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黑暗森林(10)
推荐阅读:
笔趣阁 www.xsbqg.com,最快更新三体(全集)最新章节!
现在发生的事情压倒了一切。所谓探测器熄灭,是说它的发动机关闭了。远在奥尔特星云之外,三体舰体探测器就开始减速,减速时它的发动机对着太阳方向启动,太空望远镜就是根据探测器发动机发出的光来对其进行跟踪,而发动机的光芒一旦熄灭,这种跟踪就不可能进行了,因为探测器本身实在太小了,从它穿越星际尘埃时产生的尾迹形态推测,它可能只有一辆卡车大小,这样小的一个物体现在处于遥远的柯伊伯带外围,本身停止发光,而那一带远离太阳,只有微弱的阳光,探测器的反光更弱,即使是林格-斐兹罗这样强大的望远镜,也不可能从那个遥远的黑暗太空看到这么小的一个暗物体。
“三大舰队成天就知道争名夺利!现在可好,目标弄丢了……”肯气愤地说,他没注意到目前监测站已经处于失重状态,他剧烈的肢体动作几乎使自己在空中翻了一个跟头。
罗宾逊将军第一次没有为舰队辩解。本来,亚洲舰队已经派出了三艘轻型高速飞船去对探测器进行近距离跟踪,但三大舰队随之爆发了拦截权之争,后来联席会议又做出了所有战舰回港的决议。尽管亚洲舰队反复解释,说这三艘飞船都是歼击机级别的,为了尽快加速,拆除了所有的武器和外部设施,每艘船上只有两名乘员,只能跟踪目标,根本不可能进行拦截行动,但欧洲和北美两大舰队还是不放心,坚持已起航的跟踪飞船必须全部撤回,改由第四方地球国际派出三艘跟踪飞船。如果不是这样,现在跟踪飞船已经与探测器近距离接触并进行跟踪了。而地球上由欧洲联合体和中国后来派出的跟踪飞船,现在还没有飞出海王星轨道。
“也许……它的发动机还会启动的,”将军说,“它的速度现在仍然很快,如果不减速就无法泊入太阳轨道,会掠过太阳系。”
“你以为你是三体司令官吗?那个探测器也许根本没打算停留,就是要掠过太阳系的!”
肯说着,突然想到了一点,“发动机停了,它就不可能再改变轨道!让跟踪飞船在计算好的位置等它不就行了?”
将军摇摇头,“精度不够!你以为那是大气层内地球空军的空中搜索吗?稍微一点点的轨道误差就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公里,在那么大的空间范围内,一个这么小这么暗的东西,跟踪飞船很难找到目标……唉,总得想出些办法呀!”
“我们能有什么办法?让舰队去想吧。”
将军又变得强硬起来,“博士,你要对目前的局面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虽然这件事我们没有责任,但媒体不管这个,林格-斐兹罗系统毕竟是负责对探测器进行深空跟踪的,到最后相当一部分脏水还得泼到我们头上。”
肯没有说话,身体与将军垂直,想了一会儿,他问:“海王星轨道外面现在还有些什么可利用的东西?”
