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长歌入环庆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笔趣阁 www.xsbqg.com,最快更新宋时明月最新章节!
第二百二十九章 长歌入环庆
第二天,苏轼赶来送行,只见赵兴带着整整一百名壮汉鱼贯登船,这百名壮汉都一身紧身打扮,如果有个现代人在场的话,他会发现那一身服装其实相当于现代的作训服。帆布制作的紧身夹克浑身缝了无数的口袋,锃亮的铜扣将衣服衬的奢华而有派头。
仿照宋朝军服的颜色,这身衣物上衣夹克是红色,裤子是黑色,然而那红色比一般军服要鲜艳,黑色也显得更加醇和。配上范阳帽,显得又威风又牛叉。
送赵兴登上运河船,晁补之向苏轼介绍:“去年我来的时候,悄悄告诉了离人转任的消息,从那时起,离人就开始招募义勇。据说他开出的条件是:一年四季每季两身衣服;需要的铠甲与武器都由他免费提供;战利品完全归自己,每月有十贯的薪俸。
这身布甲就是战具配置,听说凡是加入者,一人获得两身。有许多人就是冲着这布甲去的。听说有人做了实验,这布甲渗透水以后,剑刺攒射难伤,有人说,这布甲恐怕拿到市面上,要卖百贯不止。这仅仅是一项,听说他们背囊里也尽是好物事,见过的人都说,那些物事可稀罕了。”
听晁补之这么一说,苏轼倒是回忆起来那些士兵登船时,背的一人多高的大行囊——其实那就是现代大号的驴客背囊——里面装的鼓鼓囊囊,让苏轼看了直担心,长途旅行背这么大的包裹,能受得了么。
晁补之也有相同的忧虑,他补充说:“说起来离人在密州算是最得人心,招募令一出之后,密州来了200多号人,而杭州那里也就是二三十人而已,倒是那群一赐乐业人仗义,一下子出了20名会计,打算跟着离人去庆州。至于扬州这儿……纸醉金迷,早已酥软了扬州人的筋骨,这么好的条件,这么威风的衣服,只来了十几个报名者。
刚才登船的都是经过选拔的,据说离人将他们培训了一个多月,身体最强壮的一百个人留了下来,其余的都坐着运河船先期赶往汴梁。听说还有一支货船船队,已经提前赶到了汴口,在那里将船上的货物倒换成马车,正在往庆州转运。这些人算是能走路的,但不知道能不能走完这段路。此去庆州,远着呢!”
苏轼晁补之在码头上送别赵兴,第二天,陈不群带着几个家丁赶到了,听到赵兴一走,连忙搭乘运河船一路追赶,无奈,赵兴选择的都是快舟,陈不群不仅没有赶上,双方的距离反而越来越远……
庆州的路是很遥远,赵兴带的队伍不打算进入汴梁,因为这支队伍太惹眼,他害怕汴梁城那群闲官又来找麻烦,所以在南京应天府(今商丘)下了船,而后开始了徒步。
能在大宋再次重温驴客生涯,赵兴感觉到很惬意,领着这群队伍嚣张的穿街过巷,走出了大名府城,来到了城外。赵兴召集那100名精挑细选出来的效用,指着前方的路说:“此去庆州,我们要一路走着去了,诸位当中有打过仗的,有从没上过战场的,今日我们就开始行军生涯,谁能告诉我行军三件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一名密州来的效用回答:“斥候!”
程爽回答:“向导!”
帅范回答:“我认为是司南(指南针)与地图、向导!”
帅范出现在队伍里是个意外,原本他应该跟随万俟咏一起,随同运送物资的商队慢悠悠的前往庆州,但他听说此行要穿过中原大地,沿途浏览无数的风光便坚持要随同大家一起走路。
帅范也是个罕见的大个子,体格比一般宋人要健壮,他坚持要步行,赵兴犹豫了一下,便答应了。
“游客旅行,可能不需要斥候,但行军是一定需要,你们说的都对,但还有一样没说:热茶。从今日起,我们就将这段路当作一个课堂,学习如何行军。先说斥候:程爽,你今日带一个伍前行作为全军斥候,打算怎么安排行程?”
