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舍我其谁(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笔趣阁 www.xsbqg.com,最快更新龙争大唐最新章节!
“贞儿精通军略、政务之余,还能断案,朕倒是没想到啊,也罢,刑部芩尚书如今告病在家,刑部眼下已是群龙无,贞儿可敢为之?”李世民的话音并不算太大,却令李贞大吃了一惊,满脸子不敢相信之色地看着李世民,一时间还真不知道该如何作答了。 ≥
刑部尚书,这官衔听起来不小,正儿八经的朝堂大员,手中的权柄、能量也是大得很,更有趣的是——刑部原本是李泰的地盘,如今若是李贞当了这个刑部尚书,只消动动手脚,三下五除二就能将李泰的势力全都踢出刑部,从而斩断李泰最有力的一条胳膊。听起来很是美妙罢?然则却没那么简单,问题就在于此时的局势上——先不说李治遇害一事上刑部要担负起重责,也不论李贞担任了刑部尚书后所要面对的来自诸皇子之压力,就说值此东宫之位虚悬之际,李贞出任了刑部尚书之后,那东宫之位还能有份么?这可是个严峻到了极点的问题。
在李贞看来,这是个信号,内里的奥妙实在是太多了,多得令李贞一时间也无法看穿所有的秘密,可不管怎么说,老爷子下决心要公开查案却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只是这等事情为何要交给身为夺嫡者之一的自己,却令李贞很有些子摸不清头脑了,可不管怎么说,老爷子既然在此等时分放了话,那就绝不可能容得李贞表示不同的意见了,是故,尽管李贞心里头疑虑丛生,却还是很快便收住心神,一躬身道:“儿臣愿为父皇分忧。”
李世民并没有马上答话,而是审慎地看了李贞好一阵子,见李贞面色很快便由惊疑转为了沉稳,再无丝毫的异常,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道:“好,刑部能有贞儿坐镇,朕也就能睡个安稳觉了,今日天色已晚,明日再叙罢了,贞儿万里急赶,就回府休息去罢。”
“是,儿臣遵命!”李贞心里头也急着要回府与两大谋士好生商议一回,自也没矫情,一听老爷子放了话,紧赶着躬身应了一句,退出了书房,接过柳东河殷勤递过来的雨伞、雨披,谢绝了柳东河派人相送的提议,独自一人大步向宫门而去。
“唉……”李贞走后不久,始终端坐在胡床上的李世民终于站了起来,走到窗前,看着大雨瓢泼的夜空,长叹了口气,而后突然提高了声调,高声喝了一句:“来人!”
正在书房门口侍候着的柳东河忙不迭地领着几名小官宦匆忙走进书房,躬着身子道:“老奴在。”
李世民连头都不曾回一下,只是沉着声道:“传朕旨意,后日早朝!”
这可是李世民回京之后第一次下令开朝,说明李世民已经从丧子之疼中恢复过来了,柳东河心中登时便是一热,恭敬地应答了声:“是,老奴即刻去办。”停了停,又试探地问了一句:“启奏陛下,诸王尚在两仪殿中,可否……”
“哼!”李世民猛地回过了头来,冷哼了一声,吓得柳东河忙不迭地便趴在了地上,身子抖得跟筛糠似的,暗自痛恨自个儿好端端地多嘴个甚子。
“罢了,让他们都回去罢。”李世民怒视了柳东河好一阵子之后,意气阑珊地挥了下手,不耐烦地说了一句。
“是,老奴告退。”柳东河这一回可不敢再多嘴了,恭敬地应了声诺,爬起身来,小心翼翼地退出了书房,自去办理相关事宜不提……
“到家了,终于到家了!”望着越王府敞开的大门,李贞没来由地鼻子一酸,泪水便和着雨水一道流淌直下——出了宫,李贞并没有乘坐王府管家刘德全派来的马车,依旧骑着清水河一战中斩杀颉苾达度设所得的那匹火龙驹,冒着雨往王府赶,倒不是李贞矫情,只是因着李贞嫌马车慢,急着要回府与两大谋士议事罢了,此时到了自家的府门外,心情激荡之下,恨不得出声长啸一番,好在李贞还算是清醒,知晓这儿是长安城,半夜里鬼叫一番着实不太适宜,也就强忍住了这等冲动,只是喃喃地念叨了几句,可泪水却止不住地淌了出来。
“殿下,是殿下,快,快迎接殿下。”打着伞在王府门前台阶上恭候多时的管家刘德全见一彪人马转过了府门前的照壁,登时便嚷了起来,也顾不得雨大,颤巍巍地便跑下了台阶,一头便趴在了雨水中,哽咽地嚷道:“老奴叩见殿下,老奴总算是将您给盼回来了。”