“舰队方面大概什么也没有了,地球方面……”将军转向值勤军官,向他们询问。他很快得知,在海王星有四艘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的大型飞船,从事“雾伞”工程的前期开发,即将担任跟踪探测器任务的三艘小型飞船就是从这些飞船上派出的。
“它们是去开采油膜矿吗?”肯问道,他马上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油膜矿是在海王星的星环中发现的一种物质,它能够在高温下变成迅速扩散的气体,然后在太空中冷凝成微小的纳米颗粒,形成太空尘埃。之所以叫这个名称,是因为这种物质蒸发后的气体在太空中扩散性很强,少量物质就可以形成大片尘埃,其过程与小小的油滴在水面扩散成大片分子厚度的油膜相似。油膜物质所形成的太空尘埃还有另一特性:与其他的太空尘埃不同,“油膜尘埃”很难被太阳风所驱散。正是由于油膜物质的发现,使“雾伞”计划成为可能,这个计划是用核爆炸在太空中蒸发和扩散油膜物质,在太阳与地球之间形成一团“油膜尘埃”,降低太阳对地球的辐射,达到缓解地球温室效应的目的。
“我记得,海王星轨道附近应该还有前战争时期的恒星型核弹吧?”肯又问。
“有的,‘雾伞’工程的飞船也装载了一些,在海王星环和卫星上爆破用,具体数目不清楚。”
“好像一颗就够了。”肯兴奋起来。
两个世纪前面壁者雷迪亚兹的战略计划中所研制的恒星型氢弹,后来共制造了五千多颗。虽然这种武器在末日之战中作用有限,但正如雷迪亚兹所言,各大国主要是为可能爆发的人类之间的行星际战争准备的,核弹主要在大低谷时期制造,那时由于资源匮乏,国际关系极其紧张,人类自身的战争一触即发。进入新时期后,这些骇人听闻的武器成了危险的鸡肋,虽然其所有权都属于地球国家,但还是被送入太空存贮,少部分已经用于行星工程的爆破,还有一部分送入太阳系外围轨道。曾有人设想将核弹中的聚变材料作为远程飞船的燃料补充,但由于核弹的拆解很困难,这个设想一直没有真正实现。
“你觉得能行?”罗宾逊两眼放光地问道,他后悔这么简单的事自己怎么没想到,一个载入史册的机会让肯抢去了。
“试试吧,只有这一个办法了。”
“如果行,博士,以后林格-斐兹罗监测站将永远按产生1G重力的速度旋转。”
“这可是人类造出来的最大的东西了。”“蓝影”号飞船的指令长看着舱外漆黑的太空说,他极力想象自己能看到尘埃云,但确实什么都看不到。
“为什么它不能被阳光照出来呢?就像彗星的尾巴那样……”飞船驾驶员说,“蓝影”号上只有他和指令长两个人。他知道,尘埃云的密度确实像彗尾一样稀薄,几乎和地球上实验室中造出的真空差不多。
“可能是阳光太弱吧。”指令长回头看看太阳,在这海王星轨道和柯伊伯带之间的冷寂空间,太阳看上去只是一颗刚能看出圆盘形状的大星星,阳光倒是还可以在舱壁上照出亮影,但已经十分微弱了。“再说,彗尾也要在一定的距离外才能看到,我们可是就在云的边缘。”
驾驶员在脑子里极力想象着这个巨大但稀薄的存在。几天前,他和指令长亲眼目睹了这团巨云压缩成固体时的大小。当时,来自海王星的巨型飞船“太平洋”号停泊在这片太空,放下了它运载的五件货物。首先放置的是来自前战争时期的一颗恒星型氢弹,它是一个长五米、直径一点五米的圆柱体;随后,飞船的机械臂从舱内取出了四个大球体,它们的直径从三十米到五十米不等,这四个球体被放置在氢弹周围几百米处,它们都是采自海王星星环的油膜物质。“太平洋”号飞离后,氢弹爆炸,所形成的小太阳把光和热量疯狂地倾泻到这寒冷的太空深渊中,周围的球体瞬间汽化,油膜气体在氢弹辐射的飓风中迅速扩散,随后在冷却中化为无数微小的颗粒,尘埃云形成了。这团云的直径达两百万公里,超过太阳的直径。
尘埃云形成的位置,是三体探测器预计将要通过的区域,这是按三体探测器的发动机停机前所观测到的轨道计算出来的。肯博士和罗宾逊将军的这个计划,是期望通过三体探测器在人造尘埃云中留下的尾迹精确测定它的轨道和位置。
“太平洋”号完成了造云作业后就返回海王星,留下了三艘小型飞船,在探测器显示尾迹后对其进行近距离跟踪,“蓝影”号就是其中一艘。这种高速小飞船被称做太空赛车,其唯一的有效载荷就是一个仅能容纳五人的小舱,其余部分全是聚变发动机,具有极高的加速能力和机动性。尘埃云形成后,“蓝影”号曾穿过整个云区,以实验是否能在云中留下尾迹,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当然,尾迹只能由一百多个天文单位外的太空望远镜观测到,在“蓝影”号上无论是尘埃云还是自己的尾迹,什么都看不到,周围的太空空寂依旧。不过在穿过云团后,太阳处于云后,这时驾驶员坚持说看出太阳变暗了一点点,而且它原来清晰的边缘变得模糊了,仪器的观测也证明了这一点,这是这个巨大的人造物留给他们的唯一视觉印象。
“只剩下不到三小时了。”指令长看看表说。尘埃云实际上就是一颗围绕着太阳运行的稀薄的巨型卫星,它的位置在运行中不断移动,一段时间后就会移出探测器可能通过的区域,那时就要在另一个更靠后的位置再造一团尘埃云。
“你真的希望我们跟上它?”驾驶员问。
“为什么不呢?我们在创造历史!”