程爽想了片刻,回答:“先从当地雇个向导,而后引着全军前行,估摸行程,大约全军走到中午吃饭的时间,寻找路边小食店,为全军安排食宿……老师看有什么补充。”
“想的很细,我补充几点,先说向导。我们不能单依靠一名向导,因为一个向导有可能指错路,所以向导至少要双份,最好3名。这时代每个人都不见得出过很远的路,所以向导要采用分段制。以一个行军段为一个向导,从早晨到中午,从中午到晚上。这样分段雇佣向导,向导引完路当天可以返回家,所以要的价格一定不高。而他指引的又是家门口的路,也不存在失误。
再说沿途安排,我们人手有一张地图,但体图上不可能把小路标的很详细,所以每到一个岔路口,斥候的责任就是留下指路者。岔路太多,斥候人数不够怎么办,雇当地人,写一个纸牌子,让当地人举着,等后对大人跟上来,给举牌子的人付钱。这样,前队后对相距不过半日,举牌子的人也无需守候太久,而后对的人有了指引,就省去了许多打听道路的时间。
再有,我们后面的人有100多,个个都是成年壮汉,走了半天的路,饭量一定很大,所以要找一家大饭馆,让他提前准备好热茶与热饭。记住,一定是热茶,长途旅行最怕水土不服,而一杯热茶就可以解决这所有的问题……
暂时我只想到了这些,帅判官,你有什么补充。”
帅范装模做样沉思片刻,回答:“地图,指南针,虽说现在的地图标注不详尽,但几千里路走下来,总得让大家学点什么,我建议每个路口大家都拿出地图来核对,学会用地图指南针辨别方向。”
赵兴点头附和:“不错,以后我们经过每个路口,都学着在地图上做标记,这3000里路走下来,我们当中人人都需要学会识别地图……来,先给你们发钱,这笔钱是路费,凡有掉队者,自己休养几天,跟在后面慢慢赶,往自家赶还是追赶我们,随便。”
这一群人肆无忌惮的在路边讨论行军事宜,装束打扮又格外怪异,早以引起大名府衙役的注意,赵兴耽搁的太久,衙役们已经呼来了大队人马,战战兢兢的围上来。
所谓大部队人马也就是30名弓手,他们小心翼翼的靠近赵兴这一百人,为首的衙役刚刚清了清嗓子,赵兴已经提前掏出官诰,展示给衙役班头:“宝文阁学士、承议郎、守环庆路缘边招讨安抚使、权庆阳节度使(知州)、庆阳团练使赵某赵某赴任途中,还望诸位通容。”
衙役班头拿着那份官诰反复的看了看,好奇的问:“大人为什么不去驿站,官员往来,住进驿站还有一份常例……”
衙役们说的是官场规则,赴任官员上任期间,经过某地,当地地方官都要送一份旅费,并设宴招待一番,但赵兴这一路却没有去任何驿所登记,如今他的口气还蛮大:“你说什么?我是赵兴赵离人,你打听一下,我是缺钱的人么。”
说罢,赵兴一招手,引领着众人扬长而去。这地方实在待不住了。
衙役们望着赵兴的背影,好半天才反应过来,那班头嘟囔到:“这位大人确实不是缺钱人,这一身装备,怎么也要百十贯上下,一百个随从——啧啧该有一万贯。赵离人,何人也?”
另一位都头凑上来,好奇的问:“赵离人,该不会是苏学士的弟子,那位写过《送别》,‘人生若只如初见’,很是谱过几个名曲的赵离人?!”
