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荧荧烛光 灿灿地图(3)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笔趣阁 www.xsbqg.com,最快更新孙子传最新章节!
不知过了多久,蜡烛将尽,烛蕊吱吱作响,烛泪烫疼了孙子的手,他才从深思遐想中回过神来,不禁感到有些好笑。是呀,他这哪里是在看地图,简直是在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此刻的孙子,仿佛是一位高级服装师,面料摆在面前,器具已经备齐,下剪子以前,他必须认真仔细量比着装者的身高、腰围等各方面的尺寸,正所谓“量体裁衣”,方能穿着合体舒适,看着美观大方,否则,做得紧身、窄袖、左衽,胡、蛮、狄、夷,不伦不类,固然让人笑掉大牙,做得过于肥大,也难有“翼如”之美。他又像一位建筑师,欲盖一幢高楼,经过六年的艰苦奋斗,如今基础已成,他亲审查一遍,看是否合乎标准与要求,在这个基础上砌石垒砖,加盖屋顶,有无坍塌的危险……
蜡烛既尽,必须更换,不是换一枝,而是换数枝,因为,天亮之前,他必须完成这审查地图的任务,不得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哪怕有一点点纰漏或瑕疵,也会造成千万人无谓的流血牺牲。因此,下边的这段时间,他必须极力克制自己,不得再想入非非,要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到地图上,要加上那举足轻重、胜败攸关的一笔。这样一来,一枝蜡烛的光亮就不够用的了,而且不能用手端着移来挪去。在自己书房里,哪怕是黑如墨漆,也可以靠熟知和触觉做许多事情,更何况窗外正有透宵的月光,照得室内的书籍、家具、器物影影绰绰,因此他没有惊动妻子和下人,自己寻到了落地烛台,将所有的烛扦都插上了红烛,先后点燃起来,室内的光线逐渐变强,亮如白昼。烛焰缭绕,烛光闪烁。荧荧灿灿,斗室变成了霞光染醉的天地,地图上的每一根线条,都兴奋得跳荡起来,似乎在欢歌笑语,在大声疾呼,极力显现着自己的存在与重要位置。地图高挂于前,群烛簇拥于后,孙子手执朱笔立于其间,锁眉凝神,注视着地图上的每一个细微的部位。也许由于过度疲劳,也许因为精神高度紧张,也许是精力万分集中之故,偶一回身,孙子被地图对面一位顶天立地的黑大汉吓得心中忐忑不安。这大汉头比斗大,难辨五官,站在那里,占据了多半个房间。兵法大家,自然不相信鬼神,故而胆量较一般人为壮。他极力镇静自己,甚至闭目养神片刻,不急于作出判断和结论。半天之后,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顶天立地的黑大汉是他自己的影子。一场虚惊之后,连自己也被弄得啼笑皆非,还误认为是楚国派来的刺客呢。他审视着这位黑大汉,不知道要比自己高大出多少。他站得离灯烛越近,这影子的形象越高大,幸亏有屋顶挡住,不然还要继续向上长,漫无边际。他颇觉有趣,不禁想到了社会对自己的风传,达到了神奇的地步,就像这影子一样不切实际,也不知千百年后,将会传成什么样子,真令人担忧。影子是虚妄的,它赖光源而形成,一旦光源消失,影子也就不复存在了。只有人和物的本身,才是实实在在的。他希望流传于世的孙武,永远是客观实体,而不是虚妄的影子。
一声雄鸡的啼鸣,将孙子从冥思遐想中拉回来,离天亮只有一个时辰了,必须抓紧审查地图才是。书案旁有一个铜盆,里边盛满了清水,清水里浸泡着一条葛巾,这是下人专为他夜间清醒头脑准备的。深夜不眠,这是孙子多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或读书,或赋诗,或作文,或拟订作战计划、战斗方案,时间一久,困倦难免要阵阵袭来,每当这时,用清水浸泡过的葛巾擦擦脸,顿感精神振奋,昂扬如初了。下人发现了主人的这一生活习性,便默默地每夜为他准备一盆清水,哪怕是数九隆冬,也不例外。孙子走近铜盆,擦过脸,返回地图前,排除一切杂念,聚精会神地审视着地图上的笔笔画画,圈圈点点。
