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家风范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笔趣阁 www.xsbqg.com,最快更新民国大文豪最新章节!
这是中国作家第一次参加国际笔会的年度会议,林子轩作为中国唯一的国际笔会会员,需要在大会上把中国作家这个群体介绍到世界文坛。
国际笔会年度大会五月中旬在伦敦举行,他最迟要在三月底从上海出发。
到时候,会有欧美等国的著名作家与会。
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向西方社会推介中国文化的大好机会,他预备在国际笔会大会期间举办一届中国文化图书展。
在万象书局编译所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大量的中国古典名著被翻译成英文版。
还包括一些新文学丛书。
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成效,和林子轩提出的方案有很大关系。
他要求编译所的翻译们先翻译那些篇幅较短的名著。
比如《聊斋志异》、《菜根谭》和《孙子兵法》等等。
像是《红楼梦》那种长篇巨著放到以后翻译,一本《红楼梦》就够翻译好几年的时间,外国人还不一定看得懂,太不经济了。
来自后世的林子轩讲究的是效率。
篇幅短,价值高,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让外国人感兴趣,这是翻译的首选。
《聊斋志异》在西方就是奇幻小说。
《菜根谭》讲的是东方人的生存哲学,为人处世之道,读懂这本书,就能了解东方人。
《孙子兵法》不用说,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除了这些。林子轩还提出了简化本的概念,就是把长篇故事进行略写和缩写。
比如《封神演义》,很厚的一本书,可以写一个故事梗概,或者分成几个小故事。
把中国的传统文学翻译成英文版的目的是介绍中国文化,让外国人知道有这个故事,缩写版本同样能达到效果。
林子轩自己主编了一本介绍性的书籍。叫做《了解中国的五十本书》。
他从中国众多的传统典籍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五十本书籍,加以介绍,外国人想要了解中国文化,可以先从这些书籍入手。
如此一来,他就不是一个人去伦敦了,而是带着万象书局的员工一起到国外去卖书。
林子轩的计划瞒不过上海的其他书局,尤其以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最为关切。
到国外去卖书?这个主意可行么?
作为中国规模排在前列的出版社,他们自然想在国际上打响知名度,以前没想过这种事。总觉得西方读者对中国文化兴趣不大。
若是贸然到西方推销中国书籍,怕是会被人当作笑话。
这次林子轩要到英国办书展,他们想着是不是搭一下顺风船,如果中国书展在欧洲受到欢迎,自然最好,就算失败了。也是林子轩的决策失误。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要面对各种风险。
商务印书馆委派王云伍来找林子轩洽谈此事,王云伍是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的所长,他还有个身份是胡拾的老师。
其实,他只比胡拾大三岁,算是亦师亦友。
1920年,商务印书馆想邀请胡拾担任编译所的所长。
胡拾不愿意辞掉北大的教授职务,便婉言谢绝了,并推荐了王云伍到商务印书馆任职。
王云伍此人博学多才,尤其精通英文,在管理上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他还发明了四角号码检字法和编出《王云伍大词典》等书。在学术界有一定的声名。
作为竞争对手,林子轩对商务印书馆的高层了解的很详细,王云伍属于老派人物,或者说是保守派,和文学研究会的沈燕冰等人有很大的矛盾。
但不可否认,此人很有才能,这是作为对手的客观评价。
王云伍和林子轩不谈人情关系,而是谈起了弘扬民族文化的话题,这算是投其所好。
中国文化界的人都知道,林子轩和那些有进步倾向的新文学作家不同,他不赞成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而是主张批判的继承。
王云伍认为在英国办书展是件大事,关系到中国出版行业在国外的形象。
仅仅是万象书局太过单薄,应该由整个上海的出版行业共同来操办,才能取得成效。
不得不说,王云伍说的有道理,反正都是宣传中国文化,林子轩不能拦着其他出版社。