对于刘德全这个跟随了自己近十年的老宦官,李贞还是有些念旧的——尽管刘老太监这段时日来没少私下搞些小动作,为自个儿捞些好处,可李贞却也没怎么往心里头去,只是不再让其参与王府之机密罢了,管家还是让他当着,此时见刘德全激动得全身颤抖不止,李贞自也颇为感动,翻身下了马,伸手扶起刘德全,笑着道:“这段时日本王不在京师,辛苦刘公公了。”
“该当的,该当的,能为殿下效劳,实乃老奴之幸事。”刘德全没想到李贞会亲手扶自己,一时间激动得老泪纵横,一迭声地表着忠心,而后一激灵,高声道:“殿下,您快里面请,老奴已备好了汤水,请殿下更衣沐浴。”
此际李贞心中有事,急着要跟两位谋士议事,自是不想多耽搁,这便笑了笑道:“这个不急,嗯,这样好了,本王尚未用膳,就麻烦刘公公送些膳食到内书房罢。”话一说完,李贞顾不得刘德全的抗议,笑着便走进了王府的大门,熟门熟路地便往内书房赶去,到了地头一看,不止两位谋士,还有雁大也在场,登时便笑了起来,大步走了进去。
“参见殿下。”一见到李贞走了进来,正小声交谈着的三位越王府核心立马停下了谈话,各自起身给李贞见礼,这其中纳隆与雁大都是两年多不曾见到李贞的面了,饶是他二人都算是心性沉稳之辈,却也因此而激动得面色通红。
“纳先生,雁大,本王不在京时,辛苦二位了,本王在此多谢了。”李贞见到纳隆与雁大,心情自也甚是激动,躬身拱手,对二人行了了礼。纳隆与雁大哪敢真受了李贞的礼物,慌忙各自退开,口称不敢当。
“二位当得。”李贞一丝不苟地将礼行完,这才满脸子诚恳地道:“本王虽远在塞外,却也知晓京师局势之恶劣,幸得二位全力支撑,否则本王尚不知何时能回京,此等大功本不适言谢,一切容本王后补罢。”
纳、雁二人都追随李贞日久,知晓李贞不是个讲虚言客套之辈,此时见李贞如此说法,心中不由地涌起了股士为知己者死的激情,眼角不由地全都润湿了起来,一时间都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了,到了底儿,还是纳隆较为清醒,知晓此时不是谈论这些谢不谢的问题之时辰,面色一正,对李贞摆了下手道:“殿下请坐,就先由雁大汇总一下京师这段时日的动态好了。”
一提起正事,李贞自也没再矫情,点了下头,走到上的位置坐了下来,对着雁大挥了下手道:“先说说东宫出事之日的情况好了。”
“是。”雁大躬身应答了一句,而后清了清嗓子道:“禀殿下,据查,太子身亡当日,吴王、魏王两边的人马都有所调动,似乎早就料到东宫里会出事,然则奇怪的是双方都没有动,直到卫国公李靖出面支持大局之后,吴、魏双方的人马全都偃旗息鼓,沉静了下来,其中颇多可疑之处,只是属下尚未探得其中的机密所在;另,自太子身故之后,属下已令‘旭日’各处严加寻访失踪的武才人,然,时至今日,依旧不曾现其人之踪迹,怀疑已经遇难。”
遇难?嘿,不可能!就武媚娘那等人物又岂是轻易便会玩完的,这里头一准有隐情!李贞对于吴、魏双方的异动并不怎么放在心上,无他,东宫出事十有**就是他俩中的一个若是联手所为罢了,早在在李贞的意料之中,唯一不清楚的是他俩中谁是真凶罢了,左右即将展开调查,李贞此时也不是很在意,倒是对武媚娘的离奇失踪感到有些子纳闷——凭“旭日”的手段都不能查到武媚娘的下落,那就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武媚娘已经被人悄悄地灭了口,可这一点李贞却绝不会轻易相信,其二便是有某个大势力在保护着或者说扣押着武媚娘,而满长安中能避开“旭日”的天罗地网者,不外乎就是那么几家罢了,这里头既有诸皇子们手下的暗底势力,也有长孙无忌这等大门阀世家,可要想判断出武媚娘究竟落在谁手中,却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了,一想起武媚娘这头蛇蝎美人竟然溜走了,李贞心中便是一阵烦闷,默默地沉思了好一阵子,也没个头绪,这便摇了摇头,看了雁大一眼,沉着声道:“加大追查力度,生要见人,死要见尸,挖地三尺也要将武媚娘给本王找出来!”
