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异军突起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笔趣阁 www.xsbqg.com,最快更新穿越清朝当皇帝最新章节!
第125章 异军突起
光绪17年二月初九(公元1891年),大清正式向日本宣战。关绪清指派东北集团军大将军董梁为入朝总指挥,统帅麾下第13师、29师、30师与先前入朝部队第1师、第7师组成远征军。征讨日本及与日本联盟之一切武装力量。
另外北洋舰队精英尽出,“镇远”、“定远”、“威远”、“济远”、“乘风”、“胜利”、“凯旋”、“破浪”、“扬帆”、“飞鹰”、“海狮”、“崛起”十二艘主力舰及“经远”、“来远”、“致远”、“靖远”、“平远”、“广甲”、“广已”、“广丙”、“广丁”五艘2000吨排水量的“远”级炮舰,及1000吨排水量的4艘“广”级鱼雷舰。如此庞大的一支北洋军舰在黄海俨然组成了一道海上长城。
可是就是这样,关绪清仍然不放心。从南洋舰队中紧急抽调了一支由“长胜”、“不败”、“南吉”、“南祥”、“大清一号”、“大清二号”(俘虏的英军皇家一号、二号万吨轮)六支主力舰组成的舰队,北上增援。
旅顺军港、大沽军港、吴淞造船厂全部停下正在进行的造船工作,全部待命,准备对军舰紧急赶修。一场大战即将上演。
京城附近、东南沿海的主要城市茶馆、酒楼里各地商人、学生都对日本在朝鲜的举动和即将上演的大战讨论纷纷,都认为此次日本无异于以卵击石,自讨没趣。
朝廷内,各地兵马调动的折子都由关绪清亲自批复完成。另外,密电给赵秉钧,令其今后有任何军情可以先直接与董梁单线联系,之后再上奏。
国际上,大清对日宣战引起了德、美、俄、英、法等各国的关注。毕竟之前大清打的两次战争不论是英国还是法国都受到了国内各种局势的影响,虽然大清表现出来的战斗力相当强悍,但是几次胜利都存在侥幸的因素。德国对大清是最重视的,一方面想通过日本来检验一下这个东方的盟友的实力、另一方面也想好好的再在大清身上赚一笔军火费。俄国不论是对大清还是日本都没有好感,乐得看热闹,无论谁败都是俄国向其扩张的最好时机。英、法的想法就更简单了,只是希望日本能通过战争消磨正在日益强大的大清,最好这场战争永远无法分出胜负,就这样耗着。那么英国就可以在处理完非洲的事情之后,转身对缅甸和大清的西北三省动手了。他们不在意多给日本提供更多的贷款,甚至说整个日本都可以成为英国的雇佣兵。如果日本战败,那么就无需对这个没有能力的走狗客气了,停止赞助之后就该让他们还钱了。根据日本目前的情况,无法战胜大清肯定是没有还款能力的,到时候在日本割几块殖民地也是不错的选择。美国关注的是大清的工业能力,看看大清在这几年的发展之后,是否有能力可以跟美国在工业上多做交流。毕竟全世界都对中国的手榴弹和迫击炮羡慕不已,不知道这场战争中国又会出现什么新玩意。谁知道呢?
就在全世界把目光都聚焦在东方的中国和日本身上之时,在朝鲜突然出现了一场激战。一路势如破竹的日军在继续向北推进时,遇到中国两个师的包围。
桂太郎中将的第三师团被全歼,国际上一片哗然。称之为天降神兵,日本在东北的“菊”机关明确的给出了大清至今未向朝鲜派兵,还在集结部队的消息。可是在朝鲜桂太郎中将的第三师团的的确确遭到了一支火力强大、穿戴着大清军服军队的袭击,几乎全军覆没!