如果上海的各大书局作为一个整体出现,那么就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或许会在西方社会引发一股中国文化的热潮。
当然,这是最为理想的结果。
在国内,他们是竞争对手,在外国,他们都是中国的出版行业,合作才能共赢。
有了这种共识,商谈进行的非常顺利。
王云伍回到商务印书馆,和商务印书馆的高层说起这件事颇为感慨,他以为林子轩会多方刁难,甚至是直接拒绝,没想到就这么谈成了。
“这才是大家风范。”他如此说道。
最近上海滩流传着一件趣事,不少人称呼林子轩为“林孟尝”,这大抵是从北方来到上海的文人对林子轩的戏称,上海本地的文人则没什么感觉。
也有人说林子轩有大家风范或者名士风范。
王云伍说这句话指的是林子轩的胸怀气度,林子轩做事向来是对事不对人。
有了林子轩的应许,上海略有规模的出版社都有了参与进来的意思。
即便不能和商务印书馆相比,自己出版社的书籍能够到国外走上一遭也好,兴许就能碰到了识货的西方人,从此在国际上扬名。
还有些人是奔着和欧洲各大出版社合作去的。
于是,上海的出版行业忙碌起来,纷纷要求组队杀向欧洲市场。
林子轩觉得这是好事,到国外见识一下,顺便参观和访问欧洲各国的出版社,能够提高中国出版行业的整体水准。
反正不是他出路费,这些人愿意跟着就跟着吧。
只是,事情的发展出乎他的意料。
上海出版行业这么多人申请前往英国,英国在上海的大使馆自然知道了这件事。
五卅惨案之后,在上海,英国人和中国人的关系闹得很僵,他们听到这件事后认为这是一个缓和彼此关系的好机会。
这算是两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今年中国在伦敦举办书展,明年英国在上海举办书展,这种交流可以促进彼此的了解,是两国文化界的盛事。
林子轩本来只是参加一场笔会,顺便宣传中国文化,如今却升级为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只能说,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个世界变化实在太快。(未 完待续 ~^~)
这是中国作家第一次参加国际笔会的年度会议,林子轩作为中国唯一的国际笔会会员,需要在大会上把中国作家这个群体介绍到世界文坛。
国际笔会年度大会五月中旬在伦敦举行,他最迟要在三月底从上海出发。
到时候,会有欧美等国的著名作家与会。
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向西方社会推介中国文化的大好机会,他预备在国际笔会大会期间举办一届中国文化图书展。
在万象书局编译所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大量的中国古典名著被翻译成英文版。
还包括一些新文学丛书。
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成效,和林子轩提出的方案有很大关系。
他要求编译所的翻译们先翻译那些篇幅较短的名著。
比如《聊斋志异》、《菜根谭》和《孙子兵法》等等。
像是《红楼梦》那种长篇巨著放到以后翻译,一本《红楼梦》就够翻译好几年的时间,外国人还不一定看得懂,太不经济了。
来自后世的林子轩讲究的是效率。
篇幅短,价值高,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让外国人感兴趣,这是翻译的首选。
《聊斋志异》在西方就是奇幻小说。
《菜根谭》讲的是东方人的生存哲学,为人处世之道,读懂这本书,就能了解东方人。
《孙子兵法》不用说,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除了这些。林子轩还提出了简化本的概念,就是把长篇故事进行略写和缩写。
比如《封神演义》,很厚的一本书,可以写一个故事梗概,或者分成几个小故事。
把中国的传统文学翻译成英文版的目的是介绍中国文化,让外国人知道有这个故事,缩写版本同样能达到效果。
林子轩自己主编了一本介绍性的书籍。叫做《了解中国的五十本书》。
他从中国众多的传统典籍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五十本书籍,加以介绍,外国人想要了解中国文化,可以先从这些书籍入手。
如此一来,他就不是一个人去伦敦了,而是带着万象书局的员工一起到国外去卖书。
林子轩的计划瞒不过上海的其他书局,尤其以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最为关切。
到国外去卖书?这个主意可行么?