这么一说那班头倒是醒悟过来,他大叫一声:“阿也,莫不是拐了京城十绝廖小小的赵离人……如果是他,到真的能配的起如此奢华的随从……奇怪,廖大家怎么不在队伍里,莫非……”
班头们以为赵兴只花了几万贯装备他的部队,他错了,如果他看到赵兴队伍进入河东路的场面,估计他会惊愕的下巴都掉下来。进入河东路,时间已经到了3月,初春的气温很适合人们出来踏青,经过一个多月连续的行军,赵兴的队伍只剩下81人,但剩下的81个人各个都是千锤百炼的勇士。
西夏这几年的攻势就是河东路与永兴军路,进入河东路时等于已经进入了战区,才进入这片战区不久,赵兴的队伍就发现一支商队,他们警惕的望着赵兴这支队伍靠近。
大宋朝对百姓实行弓箭管制,但边境各州例外,比如河东路靠近边境几个州、永兴军路、秦凤路则强制乡民持有弓箭,弓弩的价格比较昂贵,朝廷规定上等户家中必须持有一弩,而三等户以下的弩弓则有朝廷配发。家中每持有一弩,朝廷每年给减税两千文,也就是两贯钱。所以进入这片区域,则意味着人们可以合法佩戴刀剑弓弩。
因为朝廷这个的规定,所以在这片土地上,走路不带弓箭与武器的人基本上都是平民或者贱奴,腰上不别个弩弓出门,彼此见面都不好意思打招呼。对面的商队,人人都持有刀枪棍棒,许多人还很是炫耀的舞弄着手中的弩弓——这是上等户的标志,在这年头手中挥舞弩弓,简直就跟现代女白领手里挥舞真品lv皮包一样,是顶级炫耀。
程爽作为斥候领队,拍马走进这群武装商人,大声向对方解释:“宝文阁学士、承议郎、守环庆路缘边招讨安抚使、权庆阳节度使、庆阳团练使赵某赴任途中,诸位无需惊慌,大路朝天,各走一路,请诸位让开道路。”
进入河东路后,赵兴的队伍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战争给黎明百姓带来的灾难,这几年西夏每年都来一次例行抢劫——不,按教科书的说法,是例行的民族大融合,给河东大地留下了满目疮痍的景象,当地百姓已经无心耕作,应为耕作一年,最终的收获可能被西夏人“融合”了,还有可能把自己劫持到西夏做奴隶,所以沿途的田地都是荒芜的,走在路上,所有的行人的表情都是警惕的。
这里雇不到马,因为所有的马都被军方拉去,因而斥候队的速度慢下来。这支商队没有经过吃后队的提前交涉,所以他们很谨慎,始终没有垂下弓箭。
赵兴挥了挥手,只简单的说出两个字:“披甲!”
这声命令过后,81名宋代背囊客从肩上放下背囊,然后伸手在背囊里掏东西,有几个人则簇拥在赵兴身边,替他披挂铠甲,等这支队伍披甲完毕,商队的人不约而同的深吸冷气,发出长长的一声嘶。
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是一支豪华军团,当先的3名身材最高大者披挂着全套青唐甲(板式金属硬甲),其中两名身材高大的还是一个宋人模样,剩下的一个最高大者身高高的离谱,胳膊比人大腿还粗,一手都抓不过来,但那人却黑的像炭团,宛若地狱里出来的魔鬼,只有呲牙的时候让人看见白的瘆人的牙齿。
剩下的人都是一身唐貔甲——也就是水浒传里金枪将徐宁祖传的那种金属软甲,现代称为连环锁子甲。他们头上还戴着一顶无缝的锅型头盔——现代人称俄罗斯禁卫军鹰盔……
还不止这些,这些人继续从背囊里掏东西,不一会,武装带、短佩剑、短弓、手弩都出现在他们手边,这些人将东西一个个摊在面前,然后开始装配腰刀——目丁、刀镡、刀柄……一眨眼间,人人手上都出现一柄腰刀。
而后这些人开始整理背囊,不一会,满地的物事被他们收进背囊,背囊又被扔回肩上,一片金属的海洋出现在众人面前,为首的3个壮汉一身银亮的板式甲,头戴造型漂亮的头盔,腰上挂一把长刀;其余的人一水的锁子甲,整个脑袋都包在金属中,只有脸部露在外面……
面前的商队频频抽着冷气,许久,商队的保镖头目才结结巴巴地说出一句感慨:“天爷,这是支什么军队!”
赵兴也眯着眼睛打量着这支军队,心里在盘算:老子来到这地盘上那么久了,平常都在装孙子,如今要去前线,可装不得孙子,一定要让人人都知道我来了,哪怕不能像范仲淹那样,动用宣传工具,代表西夏人说:西夏人很怕。也要让后方那群人不要捣鬼。
等这支队伍收拾完毕,赵兴招手叫来向导,摊开地图与几名军官比划了一下,说:“前面20里就到补给点,来,诸位加把劲,到了补给点就可以歇歇了。”
对面那支商队还在目瞪口呆的望着这里,但他们手里的弓弩已经垂下来。这时,程爽颇有感触的说:“七叔,人都说不能纸上谈兵,可我们几千里路走下来,日日都在图上比划,算不算得纸上谈兵。”
赵兴大笑的解释:“自古以来,谈兵从来在纸上,不经过仔细计算,一拍脑门就去谈兵,那叫自杀者。记住,今后我们到了前线,每一次谈论兵事,都需要经过仔细的计算,一定要把纸上谈兵进行到底,才能做决定。”
这话说完,赵兴收起地图,招呼说:“启程!”