日本在遭到突然的袭击之后,整个师团一路向南撤退。直到退出平壤才在汉城站住了脚,这还得益与野津道贯中将的第五师团在汉城的牢固工事。
大清第七师在进攻受挫之后,也退回平壤坚守待援。这次反击打的日军措手不及,甚至都不知道大清的部队是何时入的朝鲜,连日本国内“菊”机关的最高领导人也被连降两级。
而赵秉钧却对日本的军队数量、防守重点及东学党的兵力配置都一份一份详细的报告向董梁的指挥部发去。这一纷纷的情报都对大清有针对性的部署兵力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董梁在还没有进入朝鲜,就对朝鲜的敌我态势分析的相当透彻,都不得不说都是得益与赵秉钧的各种详细的敌情分析和报告。
由于南洋舰队的增援部队还没有到,邓世昌的北洋舰队也不敢插的太深。几次看到1万海里以外的日本舰队也不敢冲上,怕后路被断,只有在黄海地区巡逻,待命。
而日本在朝鲜受到耻辱性的失败后,又从国内调集了5个野战步兵师团,总计10万人。其“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等航速超过19节的巡洋舰也时不时的来黄海观察北洋舰队的布防。
北洋舰队中能与日本巡洋舰比一下速度的就只有“乘风”、“破浪”、“崛起”三艘巡洋舰。邓世昌的“镇远”等铁甲舰虽然经过改进都已经达到了16.5的航速,但是还是无法跟传统的巡洋舰比,所以只能任由日本巡洋舰在黄海和日本海之间来回穿梭,不敢贸然进攻。
在无法控制日本海、黄海的情况下,日本仍然能够源源不断的向朝鲜运兵、运补给。所以在南洋舰队增援部队没到之前,邓世昌不敢贸然进攻的原因也是怕两支舰队被日本舰队分而灭之。暂时的容忍也是为了将来的扬眉吐气。
就像冯相华所说,要么不打要打就要直接把小日本打的爬不起来。所以邓世昌几次按住了进攻的冲动,焦急的等待着南洋舰队的增援。
与此同时,董梁的3个师也浩浩荡荡的跨过了鸭绿江。与前期入朝的两个师汇合了,双方调兵遣将,剑拔弩张。一场大战就在眼前。
第125章 异军突起
光绪17年二月初九(公元1891年),大清正式向日本宣战。关绪清指派东北集团军大将军董梁为入朝总指挥,统帅麾下第13师、29师、30师与先前入朝部队第1师、第7师组成远征军。征讨日本及与日本联盟之一切武装力量。
另外北洋舰队精英尽出,“镇远”、“定远”、“威远”、“济远”、“乘风”、“胜利”、“凯旋”、“破浪”、“扬帆”、“飞鹰”、“海狮”、“崛起”十二艘主力舰及“经远”、“来远”、“致远”、“靖远”、“平远”、“广甲”、“广已”、“广丙”、“广丁”五艘2000吨排水量的“远”级炮舰,及1000吨排水量的4艘“广”级鱼雷舰。如此庞大的一支北洋军舰在黄海俨然组成了一道海上长城。
可是就是这样,关绪清仍然不放心。从南洋舰队中紧急抽调了一支由“长胜”、“不败”、“南吉”、“南祥”、“大清一号”、“大清二号”(俘虏的英军皇家一号、二号万吨轮)六支主力舰组成的舰队,北上增援。
旅顺军港、大沽军港、吴淞造船厂全部停下正在进行的造船工作,全部待命,准备对军舰紧急赶修。一场大战即将上演。
京城附近、东南沿海的主要城市茶馆、酒楼里各地商人、学生都对日本在朝鲜的举动和即将上演的大战讨论纷纷,都认为此次日本无异于以卵击石,自讨没趣。
朝廷内,各地兵马调动的折子都由关绪清亲自批复完成。另外,密电给赵秉钧,令其今后有任何军情可以先直接与董梁单线联系,之后再上奏。
国际上,大清对日宣战引起了德、美、俄、英、法等各国的关注。毕竟之前大清打的两次战争不论是英国还是法国都受到了国内各种局势的影响,虽然大清表现出来的战斗力相当强悍,但是几次胜利都存在侥幸的因素。德国对大清是最重视的,一方面想通过日本来检验一下这个东方的盟友的实力、另一方面也想好好的再在大清身上赚一笔军火费。俄国不论是对大清还是日本都没有好感,乐得看热闹,无论谁败都是俄国向其扩张的最好时机。英、法的想法就更简单了,只是希望日本能通过战争消磨正在日益强大的大清,最好这场战争永远无法分出胜负,就这样耗着。那么英国就可以在处理完非洲的事情之后,转身对缅甸和大清的西北三省动手了。他们不在意多给日本提供更多的贷款,甚至说整个日本都可以成为英国的雇佣兵。如果日本战败,那么就无需对这个没有能力的走狗客气了,停止赞助之后就该让他们还钱了。根据日本目前的情况,无法战胜大清肯定是没有还款能力的,到时候在日本割几块殖民地也是不错的选择。美国关注的是大清的工业能力,看看大清在这几年的发展之后,是否有能力可以跟美国在工业上多做交流。毕竟全世界都对中国的手榴弹和迫击炮羡慕不已,不知道这场战争中国又会出现什么新玩意。谁知道呢?