荆楚民族虽是黎苗集团的一支,但楚王熊氏这一族,最初却居住在长江上游。楚始祖鬻熊受封于丹阳(在今湖北省秭归县以东)。后来熊氏氏族逐渐东移,兼并了鄂西黎苗诸部落,到楚王熊渠时代,渐渐开拓到现在的湖北省东部与江西省北部一带,文王熊赀于是迁都于郢(今湖北省江陵市)。它的东边,还是草木丛杂,野兽出没的颡之地,这里是蛮夷人出没的地区。当时文化中心在中原,荆楚民族与中原夏族接触很早,上古有祝融为颛顼之孙之说,由此可以推想,荆楚民族的文化,当较其东方断发文身的诸蛮族为高。再从楚国的历史看,自从熊渠开拓长江中游东至越章(今江西省北部地区)以后,即北出豫章山和桐柏山地区,来争夺文化中心的中原地区。他逐渐并灭了汉水东方的许多姬姓小国,如邓(今河南省邓县)、申(今河南省南阳市)、息(今河南省息县)等国,于是进入中原南部的边缘地带,所以楚国早期与中原的通路,主要是由申至许、郑的南部边境。自楚成王受齐桓公召陵之盟及晋文公城濮之战压迫以后,楚北进之路受阻,才转而向东发展。公元前624年,楚穆王开始向淮河流域进展,该地区原为东夷散居民族所盘据,主要的有江(今河南省息县西南)、六(今安徽省六安市)、蓼(今河南省固始县东)及群舒(今安徽省舒城县、桐城县一带)等小国。公元前623年,楚灭江国,次年灭六国和蓼国。楚自灭取六、蓼二国之后,便将这两国作为经营淮河流域的根据地,屯驻重兵,相机东进,因此,附近一带的东夷民族和群舒等国,无不慑服于楚。楚既向东发展,于是开辟由楚都郢城,越过豫章山区而通蓼、六的山地通路。因为楚国的势力东进,达到了淮河流域的东夷地区,这就跟立国于长江下游而势力正向淮河流域发展的吴国发生了接触。
不知过了多久,蜡烛将尽,烛蕊吱吱作响,烛泪烫疼了孙子的手,他才从深思遐想中回过神来,不禁感到有些好笑。是呀,他这哪里是在看地图,简直是在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此刻的孙子,仿佛是一位高级服装师,面料摆在面前,器具已经备齐,下剪子以前,他必须认真仔细量比着装者的身高、腰围等各方面的尺寸,正所谓“量体裁衣”,方能穿着合体舒适,看着美观大方,否则,做得紧身、窄袖、左衽,胡、蛮、狄、夷,不伦不类,固然让人笑掉大牙,做得过于肥大,也难有“翼如”之美。他又像一位建筑师,欲盖一幢高楼,经过六年的艰苦奋斗,如今基础已成,他亲审查一遍,看是否合乎标准与要求,在这个基础上砌石垒砖,加盖屋顶,有无坍塌的危险……
蜡烛既尽,必须更换,不是换一枝,而是换数枝,因为,天亮之前,他必须完成这审查地图的任务,不得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哪怕有一点点纰漏或瑕疵,也会造成千万人无谓的流血牺牲。因此,下边的这段时间,他必须极力克制自己,不得再想入非非,要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到地图上,要加上那举足轻重、胜败攸关的一笔。这样一来,一枝蜡烛的光亮就不够用的了,而且不能用手端着移来挪去。在自己书房里,哪怕是黑如墨漆,也可以靠熟知和触觉做许多事情,更何况窗外正有透宵的月光,照得室内的书籍、家具、器物影影绰绰,因此他没有惊动妻子和下人,自己寻到了落地烛台,将所有的烛扦都插上了红烛,先后点燃起来,室内的光线逐渐变强,亮如白昼。烛焰缭绕,烛光闪烁。