这片金属的海洋带着一片哗啦啦的金属抖动声,从商队面前大摇大摆的走过。赵兴这一路都没有像经过的州县打招呼,但他这一队武装到牙齿的精锐家丁队伍还是引起了许多人注意,有御史曾打算进行弹劾,但考虑到庆州一带每月都在战斗,一年更换了4、5任太守,这时有人肯去庆州已经是幸事,人召几个壮汉保护自己,总不是大错吧。再说,现在弹劾赵兴,是不是可以令对方得偿所愿呢弃官而走,而后到苏轼身边帮忙。
这可不行,无论如何不行。
所以,御史们都心情复杂的注视着赵兴这次武装大游行,贾易一语道破天机:“他在闹情绪,我知道他在耍性子。我知道他怎么想:他肯定想,我在扬州安置了30000流民,开垦了20万亩荒地,使扬州财赋增加了一倍,原本苏老坡去了还可以大干,没想到却把我丢到了前线。我不高兴,快来弹劾我吧,我等着罢官呢。哼哼,我偏不如他愿。这事谁也不许说,他胡闹咱权当没看见,谁敢说出来,我绝饶不了他。”
此后,整个大宋朝对赵兴的行为集体失语。他们没想到,赵兴这一路耀武扬威走来,朝廷的不管不顾恰好使他的行为在民间赢得了极大的声誉,等他进入河东军,人们对他的胜利颇有点万众期待的意味。
赵兴在河东的第一次亮相也赢得了一个满堂彩,河东也是“镇州”,当地人对军械装备鉴赏力颇高,等这支队伍过去,商队头目冯宁喃喃的说:“天爷啊,装备这支队伍该花多少钱,每人浑身上下不得3000贯左右,一百个人,至少……30万贯,嘶——”
3000贯是河东一地的价格,水浒传里徐宁的唐貔甲,有人出到3000贯,可徐宁不舍得卖,因为这是他的传家之宝……
保镖头目伶俐,立刻怂恿:“员外,我听说庆州方向西夏人又打进来了,这一路上盗匪丛生,不如我们跟上这支队伍,也好图个安全。”
商队纲首马上醒悟,一叠声喊:“跟上去,跟上去!”
赵兴这支队伍像是一块大海绵,走了没多久,沿途的商队全被吸引在他们身后,漫长的商队绵延数里路,掀起的烟尘直向云霄,数里外都望得见。没走多久,几匹哨探的快马冲进商队,见到实际情况,长长的松了口气,此后快马频繁往来,胆子小的县令甚至燃起了烽火。
不久,一匹快马冲进商队,他在一个山坡上停住脚,从怀里摸出一个小金筒,凑在眼前打量这支队伍,赵兴一见对方的动作,便频频冲着对方招呼:“快下来,臭小子,这一路上还能有谁穿的起这样的铠甲。”
这年头,能从怀里能摸出一副望远镜的,当然是赵兴的人,而能凑齐一百副金属甲的当然也是赵兴,对面的骑士还在仔细确认,这说明赵兴的调教总算成功了,士兵不再相信主观判断,只相信眼睛。
那位斥候看清了赵兴的队伍,欢呼一声,催马冲下山岗,边走边大叫:“七哥,我可算不得小子。”
这人确实算不得小子,他的辈分很大,甚至族长程不同见了也得喊一声叔,但赵兴的身份复杂,此人年纪虽小,赵兴见了,也称呼不了小子。
按程家坳新定的族规,辈分比赵兴高的,一律按年龄大小与赵兴论交,所以他以七哥呼之。此人是先期从水路赶来的先前人员,提前赶到这片地方,为赵兴的队伍搜集补给物资,他冲下山坡,没等赵兴说话便喋喋的喊:“七哥,本地的战马没有多少,我动用了你的名号,跟当地官府协商,才搜购到了十一匹战马,二十多头骡子,不知道这些够不够。”
赵兴笑着答:“不言,你起这个名字真是糟蹋了行情,怎么是‘不言’呢,你的话比谁的都多。”
程爽走过来,仰脸看着骑在马上的程不言,悄声提醒:“九爷,军情不得泄于路上,休得大声!”