“那东西不会攻击我们吗?你我都不是军人,这事本来应该由舰队来干!”
正在这时,飞船收到了来自林格-斐兹罗监测站的信息,报告三体探测器已经进入尘埃云并留下尾迹,它的精确轨道参数已经测定出来,命令“蓝影”号立刻起航与目标会合,进行近距离跟踪。虽然监测站距“蓝影”号有一百多个天文单位之遥,信息传到这里有十多个小时的时滞,但现在就像钥匙已经在印泥上按了模,轨道的计算连稀薄尘埃云的影响都考虑进去了,会合只是时间问题。
“蓝影”号按照探测器的轨道参数设定航向,再次进入看不见的尘埃云,向三体探测器飞去。这次飞行的时间显得很长,十多个小时过去了,指令长和驾驶员都很困倦,但与目标不断缩小的距离还是令他们紧张起来。
“看到它了!我看到它了!”驾驶员大喊起来。
“你胡说什么?还有一万四千多公里呢!”指令长训斥道,即使在全透明的太空中,肉眼也不可能看到一万四千公里外的一辆卡车。但很快,他自己也看到了,在轨道参数所指示的方向,在静止的星空背景上,有一个亮点在移动。
经过短暂的思考,指令长明白了:这团比太阳还大的尘埃云是白造了,三体探测器又启动了它的发动机,继续减速,它不打算掠过太阳系,它将留在这里。
由于只是临时措施,与亚洲舰队的其他战舰一样,“自然选择”号的舰长权限交接仪式简短而低调,在场的只有舰长东方延绪、执行舰长章北海、第一副舰长列文和第二副舰长井上明,还有来自总参谋部的一个特别小组。
在这个时代,技术的极致发展并未能掩盖基础理论的停滞,“自然选择”号对权限的识别仍然采用章北海在过去的时代就熟悉的瞳孔、指纹和口令的三位一体,太空战舰的人工智能仍然无法识别出一个人的面容。
总参特别小组完成了系统中舰长权限识别的瞳孔和指纹数据的重新设定,然后东方延绪向章北海交出了她的口令:
“Men always remember love because of romance only.[43]”东方延绪说出口令后,用挑战的目光看着章北海。
“你好像不抽烟。”章北海从容应对。
“而且这个牌子已经在大低谷时消失了。”东方延绪带着一丝失望垂下眼睛说。
“不过这个口令真的很好,在那时也没有多少人知道。”章北海说。
舰长和副舰长都离开了,章北海将独自修改舰长的口令,最后取得对“自然选择”号的舰长控制权。
“他真的很聪明。”当球形舱的门消失后,井上明说。
“古代的智慧。”东方延绪说,她盯着舱门消失的地方,像要把那里看透似的,“他从两个世纪前带来的东西,我们永远学不会;可他却能学会我们的。”
然后三人沉默了,静静地等待着。五分钟过去了,对于重置口令的操作,这时间显然太长了,而即将成为舰长的章北海,是培训后的特遣队成员中对战舰指挥系统操作最熟练的人。又过了五分钟,两名副舰长不耐烦地在廊道里浮游起来,只有东方延绪仍静静地站立不动。
终于,门又在舱壁上出现了。三人惊奇地发现,球形舱里变黑了,章北海调出了星图的全息显示,并屏蔽了图上所有的标度线,只留下闪亮的星星,以至从门这边看去,他仿佛悬浮于飞船外的太空中,与他一起悬浮着的还有一块亮着的操作界面。
“我做完了。”章北海说。
“怎么用了这么长时间?”列文不满地问。
“你是在享受得到‘自然选择’号的快感吗?”井上明问。
章北海没有说话,他的眼睛也没看操作界面,而是遥望着星图上远方的星辰,东方延绪注意到,在他注视的方向,有一个绿色光点在闪动。
“要是那样就太可笑了。”列文接过井上明的话说,“我需要提醒你,舰长仍是东方大校,执行舰长不过是一道防火墙而已,这样说不怎么好听,但最接近实情。”
