性或灵气的变化,就会产生自然的反应,从而做出相应的判断,直至“随遇而感”。
“随遇而感”的习练之法不能总停留在一地,要根据所学的风水知识,寻找各种类型的地气与物性变化之处,在行动中反复体验。刚开始应注意环境的“属气”不能太强烈,比如北京市内故宫、天坛、雍和宫、白云观一类的地方,不能冒冒失失的乱闯乱探,否则一不小心灵觉收敛控制的不好,容易发生沧州铁狮子前那种意外。
到后来“收发自如”与“有触必应”是同时习练的,从静止中的地气平和之处逐渐过渡到运动中的变化之处。始终能保持含而不发的状态,灵觉又能产生各种自然的感应——有了这种火候才算真正入了门,去什么地方习练都可以了。北京是个非常好的锻炼环境,能提供种种条件。
入门之后继续锻炼的方法,主要是培养灵觉的强大——使感应更灵敏、范围也更远。这时类似于内家功夫中的打法,在不同环境下发动灵觉延伸而出,一步步试探着去扰动、运转、控制周围的地气与物性,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
这么做是有一定风险的,练武与人切磋打法也有受伤的风险,如此锻炼灵觉的“对手”不是某一个人,而是周围环境中的地气与物性。它需要第一步习练的根基扎实,能够在“随遇而感”的状态下清晰的察知周围的情况,选择自己能搞定的环境循序渐进的锻炼,有些“属气”太强烈的地方又不能乱来了,否则一不小心会发生游方在古墓博物馆中遭遇的那种意外。
灵觉至此,若用汉字的玄妙来形容,就是从“练”过渡到“炼”。而刘黎提到的两种意外凶险,游方已经分别遭遇过了,体会深刻的不能再深刻,真是太巧了!不仅如此,接下来最后几页的内容中,与游方的经历还有更玄妙的巧合呢!
使灵觉的强大程度增长最快、也是最凶险的一种方式叫做“淬炼”,就是在地气变化极为剧烈、物性反差极大的环境中主动释放灵觉,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控制与运转。刘黎在书中特别提醒,功夫不到家又无人护法时切勿尝试!
书中只简练述说并没有特别的解释,有些玄妙之境也是解释不清楚的,但游方却理解的很透彻。在洛阳,他就是于午时从阳气旺盛躁动的硬座车厢出发,迅速进了阴气浓郁的地下古墓群中,而且释放灵觉发动小雷音咒外镇,结果……把自己给“淬”伤了,说出来都是经验加教训啊。
按刘黎的说法,锻炼灵觉最终的境界是“化灵觉为神识”,这本秘籍却没有多做解释,只留了一句话:“化境而观、自在出入,是为元神出现、灵觉可化神识,尔言之尚早。”
换一种情况,一般人根本不清楚这句话究竟在说什么?而游方竟然也明白了一半,他在古墓中看一幅壁画,不小心使用了“淬炼灵觉”之法,结果引煞气与阴气反侵神魂,很奇异进入了壁画的“意境”世界中,大概就是一种“化境而观”吧?至于不明白的另一半,那是他的火候未到,虽然悟性有了、能理解其境界,但还没有那份修为。
假如秘籍也可以“约稿”的话,那么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游方“量身订做”的,几乎每一句话都在回答他这段时间来遭遇的困惑,换一个人就算看了,也很难像游方领会的这么透彻,而事实上也只有游方一个人看过,他看完之后这本秘籍就不存在了。
什么是秘籍?靠,这才是真正的师传秘诀,在最必要的时候直点关窍!游方简直怀疑刘黎有未卜先知的神通,提前将游方在“逃亡”路上遭遇的一切算的清清楚楚。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因为在书的最后一页,刘黎还特意写了一番话,能看出他也并非无所不知。
这番话是关于另一本秘籍的,刘黎告诉他不要在同一晚打开两本秘籍,看了第一本之后将第二本先收起来。等到运用灵觉真正入门之后,对淬炼灵觉之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再将内家功夫习练到“有触必应,随感而发”的初步境界,再打开第二本秘籍。
这番话写在第一本秘籍的最后一页,假如游方打开黄绸小包前准备的不充分,很可能根本看不见,因为在没有翻完之前书可能就毁了。游方虽然看见了,却没有把第二本秘籍收起来,而是定了定心神,释放灵觉“扫视”整个房间,然而缓缓控制收回,进入第一本秘籍中所描述的“含而不发,随遇而感”的状态,微微一笑,伸手打开了第二本秘籍。