“是,属下明白。”雁大虽不明白李贞为何对这么个已经翻不起大浪的逃亡嫔妃如此之重视,可却没敢问,恭敬地应答了一声。
“嗯,此事暗中进行便可。”李贞也不想在武媚娘的事情上搞出太大的动静,见雁大应了诺,叮咛了一句便转移了话题道:“本王那些兄弟最近都在忙些甚子?”
雁大正容答道:“禀殿下,最先抵达京师的是纪王,其自六月初六回京后,除进宫请安及为太子守灵外,并不曾外出;吴王是六月初九到的京,魏王则是六月初十到的京,二王前后相差了一天,回京后也无私下交往,然,据东都分舵报告,二王前后脚到了东都,并曾有过一场会面,聚会了大约一个时辰,所谈之事不详,而后吴王先走,魏王则在东都休整了一日,其间曾到过白马寺、白云观等处游览,与白云观主铁冠道人曾有密议,具体内容不详,据查,此铁冠道人正式当初在岐州刺杀过殿下的那名贼道,乃是蜀王李愔手下一员干将,然则,蜀王六月十二日至京后,也不曾与其他诸王私会,除进宫请安及守灵外,每日只在府中饮酒作乐,声色无度。”
嗯哼,如此说来,老子先前在两仪殿并没有看走眼,这三个混球果然有所勾搭,嘿,老六这该死的,当初就不该拉他一把,这会儿算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了,嗯,不对!老六若是跟那哥俩个勾搭上了,为何今日要闹着将李治冤死的盖子揭开,这里头究竟有何蹊跷?李贞心思动得飞快,可越想却越是糊涂了起来,脸色变幻了好一阵子之后,长出了口气,将今日进宫的遭遇详详细细地述说了一番,末了问了两个问题:“父皇此举何意?老六那厮在搞甚子名堂?”
“刑部尚书?”听完了李贞的述说,莫离、纳隆二人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念叨了一句,显然都没想到李世民会来上这么一手,一时间也看不透圣意何在,二人皆低头沉思了起来,内书房中便就此静了下来,可就在这个当口,却听门外传来了刘德全与鹰大交涉的声音,李贞眉头一皱,这才想起这是自个儿的晚饭来了,提高了下声调道:“鹰大,将本王的晚膳传进来。”
“是。”鹰大应合了一声,领着两名在书房外候着的书童将几个食盒子提了进来,就在宽大的书桌上摆了开来,而后对着李贞行了个礼,悄然退了出去。
李贞赶了一天的路,午膳本就是用干粮凑合了几口,后头又在宫中憋闷了几近两个时辰,早就饿得前心贴后背了,此时见两位军师连同雁大都在埋头苦思着,也就不去打扰,自个儿拿起玉箸,准备开动了,只可惜,李贞注定是没法好生享用美食的,这第一口菜都还没夹到口中呢,就听纳隆大叫了一声:“好!”,李贞登时就被吓了一跳,那菜也就从玉箸间滑落回了盘中。
菜吃没吃着只是小事一桩,能搞清楚圣意所在才是要紧的问题,一听纳隆叫起了好来,李贞自也就顾不得用膳了,随手将玉箸放在了盘上,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纳隆,试探地问道:“纳先生所言的‘好’是何意?”