就在全世界把目光都聚焦在东方的中国和日本身上之时,在朝鲜突然出现了一场激战。一路势如破竹的日军在继续向北推进时,遇到中国两个师的包围。
桂太郎中将的第三师团被全歼,国际上一片哗然。称之为天降神兵,日本在东北的“菊”机关明确的给出了大清至今未向朝鲜派兵,还在集结部队的消息。可是在朝鲜桂太郎中将的第三师团的的确确遭到了一支火力强大、穿戴着大清军服军队的袭击,几乎全军覆没!
日本在遭到突然的袭击之后,整个师团一路向南撤退。直到退出平壤才在汉城站住了脚,这还得益与野津道贯中将的第五师团在汉城的牢固工事。
大清第七师在进攻受挫之后,也退回平壤坚守待援。这次反击打的日军措手不及,甚至都不知道大清的部队是何时入的朝鲜,连日本国内“菊”机关的最高领导人也被连降两级。
而赵秉钧却对日本的军队数量、防守重点及东学党的兵力配置都一份一份详细的报告向董梁的指挥部发去。这一纷纷的情报都对大清有针对性的部署兵力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董梁在还没有进入朝鲜,就对朝鲜的敌我态势分析的相当透彻,都不得不说都是得益与赵秉钧的各种详细的敌情分析和报告。
由于南洋舰队的增援部队还没有到,邓世昌的北洋舰队也不敢插的太深。几次看到1万海里以外的日本舰队也不敢冲上,怕后路被断,只有在黄海地区巡逻,待命。
而日本在朝鲜受到耻辱性的失败后,又从国内调集了5个野战步兵师团,总计10万人。其“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等航速超过19节的巡洋舰也时不时的来黄海观察北洋舰队的布防。
北洋舰队中能与日本巡洋舰比一下速度的就只有“乘风”、“破浪”、“崛起”三艘巡洋舰。邓世昌的“镇远”等铁甲舰虽然经过改进都已经达到了16.5的航速,但是还是无法跟传统的巡洋舰比,所以只能任由日本巡洋舰在黄海和日本海之间来回穿梭,不敢贸然进攻。
在无法控制日本海、黄海的情况下,日本仍然能够源源不断的向朝鲜运兵、运补给。所以在南洋舰队增援部队没到之前,邓世昌不敢贸然进攻的原因也是怕两支舰队被日本舰队分而灭之。暂时的容忍也是为了将来的扬眉吐气。
就像冯相华所说,要么不打要打就要直接把小日本打的爬不起来。所以邓世昌几次按住了进攻的冲动,焦急的等待着南洋舰队的增援。
与此同时,董梁的3个师也浩浩荡荡的跨过了鸭绿江。与前期入朝的两个师汇合了,双方调兵遣将,剑拔弩张。一场大战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