井上明接着说:“而且这种状态不会持续太长的,对舰队的调查已经接近尾声,基本证明了钢印族并不存在。”
井上明还想说什么,但被舰长的一声低低的惊呼打断了,“哦,天啊。”东方延绪说,两位副舰长顺着她的目光望去,看到了章北海面前的操作界面,因而也看到了“自然选择”号太空战舰目前所处的状态。
战舰已被设定为无人遥控状态,因而绕过了四级加速前对乘员深海状态的检测,战舰与外界的通讯也被完全切断,最后,战舰完成了进入最高推进功率的绝大部分舰长设定,只需再按动一个按钮,“自然选择”号就将以最大的加速度驶向星图上已经设定的目标。
“不,别这样。”东方延绪说,声音低得只有自己能听到,这话是说给她前面呼唤过的那个“天”听的,以前,她自己并不相信它的存在,而现在,她的祈祷是真诚的。
“你疯了?”列文喊道,与井上明一起向舱内冲去,但立刻撞在舱壁上,门并没有出现,只是那一个椭圆形区域的舱壁变得透明了。
“‘自然选择’号将进入‘前进四’,全舰人员立刻进入深海状态。”章北海说,他的声音冷峻而沉稳,每一个字都长久地浮在空气中,像立在寒风中的古老铁锚。
“这不可能!”井上明说。
“你是钢印族吗?”东方延绪问,她飞快地使自己冷静下来。
“你知道我不可能是。”
“ETO?”
“也不是。”
现在发生的事情压倒了一切。所谓探测器熄灭,是说它的发动机关闭了。远在奥尔特星云之外,三体舰体探测器就开始减速,减速时它的发动机对着太阳方向启动,太空望远镜就是根据探测器发动机发出的光来对其进行跟踪,而发动机的光芒一旦熄灭,这种跟踪就不可能进行了,因为探测器本身实在太小了,从它穿越星际尘埃时产生的尾迹形态推测,它可能只有一辆卡车大小,这样小的一个物体现在处于遥远的柯伊伯带外围,本身停止发光,而那一带远离太阳,只有微弱的阳光,探测器的反光更弱,即使是林格-斐兹罗这样强大的望远镜,也不可能从那个遥远的黑暗太空看到这么小的一个暗物体。
“三大舰队成天就知道争名夺利!现在可好,目标弄丢了……”肯气愤地说,他没注意到目前监测站已经处于失重状态,他剧烈的肢体动作几乎使自己在空中翻了一个跟头。
罗宾逊将军第一次没有为舰队辩解。本来,亚洲舰队已经派出了三艘轻型高速飞船去对探测器进行近距离跟踪,但三大舰队随之爆发了拦截权之争,后来联席会议又做出了所有战舰回港的决议。尽管亚洲舰队反复解释,说这三艘飞船都是歼击机级别的,为了尽快加速,拆除了所有的武器和外部设施,每艘船上只有两名乘员,只能跟踪目标,根本不可能进行拦截行动,但欧洲和北美两大舰队还是不放心,坚持已起航的跟踪飞船必须全部撤回,改由第四方地球国际派出三艘跟踪飞船。如果不是这样,现在跟踪飞船已经与探测器近距离接触并进行跟踪了。而地球上由欧洲联合体和中国后来派出的跟踪飞船,现在还没有飞出海王星轨道。
“也许……它的发动机还会启动的,”将军说,“它的速度现在仍然很快,如果不减速就无法泊入太阳轨道,会掠过太阳系。”
“你以为你是三体司令官吗?那个探测器也许根本没打算停留,就是要掠过太阳系的!”
肯说着,突然想到了一点,“发动机停了,它就不可能再改变轨道!让跟踪飞船在计算好的位置等它不就行了?”
将军摇摇头,“精度不够!你以为那是大气层内地球空军的空中搜索吗?稍微一点点的轨道误差就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公里,在那么大的空间范围内,一个这么小这么暗的东西,跟踪飞船很难找到目标……唉,总得想出些办法呀!”