纳隆还没开口呢,却见莫离摇着羽毛扇也笑了起来道:“恭喜殿下了。”
啥?啥?啥?李贞被两大谋士这等神秘兮兮的样子弄得一头的雾水,可见二人但笑不语,无奈地摇了摇头道:“二位军师就甭卖关子了,本王可不耐猜哑谜的。”
一见李贞那副苦恼的样子,两大谋士相视了一眼,各自放声大笑了起来,笑得李贞还真有些子急了,却又不好出言呵斥,不禁有些子悻悻然。
“殿下莫急,且容某慢慢道来便是。”纳隆嘴角含笑地道:“陛下圣心已在殿下身上矣,此等大事又岂能不贺?”
“此话怎讲?”李贞还是没听明白,皱着眉头想了想,依旧一无所得,挠了挠头,疑惑地问了一句。
“这是个考验,圣上让殿下出任刑部尚书之职,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也。”莫离潇洒地摇了摇羽毛扇,笑着解说道:“圣上何许人也,如何会不知晓太子遇难蹊跷重重,又如何不会下手去查,之所以先前没有明诏去查,不是不查,而是暗查罢了,圣上这是仁心,不忍再有白人送黑人之事生了,殿下当得体谅圣上作父亲的心理。”
李贞本就不是愚昧之人,莫离说到了这儿李贞便已彻底醒悟了过来——老爷子让他李贞当这个刑部尚书固然是要查案,不但得查,还得查出个合理的实情来,不过么,查出之后该如何做就是考验李贞的真正考题了,要想让李世民满意,又要让天下人信服,这其中的平衡可是帝王之道中的难题了,换句话说,老爷子给出的这道考题就是在最后确定一下李贞是不是个帝王的材料罢了,想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清楚圣意之所在了。
高兴?那是自然的事情,不过李贞却不是那种得意便忘形的人物,此时他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喜悦,倒是在想着该如何着手查案以及查出之后的相关处理,只不过因着事情尚未明朗,却也没个头绪可言,索性也就不再去多想,将话题又转回到了李愔的奇怪行径上头:“老六之事二位如何看?”
“自作聪明耳,不值一提。”纳隆不屑地撇了下嘴道:“蜀王此举不过是要挑起三王争斗,最好三王斗得你死我活,他好从中渔利罢了,心机虽歹毒,却未免不自量力了些,不足挂齿!”
莫离却并不同意纳隆的分析,摇了摇羽毛扇道:“纳兄切莫小瞧了蜀王其人,嘿,能在这等时分挑明太子遇难的蹊跷,他也是有备而来的,殿下尚须小心其在吴、魏双王间拨弄是非的好。”
“莫老弟过虑了,跳梁小丑耳,何须虑及太多,当然了,提防一下也是该当的。”纳隆还是不看好李愔的能耐,不以为意地回了一句。
“唔,二位先生所言有理,至于老六么,看看再说好了。”李贞见莫离与纳隆意见不一,忙不迭地出言表了个态,算是非正式地止住了两大谋士之间可能的争论——纳隆与莫离都是当世之智者,对于朝局的判断向来一致得很,可此番对于李愔的判断上却出现了分歧,这令李贞不禁有些子头疼了——从心底里来说,李贞对于擅长扮猪吃老虎的李愔还是有几分忌惮的,更何况这厮是潜藏在暗中,不比吴、魏双方都是摆在明面上的,实力斤两一目了然,他若是暗中难,未必就不能搅出一塘浑水,只不过李贞也不是个怕事的人,既然看穿了李愔的用心,自然会加以提防,却也不担心李愔能整出太大的乱子来。
“殿下,圣心已明,殿下当把握时机,切不可大意。”莫离也没再纠缠李愔之事,而是慎重地提醒了李贞一声。
“嗯,本王理会得了,值此危难时刻,舍我其谁!”李贞心中的豪气一,霍然而起,猛地一拍桌子,豪迈地吼了一嗓子,一股子霸气陡然而起……
“贞儿精通军略、政务之余,还能断案,朕倒是没想到啊,也罢,刑部芩尚书如今告病在家,刑部眼下已是群龙无,贞儿可敢为之?”李世民的话音并不算太大,却令李贞大吃了一惊,满脸子不敢相信之色地看着李世民,一时间还真不知道该如何作答了。 ≥