程不言恍悟,他翻身下马,将缰绳扔给程爽,蹦蹦跳跳的来到赵兴面前,说:“可闷死爷了,爷提前一个月来到这,这里人嗜烈酒如命,我好不容易才存下一些烈酒给你们留着……”
第二百二十九章 长歌入环庆
第二天,苏轼赶来送行,只见赵兴带着整整一百名壮汉鱼贯登船,这百名壮汉都一身紧身打扮,如果有个现代人在场的话,他会发现那一身服装其实相当于现代的作训服。帆布制作的紧身夹克浑身缝了无数的口袋,锃亮的铜扣将衣服衬的奢华而有派头。
仿照宋朝军服的颜色,这身衣物上衣夹克是红色,裤子是黑色,然而那红色比一般军服要鲜艳,黑色也显得更加醇和。配上范阳帽,显得又威风又牛叉。
送赵兴登上运河船,晁补之向苏轼介绍:“去年我来的时候,悄悄告诉了离人转任的消息,从那时起,离人就开始招募义勇。据说他开出的条件是:一年四季每季两身衣服;需要的铠甲与武器都由他免费提供;战利品完全归自己,每月有十贯的薪俸。
这身布甲就是战具配置,听说凡是加入者,一人获得两身。有许多人就是冲着这布甲去的。听说有人做了实验,这布甲渗透水以后,剑刺攒射难伤,有人说,这布甲恐怕拿到市面上,要卖百贯不止。这仅仅是一项,听说他们背囊里也尽是好物事,见过的人都说,那些物事可稀罕了。”
听晁补之这么一说,苏轼倒是回忆起来那些士兵登船时,背的一人多高的大行囊——其实那就是现代大号的驴客背囊——里面装的鼓鼓囊囊,让苏轼看了直担心,长途旅行背这么大的包裹,能受得了么。
晁补之也有相同的忧虑,他补充说:“说起来离人在密州算是最得人心,招募令一出之后,密州来了200多号人,而杭州那里也就是二三十人而已,倒是那群一赐乐业人仗义,一下子出了20名会计,打算跟着离人去庆州。至于扬州这儿……纸醉金迷,早已酥软了扬州人的筋骨,这么好的条件,这么威风的衣服,只来了十几个报名者。
刚才登船的都是经过选拔的,据说离人将他们培训了一个多月,身体最强壮的一百个人留了下来,其余的都坐着运河船先期赶往汴梁。听说还有一支货船船队,已经提前赶到了汴口,在那里将船上的货物倒换成马车,正在往庆州转运。这些人算是能走路的,但不知道能不能走完这段路。此去庆州,远着呢!”
苏轼晁补之在码头上送别赵兴,第二天,陈不群带着几个家丁赶到了,听到赵兴一走,连忙搭乘运河船一路追赶,无奈,赵兴选择的都是快舟,陈不群不仅没有赶上,双方的距离反而越来越远……
庆州的路是很遥远,赵兴带的队伍不打算进入汴梁,因为这支队伍太惹眼,他害怕汴梁城那群闲官又来找麻烦,所以在南京应天府(今商丘)下了船,而后开始了徒步。
能在大宋再次重温驴客生涯,赵兴感觉到很惬意,领着这群队伍嚣张的穿街过巷,走出了大名府城,来到了城外。赵兴召集那100名精挑细选出来的效用,指着前方的路说:“此去庆州,我们要一路走着去了,诸位当中有打过仗的,有从没上过战场的,今日我们就开始行军生涯,谁能告诉我行军三件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一名密州来的效用回答:“斥候!”
程爽回答:“向导!”
帅范回答:“我认为是司南(指南针)与地图、向导!”
帅范出现在队伍里是个意外,原本他应该跟随万俟咏一起,随同运送物资的商队慢悠悠的前往庆州,但他听说此行要穿过中原大地,沿途浏览无数的风光便坚持要随同大家一起走路。
帅范也是个罕见的大个子,体格比一般宋人要健壮,他坚持要步行,赵兴犹豫了一下,便答应了。
“游客旅行,可能不需要斥候,但行军是一定需要,你们说的都对,但还有一样没说:热茶。从今日起,我们就将这段路当作一个课堂,学习如何行军。先说斥候:程爽,你今日带一个伍前行作为全军斥候,打算怎么安排行程?”
