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认识自我的三种方法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笔趣阁 www.xsbqg.com,最快更新人性的弱点最新章节!
第一章第2节认识自我的三种方法?
◆ 那些自称了解自己的人,都是肤浅的人。?
◆ 人的一些复杂的品质,是目前还没有办法或工具可以直接量度的。?
◆ 除了根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以及与别人相比较的结果之外,我们还可以凭借本身实际工作的成果来评定自己。?
著名的爱尔兰戏剧家王尔德曾经说过:“那些自称了解自己的人,都是肤浅的人。”这的确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因为对每个人来说,要想完全了解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像有些时候,我们面对镜子里的自己却发出疑问:这是我吗??
人的一些复杂的品质,是目前还没有办法或工具可以直接量度的。于是人们就得经常利用间接的方式来获得一些对自己的印象。而通常最普遍的方式,就是利用实际的工作成绩,利用自己与别人相比较的结果,把自己同某个理想的标准相比较,或是根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等来进行推断。?
(1)在比较中认识自我?
想要了解自己,与别人相比较,是一种最简便、有效的途径。每当我们需要反躬自问“我在某方面的情况怎样”时,就很自然地使用这种方法,去判定自己的位置与形象。?
我们除了要不时和四周的人相比较之外,还会经常与某些理想的标准相比较。从父母、教师以及各种传播渠道,我们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与价值观念,并由此融合而成了若干的理想与模范标准。我们知道了很多名人或成功者的事迹,并被教导要以他们为榜样。也就是说,把他们作为比较的对象,以自己能否达到跟他们同样的标准作为成功或失败的衡量尺度。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屡见不鲜。?
与别人相比较虽然简便,但称不上是十分理想。只要我们仔细地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它的缺点。首先应该指出的,就是人们很难在真正公平的情况下互相比较。通常人们会认为,同在一个班级的学生,由同一位教师教导,用同样的题目考试,计分标准也没有差别,应该可以算是公平的了。但是如果我们再认真地分析一下,每一个班级里的学生之间,无论在身体健康、智力水平,家庭环境、个人经历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别,有的甚至差别很大,因而学习的成就必将有所差异。那么这时互相比较的结果,是否完全合理呢??
还有和理想的标准相比较的方法也是常见的,而且极富教育意义。历史上有许多圣哲、贤能、英雄、学者……都是足以为后世所效法、所奉为典范的。不过一般人不会注意到那些伟人贤哲最值得后人效法的,乃是他们立身的准则、处世的态度、认真治学及治事的精神、不屈于困难或逆境的勇气等。这是大家都可以学,也是应当学习的。至于先贤们的丰功伟业,在某一方面的卓越成就,那自是历史上的重要事实,不过却不一定是每人所必须希望去与之相齐的。?
(2)从人际态度中反馈自我?
一个人总是需要跟别人交往、共处的。因而别人对你的态度,相当于一面镜子,可以观测到自身的一些情况。比如某人若是被父母所钟爱,被师长所重视,被朋友所尊重和喜爱;大家都乐于和他交往,愿意和他一道工作或游戏,那就表示他一定具备某些令人喜爱的品质。如果他经常被大家推举承担某项工作,或是经常成为周围人们求教的对象,则表明他具备某些才能,或是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其他的人。反之,如果一个人不被周围的人所重视和喜爱,甚至大家对他有厌恶感,不喜欢与他一起工作或参与其他活动,这虽不足以说明此人满身缺点,但通常情况下,他应当会感到不安,而不得不自我反省一下了。?
我们因为看不见自己的面貌,就得照镜子;同样,我们无法准确地衡量自己的人格品质和行为时,就得利用别人对我们的态度和反应,来进行自我判断。一般说来,当对方与自己的关系愈密切时,他的态度也愈有影响力。?
由别人的态度反映出来的自我印象,有时也难免被有意歪曲或夸张。由于对方的偏见或是缺乏了解,使其在赞美或批评时,常常与当事者本身的情况不尽相符。如果单纯据此来建立自我印象,自然是不适宜的。?
当然,这个缺点还是可以弥补的。有缺陷的镜子终究不占多数,如果能多用几面镜子,总是可以看清自己的。同样,有成见的人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我们能较多的与人交往,看看多数人对自己的反应,一般情况下,应该是有助于自我了解的。?
(3)用实际成果检验自我?
除了根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以及与别人相比较的结果之外,我们还可以凭借本身实际工作的成果来评定自己。由于这种方法有比较客观的事实作为依据,所以通常因此而建立的自我印象也是比较正确的。这里所指的工作是广义的,并不仅限于课业或生产性的行为。由于每个人所具有才能的性质互不相同,如果只是看他们在少数项目上的成就,往往不能全面地衡量一个人的能力与作用,好些时候,一部分人的某些才能或许因得不到施展的机会而将被淹没。?