刑部尚书,这官衔听起来不小,正儿八经的朝堂大员,手中的权柄、能量也是大得很,更有趣的是——刑部原本是李泰的地盘,如今若是李贞当了这个刑部尚书,只消动动手脚,三下五除二就能将李泰的势力全都踢出刑部,从而斩断李泰最有力的一条胳膊。听起来很是美妙罢?然则却没那么简单,问题就在于此时的局势上——先不说李治遇害一事上刑部要担负起重责,也不论李贞担任了刑部尚书后所要面对的来自诸皇子之压力,就说值此东宫之位虚悬之际,李贞出任了刑部尚书之后,那东宫之位还能有份么?这可是个严峻到了极点的问题。
在李贞看来,这是个信号,内里的奥妙实在是太多了,多得令李贞一时间也无法看穿所有的秘密,可不管怎么说,老爷子下决心要公开查案却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只是这等事情为何要交给身为夺嫡者之一的自己,却令李贞很有些子摸不清头脑了,可不管怎么说,老爷子既然在此等时分放了话,那就绝不可能容得李贞表示不同的意见了,是故,尽管李贞心里头疑虑丛生,却还是很快便收住心神,一躬身道:“儿臣愿为父皇分忧。”
李世民并没有马上答话,而是审慎地看了李贞好一阵子,见李贞面色很快便由惊疑转为了沉稳,再无丝毫的异常,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道:“好,刑部能有贞儿坐镇,朕也就能睡个安稳觉了,今日天色已晚,明日再叙罢了,贞儿万里急赶,就回府休息去罢。”
“是,儿臣遵命!”李贞心里头也急着要回府与两大谋士好生商议一回,自也没矫情,一听老爷子放了话,紧赶着躬身应了一句,退出了书房,接过柳东河殷勤递过来的雨伞、雨披,谢绝了柳东河派人相送的提议,独自一人大步向宫门而去。
“唉……”李贞走后不久,始终端坐在胡床上的李世民终于站了起来,走到窗前,看着大雨瓢泼的夜空,长叹了口气,而后突然提高了声调,高声喝了一句:“来人!”
正在书房门口侍候着的柳东河忙不迭地领着几名小官宦匆忙走进书房,躬着身子道:“老奴在。”
李世民连头都不曾回一下,只是沉着声道:“传朕旨意,后日早朝!”
这可是李世民回京之后第一次下令开朝,说明李世民已经从丧子之疼中恢复过来了,柳东河心中登时便是一热,恭敬地应答了声:“是,老奴即刻去办。”停了停,又试探地问了一句:“启奏陛下,诸王尚在两仪殿中,可否……”
“哼!”李世民猛地回过了头来,冷哼了一声,吓得柳东河忙不迭地便趴在了地上,身子抖得跟筛糠似的,暗自痛恨自个儿好端端地多嘴个甚子。
“罢了,让他们都回去罢。”李世民怒视了柳东河好一阵子之后,意气阑珊地挥了下手,不耐烦地说了一句。
“是,老奴告退。”柳东河这一回可不敢再多嘴了,恭敬地应了声诺,爬起身来,小心翼翼地退出了书房,自去办理相关事宜不提……
“到家了,终于到家了!”望着越王府敞开的大门,李贞没来由地鼻子一酸,泪水便和着雨水一道流淌直下——出了宫,李贞并没有乘坐王府管家刘德全派来的马车,依旧骑着清水河一战中斩杀颉苾达度设所得的那匹火龙驹,冒着雨往王府赶,倒不是李贞矫情,只是因着李贞嫌马车慢,急着要回府与两大谋士议事罢了,此时到了自家的府门外,心情激荡之下,恨不得出声长啸一番,好在李贞还算是清醒,知晓这儿是长安城,半夜里鬼叫一番着实不太适宜,也就强忍住了这等冲动,只是喃喃地念叨了几句,可泪水却止不住地淌了出来。
“殿下,是殿下,快,快迎接殿下。”打着伞在王府门前台阶上恭候多时的管家刘德全见一彪人马转过了府门前的照壁,登时便嚷了起来,也顾不得雨大,颤巍巍地便跑下了台阶,一头便趴在了雨水中,哽咽地嚷道:“老奴叩见殿下,老奴总算是将您给盼回来了。”
对于刘德全这个跟随了自己近十年的老宦官,李贞还是有些念旧的——尽管刘老太监这段时日来没少私下搞些小动作,为自个儿捞些好处,可李贞却也没怎么往心里头去,只是不再让其参与王府之机密罢了,管家还是让他当着,此时见刘德全激动得全身颤抖不止,李贞自也颇为感动,翻身下了马,伸手扶起刘德全,笑着道:“这段时日本王不在京师,辛苦刘公公了。”