作为中国规模排在前列的出版社,他们自然想在国际上打响知名度,以前没想过这种事。总觉得西方读者对中国文化兴趣不大。
若是贸然到西方推销中国书籍,怕是会被人当作笑话。
这次林子轩要到英国办书展,他们想着是不是搭一下顺风船,如果中国书展在欧洲受到欢迎,自然最好,就算失败了。也是林子轩的决策失误。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要面对各种风险。
商务印书馆委派王云伍来找林子轩洽谈此事,王云伍是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的所长,他还有个身份是胡拾的老师。
其实,他只比胡拾大三岁,算是亦师亦友。
1920年,商务印书馆想邀请胡拾担任编译所的所长。
胡拾不愿意辞掉北大的教授职务,便婉言谢绝了,并推荐了王云伍到商务印书馆任职。
王云伍此人博学多才,尤其精通英文,在管理上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他还发明了四角号码检字法和编出《王云伍大词典》等书。在学术界有一定的声名。
作为竞争对手,林子轩对商务印书馆的高层了解的很详细,王云伍属于老派人物,或者说是保守派,和文学研究会的沈燕冰等人有很大的矛盾。
但不可否认,此人很有才能,这是作为对手的客观评价。
王云伍和林子轩不谈人情关系,而是谈起了弘扬民族文化的话题,这算是投其所好。
中国文化界的人都知道,林子轩和那些有进步倾向的新文学作家不同,他不赞成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而是主张批判的继承。
王云伍认为在英国办书展是件大事,关系到中国出版行业在国外的形象。
仅仅是万象书局太过单薄,应该由整个上海的出版行业共同来操办,才能取得成效。
不得不说,王云伍说的有道理,反正都是宣传中国文化,林子轩不能拦着其他出版社。
如果上海的各大书局作为一个整体出现,那么就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或许会在西方社会引发一股中国文化的热潮。
当然,这是最为理想的结果。
在国内,他们是竞争对手,在外国,他们都是中国的出版行业,合作才能共赢。
有了这种共识,商谈进行的非常顺利。
王云伍回到商务印书馆,和商务印书馆的高层说起这件事颇为感慨,他以为林子轩会多方刁难,甚至是直接拒绝,没想到就这么谈成了。
“这才是大家风范。”他如此说道。
最近上海滩流传着一件趣事,不少人称呼林子轩为“林孟尝”,这大抵是从北方来到上海的文人对林子轩的戏称,上海本地的文人则没什么感觉。
也有人说林子轩有大家风范或者名士风范。
王云伍说这句话指的是林子轩的胸怀气度,林子轩做事向来是对事不对人。
有了林子轩的应许,上海略有规模的出版社都有了参与进来的意思。
即便不能和商务印书馆相比,自己出版社的书籍能够到国外走上一遭也好,兴许就能碰到了识货的西方人,从此在国际上扬名。
还有些人是奔着和欧洲各大出版社合作去的。
于是,上海的出版行业忙碌起来,纷纷要求组队杀向欧洲市场。
林子轩觉得这是好事,到国外见识一下,顺便参观和访问欧洲各国的出版社,能够提高中国出版行业的整体水准。
反正不是他出路费,这些人愿意跟着就跟着吧。
只是,事情的发展出乎他的意料。
上海出版行业这么多人申请前往英国,英国在上海的大使馆自然知道了这件事。
五卅惨案之后,在上海,英国人和中国人的关系闹得很僵,他们听到这件事后认为这是一个缓和彼此关系的好机会。
这算是两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今年中国在伦敦举办书展,明年英国在上海举办书展,这种交流可以促进彼此的了解,是两国文化界的盛事。
林子轩本来只是参加一场笔会,顺便宣传中国文化,如今却升级为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只能说,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个世界变化实在太快。(未 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