程爽想了片刻,回答:“先从当地雇个向导,而后引着全军前行,估摸行程,大约全军走到中午吃饭的时间,寻找路边小食店,为全军安排食宿……老师看有什么补充。”
“想的很细,我补充几点,先说向导。我们不能单依靠一名向导,因为一个向导有可能指错路,所以向导至少要双份,最好3名。这时代每个人都不见得出过很远的路,所以向导要采用分段制。以一个行军段为一个向导,从早晨到中午,从中午到晚上。这样分段雇佣向导,向导引完路当天可以返回家,所以要的价格一定不高。而他指引的又是家门口的路,也不存在失误。
再说沿途安排,我们人手有一张地图,但体图上不可能把小路标的很详细,所以每到一个岔路口,斥候的责任就是留下指路者。岔路太多,斥候人数不够怎么办,雇当地人,写一个纸牌子,让当地人举着,等后对大人跟上来,给举牌子的人付钱。这样,前队后对相距不过半日,举牌子的人也无需守候太久,而后对的人有了指引,就省去了许多打听道路的时间。
再有,我们后面的人有100多,个个都是成年壮汉,走了半天的路,饭量一定很大,所以要找一家大饭馆,让他提前准备好热茶与热饭。记住,一定是热茶,长途旅行最怕水土不服,而一杯热茶就可以解决这所有的问题……
暂时我只想到了这些,帅判官,你有什么补充。”
帅范装模做样沉思片刻,回答:“地图,指南针,虽说现在的地图标注不详尽,但几千里路走下来,总得让大家学点什么,我建议每个路口大家都拿出地图来核对,学会用地图指南针辨别方向。”
赵兴点头附和:“不错,以后我们经过每个路口,都学着在地图上做标记,这3000里路走下来,我们当中人人都需要学会识别地图……来,先给你们发钱,这笔钱是路费,凡有掉队者,自己休养几天,跟在后面慢慢赶,往自家赶还是追赶我们,随便。”
这一群人肆无忌惮的在路边讨论行军事宜,装束打扮又格外怪异,早以引起大名府衙役的注意,赵兴耽搁的太久,衙役们已经呼来了大队人马,战战兢兢的围上来。
所谓大部队人马也就是30名弓手,他们小心翼翼的靠近赵兴这一百人,为首的衙役刚刚清了清嗓子,赵兴已经提前掏出官诰,展示给衙役班头:“宝文阁学士、承议郎、守环庆路缘边招讨安抚使、权庆阳节度使(知州)、庆阳团练使赵某赵某赴任途中,还望诸位通容。”
衙役班头拿着那份官诰反复的看了看,好奇的问:“大人为什么不去驿站,官员往来,住进驿站还有一份常例……”
衙役们说的是官场规则,赴任官员上任期间,经过某地,当地地方官都要送一份旅费,并设宴招待一番,但赵兴这一路却没有去任何驿所登记,如今他的口气还蛮大:“你说什么?我是赵兴赵离人,你打听一下,我是缺钱的人么。”
说罢,赵兴一招手,引领着众人扬长而去。这地方实在待不住了。
衙役们望着赵兴的背影,好半天才反应过来,那班头嘟囔到:“这位大人确实不是缺钱人,这一身装备,怎么也要百十贯上下,一百个随从——啧啧该有一万贯。赵离人,何人也?”
另一位都头凑上来,好奇的问:“赵离人,该不会是苏学士的弟子,那位写过《送别》,‘人生若只如初见’,很是谱过几个名曲的赵离人?!”