“该当的,该当的,能为殿下效劳,实乃老奴之幸事。”刘德全没想到李贞会亲手扶自己,一时间激动得老泪纵横,一迭声地表着忠心,而后一激灵,高声道:“殿下,您快里面请,老奴已备好了汤水,请殿下更衣沐浴。”
此际李贞心中有事,急着要跟两位谋士议事,自是不想多耽搁,这便笑了笑道:“这个不急,嗯,这样好了,本王尚未用膳,就麻烦刘公公送些膳食到内书房罢。”话一说完,李贞顾不得刘德全的抗议,笑着便走进了王府的大门,熟门熟路地便往内书房赶去,到了地头一看,不止两位谋士,还有雁大也在场,登时便笑了起来,大步走了进去。
“参见殿下。”一见到李贞走了进来,正小声交谈着的三位越王府核心立马停下了谈话,各自起身给李贞见礼,这其中纳隆与雁大都是两年多不曾见到李贞的面了,饶是他二人都算是心性沉稳之辈,却也因此而激动得面色通红。
“纳先生,雁大,本王不在京时,辛苦二位了,本王在此多谢了。”李贞见到纳隆与雁大,心情自也甚是激动,躬身拱手,对二人行了了礼。纳隆与雁大哪敢真受了李贞的礼物,慌忙各自退开,口称不敢当。
“二位当得。”李贞一丝不苟地将礼行完,这才满脸子诚恳地道:“本王虽远在塞外,却也知晓京师局势之恶劣,幸得二位全力支撑,否则本王尚不知何时能回京,此等大功本不适言谢,一切容本王后补罢。”
纳、雁二人都追随李贞日久,知晓李贞不是个讲虚言客套之辈,此时见李贞如此说法,心中不由地涌起了股士为知己者死的激情,眼角不由地全都润湿了起来,一时间都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了,到了底儿,还是纳隆较为清醒,知晓此时不是谈论这些谢不谢的问题之时辰,面色一正,对李贞摆了下手道:“殿下请坐,就先由雁大汇总一下京师这段时日的动态好了。”
一提起正事,李贞自也没再矫情,点了下头,走到上的位置坐了下来,对着雁大挥了下手道:“先说说东宫出事之日的情况好了。”
“是。”雁大躬身应答了一句,而后清了清嗓子道:“禀殿下,据查,太子身亡当日,吴王、魏王两边的人马都有所调动,似乎早就料到东宫里会出事,然则奇怪的是双方都没有动,直到卫国公李靖出面支持大局之后,吴、魏双方的人马全都偃旗息鼓,沉静了下来,其中颇多可疑之处,只是属下尚未探得其中的机密所在;另,自太子身故之后,属下已令‘旭日’各处严加寻访失踪的武才人,然,时至今日,依旧不曾现其人之踪迹,怀疑已经遇难。”
遇难?嘿,不可能!就武媚娘那等人物又岂是轻易便会玩完的,这里头一准有隐情!李贞对于吴、魏双方的异动并不怎么放在心上,无他,东宫出事十有**就是他俩中的一个若是联手所为罢了,早在在李贞的意料之中,唯一不清楚的是他俩中谁是真凶罢了,左右即将展开调查,李贞此时也不是很在意,倒是对武媚娘的离奇失踪感到有些子纳闷——凭“旭日”的手段都不能查到武媚娘的下落,那就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武媚娘已经被人悄悄地灭了口,可这一点李贞却绝不会轻易相信,其二便是有某个大势力在保护着或者说扣押着武媚娘,而满长安中能避开“旭日”的天罗地网者,不外乎就是那么几家罢了,这里头既有诸皇子们手下的暗底势力,也有长孙无忌这等大门阀世家,可要想判断出武媚娘究竟落在谁手中,却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了,一想起武媚娘这头蛇蝎美人竟然溜走了,李贞心中便是一阵烦闷,默默地沉思了好一阵子,也没个头绪,这便摇了摇头,看了雁大一眼,沉着声道:“加大追查力度,生要见人,死要见尸,挖地三尺也要将武媚娘给本王找出来!”