荧荧灿灿,斗室变成了霞光染醉的天地,地图上的每一根线条,都兴奋得跳荡起来,似乎在欢歌笑语,在大声疾呼,极力显现着自己的存在与重要位置。地图高挂于前,群烛簇拥于后,孙子手执朱笔立于其间,锁眉凝神,注视着地图上的每一个细微的部位。也许由于过度疲劳,也许因为精神高度紧张,也许是精力万分集中之故,偶一回身,孙子被地图对面一位顶天立地的黑大汉吓得心中忐忑不安。这大汉头比斗大,难辨五官,站在那里,占据了多半个房间。兵法大家,自然不相信鬼神,故而胆量较一般人为壮。他极力镇静自己,甚至闭目养神片刻,不急于作出判断和结论。半天之后,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顶天立地的黑大汉是他自己的影子。一场虚惊之后,连自己也被弄得啼笑皆非,还误认为是楚国派来的刺客呢。他审视着这位黑大汉,不知道要比自己高大出多少。他站得离灯烛越近,这影子的形象越高大,幸亏有屋顶挡住,不然还要继续向上长,漫无边际。他颇觉有趣,不禁想到了社会对自己的风传,达到了神奇的地步,就像这影子一样不切实际,也不知千百年后,将会传成什么样子,真令人担忧。影子是虚妄的,它赖光源而形成,一旦光源消失,影子也就不复存在了。只有人和物的本身,才是实实在在的。他希望流传于世的孙武,永远是客观实体,而不是虚妄的影子。
一声雄鸡的啼鸣,将孙子从冥思遐想中拉回来,离天亮只有一个时辰了,必须抓紧审查地图才是。书案旁有一个铜盆,里边盛满了清水,清水里浸泡着一条葛巾,这是下人专为他夜间清醒头脑准备的。深夜不眠,这是孙子多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或读书,或赋诗,或作文,或拟订作战计划、战斗方案,时间一久,困倦难免要阵阵袭来,每当这时,用清水浸泡过的葛巾擦擦脸,顿感精神振奋,昂扬如初了。下人发现了主人的这一生活习性,便默默地每夜为他准备一盆清水,哪怕是数九隆冬,也不例外。孙子走近铜盆,擦过脸,返回地图前,排除一切杂念,聚精会神地审视着地图上的笔笔画画,圈圈点点。
荆楚民族虽是黎苗集团的一支,但楚王熊氏这一族,最初却居住在长江上游。楚始祖鬻熊受封于丹阳(在今湖北省秭归县以东)。后来熊氏氏族逐渐东移,兼并了鄂西黎苗诸部落,到楚王熊渠时代,渐渐开拓到现在的湖北省东部与江西省北部一带,文王熊赀于是迁都于郢(今湖北省江陵市)。它的东边,还是草木丛杂,野兽出没的颡之地,这里是蛮夷人出没的地区。当时文化中心在中原,荆楚民族与中原夏族接触很早,上古有祝融为颛顼之孙之说,由此可以推想,荆楚民族的文化,当较其东方断发文身的诸蛮族为高。再从楚国的历史看,自从熊渠开拓长江中游东至越章(今江西省北部地区)以后,即北出豫章山和桐柏山地区,来争夺文化中心的中原地区。他逐渐并灭了汉水东方的许多姬姓小国,如邓(今河南省邓县)、申(今河南省南阳市)、息(今河南省息县)等国,于是进入中原南部的边缘地带,所以楚国早期与中原的通路,主要是由申至许、郑的南部边境。自楚成王受齐桓公召陵之盟及晋文公城濮之战压迫以后,楚北进之路受阻,才转而向东发展。公元前624年,楚穆王开始向淮河流域进展,该地区原为东夷散居民族所盘据,主要的有江(今河南省息县西南)、六(今安徽省六安市)、蓼(今河南省固始县东)及群舒(今安徽省舒城县、桐城县一带)等小国。公元前623年,楚灭江国,次年灭六国和蓼国。楚自灭取六、蓼二国之后,便将这两国作为经营淮河流域的根据地,屯驻重兵,相机东进,因此,附近一带的东夷民族和群舒等国,无不慑服于楚。楚既向东发展,于是开辟由楚都郢城,越过豫章山区而通蓼、六的山地通路。因为楚国的势力东进,达到了淮河流域的东夷地区,这就跟立国于长江下游而势力正向淮河流域发展的吴国发生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