之所以说刘黎也不是无所不知,大概连老头自己写下秘籍时都没想到,游方打开黄绸小包时内家功夫已经练到了“有触必应,随感而发”的门槛,而且经过第一本秘籍的点醒,就知道该如何掌握灵觉的初步运用——他早已有过不自觉的教训与经验,能够接连打开两本秘籍。
风水玄学与内家拳术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世上的修炼之道到了一定的境界高度总有相通之处。刘黎从风水地气的角度讲解灵觉,而内家功夫“有触必应”的境界,其实也包含一种灵觉的感应,只是运用与理解的角度不同。游方能在这段时间内家功夫更上一层楼,不是天上突然掉馅饼,而是长期用功习练之后的厚积薄发,量变积累到质变升华的突破——他的机缘到了。
游方之所以会笑,因为他猜到了刘黎可能会在第二本秘籍中动怎样的手脚,江湖术安门槛的手段也是相通的,假如游方想如此算计一个人,又有刘黎那么大的本事,也会采用类似的门道。果不出他所料,第二部原本被黄绸包了两层的秘籍,也被浓郁的阴气所渗透,与第一本不同,此阴气一经打开散发的而速度要快的多,似乎受到了奇异的扰动。
假如他还像刚才那么“读书”,时间根本来不及,就算在一旁架上数码摄像机也没用,恐怕还没等翻开几页,整本书就会朽化的翻不开了。幸亏他早有预料,打开黄绸的同时就发动灵觉控制书中纯阴之气的发散,延缓了这本秘籍的朽化速度,与刚才一样不紧不慢的读完,然后才眼看着它化为一堆碎末。
读完之后良久无言,这一本确实在讲如何养剑练剑,且专门侧重于游方那柄剑的情况,写的异常简练,只有十几页不到三千字。前半部关于养剑的过程,就是让那柄剑重见天日的过程,后半部关于练剑的内容,是内家功夫修炼触及到“有触必应,随感而发”的门槛后,真正进入这一境界的修炼秘诀。各门各派可能都有其秘法,刘黎只讲授了其中一种(注:第二本秘籍的详细内容,后文相关章节中再介绍)。
第二本秘籍的最后,刘黎也留了一句话:“哈哈哈,看完啦!小游子,我会去找你的。”
这句话的讲究,在江湖惊门术中就叫做“神仙话”,说的典雅一点可称“锦囊妙语”,据说三国时惊门第一高手诸葛亮最擅长。看见这样一句留言,好似刘黎早已算到后来所发生的一切,包括游方逃脱了他的追踪、又成功读完了这两本秘籍。假如换一个不懂行的人,简直会把老头当成活神仙!
这种把戏内行人拆穿了也简单,它的奥妙在于——假如对方算错了,你就不会看见这句话,当你能看见的时候,必然证明对方预料到了。不论刘黎有没有放水,假如游方连利用地气环境逃脱的手段都没有,必然更没本事看到第二本秘籍最后的留言。奥妙虽不复杂,但能够成功安好这样一道门槛,手段也是相当高明,不佩服都不行。
默然半晌之后,游方看着昏暗的油灯突然冒出一句粗话:“真他妈的是‘秘’籍啊,两本书埋了这么多地雷,幸亏老子都给拆了!”在近代江湖切口中,耍手段安门槛也称为埋地雷。骂完之后吹灭油灯打开电灯,他又感叹一声:“无论如何,老头够大方的,送了一件宝贝。”
游方所说的“宝贝”当然不是指那两本已消失的秘籍,而是包裹秘籍的那块黄绸。这两本秘籍本身也是刘黎考验游方的手段,虽然送给他了,却不一定能消受,甚至有可能一个字都看不到。假如游方通不过考验,老头也不会白白耍弄一个晚辈,至少将包裹秘籍的黄绸送给了他。
在明亮灯光下仔细打量这块毫不透光的绸布,看上去可够埋汰的,正面微微有些发红就似染了一层洗不净的淡淡血迹。反面似是凝炼了一层黑色浮光,表面仿佛有看不真切的雾气在流动,怎么形容呢?说的难听点,就像是曾经掉进了阴沟里。就这样一块绸布,扔到垃圾桶里估计捡破烂的都不愿意拣。
而这块看似不起眼的绸布竟有着隔绝阴阳的奇效,那两本秘籍中凝聚的阴气极重,然而不打开黄绸,游方的灵觉感应却十分微弱。他不由自主的想起了那柄剑,出土时狂狐当机立断将剑包好,取来地下深处原埋藏地的阴土,将之封存在木匣中。这个办法好倒是好,但毕竟不能完全代替原埋藏地的环境,封存效果不能持久,可能再过几个月,这柄剑也将开始缓慢腐朽。
而刘黎留下的这块绸布,简直就是为那柄剑准备的,封存效果要比盛土的木匣强多了,在将来也有很多别的用处。游方当即又把灯关了,取出木匣就放在那一堆秘籍化为的碎片上打开,将那柄剑拿了出来。一片黑暗中什么也看不真切,全凭灵觉感应操作,当他第一次亲手捧起短剑时,又听见了既像清吟又像低泣的瑟瑟之音——这回不再是魔境幻觉,是来自灵觉奇异而真切的感应。
游方似是自言自语道:“不要着急,你很快就能脱困重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