“是,属下明白。”雁大虽不明白李贞为何对这么个已经翻不起大浪的逃亡嫔妃如此之重视,可却没敢问,恭敬地应答了一声。
“嗯,此事暗中进行便可。”李贞也不想在武媚娘的事情上搞出太大的动静,见雁大应了诺,叮咛了一句便转移了话题道:“本王那些兄弟最近都在忙些甚子?”
雁大正容答道:“禀殿下,最先抵达京师的是纪王,其自六月初六回京后,除进宫请安及为太子守灵外,并不曾外出;吴王是六月初九到的京,魏王则是六月初十到的京,二王前后相差了一天,回京后也无私下交往,然,据东都分舵报告,二王前后脚到了东都,并曾有过一场会面,聚会了大约一个时辰,所谈之事不详,而后吴王先走,魏王则在东都休整了一日,其间曾到过白马寺、白云观等处游览,与白云观主铁冠道人曾有密议,具体内容不详,据查,此铁冠道人正式当初在岐州刺杀过殿下的那名贼道,乃是蜀王李愔手下一员干将,然则,蜀王六月十二日至京后,也不曾与其他诸王私会,除进宫请安及守灵外,每日只在府中饮酒作乐,声色无度。”
嗯哼,如此说来,老子先前在两仪殿并没有看走眼,这三个混球果然有所勾搭,嘿,老六这该死的,当初就不该拉他一把,这会儿算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了,嗯,不对!老六若是跟那哥俩个勾搭上了,为何今日要闹着将李治冤死的盖子揭开,这里头究竟有何蹊跷?李贞心思动得飞快,可越想却越是糊涂了起来,脸色变幻了好一阵子之后,长出了口气,将今日进宫的遭遇详详细细地述说了一番,末了问了两个问题:“父皇此举何意?老六那厮在搞甚子名堂?”
“刑部尚书?”听完了李贞的述说,莫离、纳隆二人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念叨了一句,显然都没想到李世民会来上这么一手,一时间也看不透圣意何在,二人皆低头沉思了起来,内书房中便就此静了下来,可就在这个当口,却听门外传来了刘德全与鹰大交涉的声音,李贞眉头一皱,这才想起这是自个儿的晚饭来了,提高了下声调道:“鹰大,将本王的晚膳传进来。”
“是。”鹰大应合了一声,领着两名在书房外候着的书童将几个食盒子提了进来,就在宽大的书桌上摆了开来,而后对着李贞行了个礼,悄然退了出去。
李贞赶了一天的路,午膳本就是用干粮凑合了几口,后头又在宫中憋闷了几近两个时辰,早就饿得前心贴后背了,此时见两位军师连同雁大都在埋头苦思着,也就不去打扰,自个儿拿起玉箸,准备开动了,只可惜,李贞注定是没法好生享用美食的,这第一口菜都还没夹到口中呢,就听纳隆大叫了一声:“好!”,李贞登时就被吓了一跳,那菜也就从玉箸间滑落回了盘中。
菜吃没吃着只是小事一桩,能搞清楚圣意所在才是要紧的问题,一听纳隆叫起了好来,李贞自也就顾不得用膳了,随手将玉箸放在了盘上,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纳隆,试探地问道:“纳先生所言的‘好’是何意?”