第一章第2节认识自我的三种方法?
◆ 那些自称了解自己的人,都是肤浅的人。?
◆ 人的一些复杂的品质,是目前还没有办法或工具可以直接量度的。?
◆ 除了根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以及与别人相比较的结果之外,我们还可以凭借本身实际工作的成果来评定自己。?
著名的爱尔兰戏剧家王尔德曾经说过:“那些自称了解自己的人,都是肤浅的人。”这的确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因为对每个人来说,要想完全了解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像有些时候,我们面对镜子里的自己却发出疑问:这是我吗??
人的一些复杂的品质,是目前还没有办法或工具可以直接量度的。于是人们就得经常利用间接的方式来获得一些对自己的印象。而通常最普遍的方式,就是利用实际的工作成绩,利用自己与别人相比较的结果,把自己同某个理想的标准相比较,或是根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等来进行推断。?
(1)在比较中认识自我?
想要了解自己,与别人相比较,是一种最简便、有效的途径。每当我们需要反躬自问“我在某方面的情况怎样”时,就很自然地使用这种方法,去判定自己的位置与形象。?
我们除了要不时和四周的人相比较之外,还会经常与某些理想的标准相比较。从父母、教师以及各种传播渠道,我们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与价值观念,并由此融合而成了若干的理想与模范标准。我们知道了很多名人或成功者的事迹,并被教导要以他们为榜样。也就是说,把他们作为比较的对象,以自己能否达到跟他们同样的标准作为成功或失败的衡量尺度。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屡见不鲜。?
与别人相比较虽然简便,但称不上是十分理想。只要我们仔细地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它的缺点。首先应该指出的,就是人们很难在真正公平的情况下互相比较。通常人们会认为,同在一个班级的学生,由同一位教师教导,用同样的题目考试,计分标准也没有差别,应该可以算是公平的了。但是如果我们再认真地分析一下,每一个班级里的学生之间,无论在身体健康、智力水平,家庭环境、个人经历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别,有的甚至差别很大,因而学习的成就必将有所差异。那么这时互相比较的结果,是否完全合理呢??
还有和理想的标准相比较的方法也是常见的,而且极富教育意义。历史上有许多圣哲、贤能、英雄、学者……都是足以为后世所效法、所奉为典范的。不过一般人不会注意到那些伟人贤哲最值得后人效法的,乃是他们立身的准则、处世的态度、认真治学及治事的精神、不屈于困难或逆境的勇气等。这是大家都可以学,也是应当学习的。至于先贤们的丰功伟业,在某一方面的卓越成就,那自是历史上的重要事实,不过却不一定是每人所必须希望去与之相齐的。?
(2)从人际态度中反馈自我?
一个人总是需要跟别人交往、共处的。因而别人对你的态度,相当于一面镜子,可以观测到自身的一些情况。比如某人若是被父母所钟爱,被师长所重视,被朋友所尊重和喜爱;大家都乐于和他交往,愿意和他一道工作或游戏,那就表示他一定具备某些令人喜爱的品质。如果他经常被大家推举承担某项工作,或是经常成为周围人们求教的对象,则表明他具备某些才能,或是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其他的人。反之,如果一个人不被周围的人所重视和喜爱,甚至大家对他有厌恶感,不喜欢与他一起工作或参与其他活动,这虽不足以说明此人满身缺点,但通常情况下,他应当会感到不安,而不得不自我反省一下了。?
我们因为看不见自己的面貌,就得照镜子;同样,我们无法准确地衡量自己的人格品质和行为时,就得利用别人对我们的态度和反应,来进行自我判断。一般说来,当对方与自己的关系愈密切时,他的态度也愈有影响力。?
由别人的态度反映出来的自我印象,有时也难免被有意歪曲或夸张。由于对方的偏见或是缺乏了解,使其在赞美或批评时,常常与当事者本身的情况不尽相符。如果单纯据此来建立自我印象,自然是不适宜的。?
当然,这个缺点还是可以弥补的。有缺陷的镜子终究不占多数,如果能多用几面镜子,总是可以看清自己的。同样,有成见的人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我们能较多的与人交往,看看多数人对自己的反应,一般情况下,应该是有助于自我了解的。?
(3)用实际成果检验自我?
除了根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以及与别人相比较的结果之外,我们还可以凭借本身实际工作的成果来评定自己。由于这种方法有比较客观的事实作为依据,所以通常因此而建立的自我印象也是比较正确的。这里所指的工作是广义的,并不仅限于课业或生产性的行为。由于每个人所具有才能的性质互不相同,如果只是看他们在少数项目上的成就,往往不能全面地衡量一个人的能力与作用,好些时候,一部分人的某些才能或许因得不到施展的机会而将被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