这么一说那班头倒是醒悟过来,他大叫一声:“阿也,莫不是拐了京城十绝廖小小的赵离人……如果是他,到真的能配的起如此奢华的随从……奇怪,廖大家怎么不在队伍里,莫非……”
班头们以为赵兴只花了几万贯装备他的部队,他错了,如果他看到赵兴队伍进入河东路的场面,估计他会惊愕的下巴都掉下来。进入河东路,时间已经到了3月,初春的气温很适合人们出来踏青,经过一个多月连续的行军,赵兴的队伍只剩下81人,但剩下的81个人各个都是千锤百炼的勇士。
西夏这几年的攻势就是河东路与永兴军路,进入河东路时等于已经进入了战区,才进入这片战区不久,赵兴的队伍就发现一支商队,他们警惕的望着赵兴这支队伍靠近。
大宋朝对百姓实行弓箭管制,但边境各州例外,比如河东路靠近边境几个州、永兴军路、秦凤路则强制乡民持有弓箭,弓弩的价格比较昂贵,朝廷规定上等户家中必须持有一弩,而三等户以下的弩弓则有朝廷配发。家中每持有一弩,朝廷每年给减税两千文,也就是两贯钱。所以进入这片区域,则意味着人们可以合法佩戴刀剑弓弩。
因为朝廷这个的规定,所以在这片土地上,走路不带弓箭与武器的人基本上都是平民或者贱奴,腰上不别个弩弓出门,彼此见面都不好意思打招呼。对面的商队,人人都持有刀枪棍棒,许多人还很是炫耀的舞弄着手中的弩弓——这是上等户的标志,在这年头手中挥舞弩弓,简直就跟现代女白领手里挥舞真品lv皮包一样,是顶级炫耀。
程爽作为斥候领队,拍马走进这群武装商人,大声向对方解释:“宝文阁学士、承议郎、守环庆路缘边招讨安抚使、权庆阳节度使、庆阳团练使赵某赴任途中,诸位无需惊慌,大路朝天,各走一路,请诸位让开道路。”
进入河东路后,赵兴的队伍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战争给黎明百姓带来的灾难,这几年西夏每年都来一次例行抢劫——不,按教科书的说法,是例行的民族大融合,给河东大地留下了满目疮痍的景象,当地百姓已经无心耕作,应为耕作一年,最终的收获可能被西夏人“融合”了,还有可能把自己劫持到西夏做奴隶,所以沿途的田地都是荒芜的,走在路上,所有的行人的表情都是警惕的。
这里雇不到马,因为所有的马都被军方拉去,因而斥候队的速度慢下来。这支商队没有经过吃后队的提前交涉,所以他们很谨慎,始终没有垂下弓箭。
赵兴挥了挥手,只简单的说出两个字:“披甲!”
这声命令过后,81名宋代背囊客从肩上放下背囊,然后伸手在背囊里掏东西,有几个人则簇拥在赵兴身边,替他披挂铠甲,等这支队伍披甲完毕,商队的人不约而同的深吸冷气,发出长长的一声嘶。
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是一支豪华军团,当先的3名身材最高大者披挂着全套青唐甲(板式金属硬甲),其中两名身材高大的还是一个宋人模样,剩下的一个最高大者身高高的离谱,胳膊比人大腿还粗,一手都抓不过来,但那人却黑的像炭团,宛若地狱里出来的魔鬼,只有呲牙的时候让人看见白的瘆人的牙齿。
剩下的人都是一身唐貔甲——也就是水浒传里金枪将徐宁祖传的那种金属软甲,现代称为连环锁子甲。他们头上还戴着一顶无缝的锅型头盔——现代人称俄罗斯禁卫军鹰盔……
还不止这些,这些人继续从背囊里掏东西,不一会,武装带、短佩剑、短弓、手弩都出现在他们手边,这些人将东西一个个摊在面前,然后开始装配腰刀——目丁、刀镡、刀柄……一眨眼间,人人手上都出现一柄腰刀。
而后这些人开始整理背囊,不一会,满地的物事被他们收进背囊,背囊又被扔回肩上,一片金属的海洋出现在众人面前,为首的3个壮汉一身银亮的板式甲,头戴造型漂亮的头盔,腰上挂一把长刀;其余的人一水的锁子甲,整个脑袋都包在金属中,只有脸部露在外面……
面前的商队频频抽着冷气,许久,商队的保镖头目才结结巴巴地说出一句感慨:“天爷,这是支什么军队!”
赵兴也眯着眼睛打量着这支军队,心里在盘算:老子来到这地盘上那么久了,平常都在装孙子,如今要去前线,可装不得孙子,一定要让人人都知道我来了,哪怕不能像范仲淹那样,动用宣传工具,代表西夏人说:西夏人很怕。也要让后方那群人不要捣鬼。
等这支队伍收拾完毕,赵兴招手叫来向导,摊开地图与几名军官比划了一下,说:“前面20里就到补给点,来,诸位加把劲,到了补给点就可以歇歇了。”
对面那支商队还在目瞪口呆的望着这里,但他们手里的弓弩已经垂下来。这时,程爽颇有感触的说:“七叔,人都说不能纸上谈兵,可我们几千里路走下来,日日都在图上比划,算不算得纸上谈兵。”
赵兴大笑的解释:“自古以来,谈兵从来在纸上,不经过仔细计算,一拍脑门就去谈兵,那叫自杀者。记住,今后我们到了前线,每一次谈论兵事,都需要经过仔细的计算,一定要把纸上谈兵进行到底,才能做决定。”
这话说完,赵兴收起地图,招呼说:“启程!”