纳隆还没开口呢,却见莫离摇着羽毛扇也笑了起来道:“恭喜殿下了。”
啥?啥?啥?李贞被两大谋士这等神秘兮兮的样子弄得一头的雾水,可见二人但笑不语,无奈地摇了摇头道:“二位军师就甭卖关子了,本王可不耐猜哑谜的。”
一见李贞那副苦恼的样子,两大谋士相视了一眼,各自放声大笑了起来,笑得李贞还真有些子急了,却又不好出言呵斥,不禁有些子悻悻然。
“殿下莫急,且容某慢慢道来便是。”纳隆嘴角含笑地道:“陛下圣心已在殿下身上矣,此等大事又岂能不贺?”
“此话怎讲?”李贞还是没听明白,皱着眉头想了想,依旧一无所得,挠了挠头,疑惑地问了一句。
“这是个考验,圣上让殿下出任刑部尚书之职,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也。”莫离潇洒地摇了摇羽毛扇,笑着解说道:“圣上何许人也,如何会不知晓太子遇难蹊跷重重,又如何不会下手去查,之所以先前没有明诏去查,不是不查,而是暗查罢了,圣上这是仁心,不忍再有白人送黑人之事生了,殿下当得体谅圣上作父亲的心理。”
李贞本就不是愚昧之人,莫离说到了这儿李贞便已彻底醒悟了过来——老爷子让他李贞当这个刑部尚书固然是要查案,不但得查,还得查出个合理的实情来,不过么,查出之后该如何做就是考验李贞的真正考题了,要想让李世民满意,又要让天下人信服,这其中的平衡可是帝王之道中的难题了,换句话说,老爷子给出的这道考题就是在最后确定一下李贞是不是个帝王的材料罢了,想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清楚圣意之所在了。
高兴?那是自然的事情,不过李贞却不是那种得意便忘形的人物,此时他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喜悦,倒是在想着该如何着手查案以及查出之后的相关处理,只不过因着事情尚未明朗,却也没个头绪可言,索性也就不再去多想,将话题又转回到了李愔的奇怪行径上头:“老六之事二位如何看?”
“自作聪明耳,不值一提。”纳隆不屑地撇了下嘴道:“蜀王此举不过是要挑起三王争斗,最好三王斗得你死我活,他好从中渔利罢了,心机虽歹毒,却未免不自量力了些,不足挂齿!”
莫离却并不同意纳隆的分析,摇了摇羽毛扇道:“纳兄切莫小瞧了蜀王其人,嘿,能在这等时分挑明太子遇难的蹊跷,他也是有备而来的,殿下尚须小心其在吴、魏双王间拨弄是非的好。”
“莫老弟过虑了,跳梁小丑耳,何须虑及太多,当然了,提防一下也是该当的。”纳隆还是不看好李愔的能耐,不以为意地回了一句。
“唔,二位先生所言有理,至于老六么,看看再说好了。”李贞见莫离与纳隆意见不一,忙不迭地出言表了个态,算是非正式地止住了两大谋士之间可能的争论——纳隆与莫离都是当世之智者,对于朝局的判断向来一致得很,可此番对于李愔的判断上却出现了分歧,这令李贞不禁有些子头疼了——从心底里来说,李贞对于擅长扮猪吃老虎的李愔还是有几分忌惮的,更何况这厮是潜藏在暗中,不比吴、魏双方都是摆在明面上的,实力斤两一目了然,他若是暗中难,未必就不能搅出一塘浑水,只不过李贞也不是个怕事的人,既然看穿了李愔的用心,自然会加以提防,却也不担心李愔能整出太大的乱子来。
“殿下,圣心已明,殿下当把握时机,切不可大意。”莫离也没再纠缠李愔之事,而是慎重地提醒了李贞一声。
“嗯,本王理会得了,值此危难时刻,舍我其谁!”李贞心中的豪气一,霍然而起,猛地一拍桌子,豪迈地吼了一嗓子,一股子霸气陡然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