这片金属的海洋带着一片哗啦啦的金属抖动声,从商队面前大摇大摆的走过。赵兴这一路都没有像经过的州县打招呼,但他这一队武装到牙齿的精锐家丁队伍还是引起了许多人注意,有御史曾打算进行弹劾,但考虑到庆州一带每月都在战斗,一年更换了4、5任太守,这时有人肯去庆州已经是幸事,人召几个壮汉保护自己,总不是大错吧。再说,现在弹劾赵兴,是不是可以令对方得偿所愿呢弃官而走,而后到苏轼身边帮忙。
这可不行,无论如何不行。
所以,御史们都心情复杂的注视着赵兴这次武装大游行,贾易一语道破天机:“他在闹情绪,我知道他在耍性子。我知道他怎么想:他肯定想,我在扬州安置了30000流民,开垦了20万亩荒地,使扬州财赋增加了一倍,原本苏老坡去了还可以大干,没想到却把我丢到了前线。我不高兴,快来弹劾我吧,我等着罢官呢。哼哼,我偏不如他愿。这事谁也不许说,他胡闹咱权当没看见,谁敢说出来,我绝饶不了他。”
此后,整个大宋朝对赵兴的行为集体失语。他们没想到,赵兴这一路耀武扬威走来,朝廷的不管不顾恰好使他的行为在民间赢得了极大的声誉,等他进入河东军,人们对他的胜利颇有点万众期待的意味。
赵兴在河东的第一次亮相也赢得了一个满堂彩,河东也是“镇州”,当地人对军械装备鉴赏力颇高,等这支队伍过去,商队头目冯宁喃喃的说:“天爷啊,装备这支队伍该花多少钱,每人浑身上下不得3000贯左右,一百个人,至少……30万贯,嘶——”
3000贯是河东一地的价格,水浒传里徐宁的唐貔甲,有人出到3000贯,可徐宁不舍得卖,因为这是他的传家之宝……
保镖头目伶俐,立刻怂恿:“员外,我听说庆州方向西夏人又打进来了,这一路上盗匪丛生,不如我们跟上这支队伍,也好图个安全。”
商队纲首马上醒悟,一叠声喊:“跟上去,跟上去!”
赵兴这支队伍像是一块大海绵,走了没多久,沿途的商队全被吸引在他们身后,漫长的商队绵延数里路,掀起的烟尘直向云霄,数里外都望得见。没走多久,几匹哨探的快马冲进商队,见到实际情况,长长的松了口气,此后快马频繁往来,胆子小的县令甚至燃起了烽火。
不久,一匹快马冲进商队,他在一个山坡上停住脚,从怀里摸出一个小金筒,凑在眼前打量这支队伍,赵兴一见对方的动作,便频频冲着对方招呼:“快下来,臭小子,这一路上还能有谁穿的起这样的铠甲。”
这年头,能从怀里能摸出一副望远镜的,当然是赵兴的人,而能凑齐一百副金属甲的当然也是赵兴,对面的骑士还在仔细确认,这说明赵兴的调教总算成功了,士兵不再相信主观判断,只相信眼睛。
那位斥候看清了赵兴的队伍,欢呼一声,催马冲下山岗,边走边大叫:“七哥,我可算不得小子。”
这人确实算不得小子,他的辈分很大,甚至族长程不同见了也得喊一声叔,但赵兴的身份复杂,此人年纪虽小,赵兴见了,也称呼不了小子。
按程家坳新定的族规,辈分比赵兴高的,一律按年龄大小与赵兴论交,所以他以七哥呼之。此人是先期从水路赶来的先前人员,提前赶到这片地方,为赵兴的队伍搜集补给物资,他冲下山坡,没等赵兴说话便喋喋的喊:“七哥,本地的战马没有多少,我动用了你的名号,跟当地官府协商,才搜购到了十一匹战马,二十多头骡子,不知道这些够不够。”
赵兴笑着答:“不言,你起这个名字真是糟蹋了行情,怎么是‘不言’呢,你的话比谁的都多。”
程爽走过来,仰脸看着骑在马上的程不言,悄声提醒:“九爷,军情不得泄于路上,休得大声!”
程不言恍悟,他翻身下马,将缰绳扔给程爽,蹦蹦跳跳的来到赵兴面前,说:“可闷死爷了,爷提前一个月来到这,这里人嗜烈酒如命,我好不容易才存下一些烈酒给你们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