“我们能有什么办法?让舰队去想吧。”
将军又变得强硬起来,“博士,你要对目前的局面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虽然这件事我们没有责任,但媒体不管这个,林格-斐兹罗系统毕竟是负责对探测器进行深空跟踪的,到最后相当一部分脏水还得泼到我们头上。”
肯没有说话,身体与将军垂直,想了一会儿,他问:“海王星轨道外面现在还有些什么可利用的东西?”
“舰队方面大概什么也没有了,地球方面……”将军转向值勤军官,向他们询问。他很快得知,在海王星有四艘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的大型飞船,从事“雾伞”工程的前期开发,即将担任跟踪探测器任务的三艘小型飞船就是从这些飞船上派出的。
“它们是去开采油膜矿吗?”肯问道,他马上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油膜矿是在海王星的星环中发现的一种物质,它能够在高温下变成迅速扩散的气体,然后在太空中冷凝成微小的纳米颗粒,形成太空尘埃。之所以叫这个名称,是因为这种物质蒸发后的气体在太空中扩散性很强,少量物质就可以形成大片尘埃,其过程与小小的油滴在水面扩散成大片分子厚度的油膜相似。油膜物质所形成的太空尘埃还有另一特性:与其他的太空尘埃不同,“油膜尘埃”很难被太阳风所驱散。正是由于油膜物质的发现,使“雾伞”计划成为可能,这个计划是用核爆炸在太空中蒸发和扩散油膜物质,在太阳与地球之间形成一团“油膜尘埃”,降低太阳对地球的辐射,达到缓解地球温室效应的目的。
“我记得,海王星轨道附近应该还有前战争时期的恒星型核弹吧?”肯又问。
“有的,‘雾伞’工程的飞船也装载了一些,在海王星环和卫星上爆破用,具体数目不清楚。”
“好像一颗就够了。”肯兴奋起来。
两个世纪前面壁者雷迪亚兹的战略计划中所研制的恒星型氢弹,后来共制造了五千多颗。虽然这种武器在末日之战中作用有限,但正如雷迪亚兹所言,各大国主要是为可能爆发的人类之间的行星际战争准备的,核弹主要在大低谷时期制造,那时由于资源匮乏,国际关系极其紧张,人类自身的战争一触即发。进入新时期后,这些骇人听闻的武器成了危险的鸡肋,虽然其所有权都属于地球国家,但还是被送入太空存贮,少部分已经用于行星工程的爆破,还有一部分送入太阳系外围轨道。曾有人设想将核弹中的聚变材料作为远程飞船的燃料补充,但由于核弹的拆解很困难,这个设想一直没有真正实现。
“你觉得能行?”罗宾逊两眼放光地问道,他后悔这么简单的事自己怎么没想到,一个载入史册的机会让肯抢去了。
“试试吧,只有这一个办法了。”
“如果行,博士,以后林格-斐兹罗监测站将永远按产生1G重力的速度旋转。”
“这可是人类造出来的最大的东西了。”“蓝影”号飞船的指令长看着舱外漆黑的太空说,他极力想象自己能看到尘埃云,但确实什么都看不到。
“为什么它不能被阳光照出来呢?就像彗星的尾巴那样……”飞船驾驶员说,“蓝影”号上只有他和指令长两个人。他知道,尘埃云的密度确实像彗尾一样稀薄,几乎和地球上实验室中造出的真空差不多。
“可能是阳光太弱吧。”指令长回头看看太阳,在这海王星轨道和柯伊伯带之间的冷寂空间,太阳看上去只是一颗刚能看出圆盘形状的大星星,阳光倒是还可以在舱壁上照出亮影,但已经十分微弱了。“再说,彗尾也要在一定的距离外才能看到,我们可是就在云的边缘。”
驾驶员在脑子里极力想象着这个巨大但稀薄的存在。几天前,他和指令长亲眼目睹了这团巨云压缩成固体时的大小。当时,来自海王星的巨型飞船“太平洋”号停泊在这片太空,放下了它运载的五件货物。首先放置的是来自前战争时期的一颗恒星型氢弹,它是一个长五米、直径一点五米的圆柱体;随后,飞船的机械臂从舱内取出了四个大球体,它们的直径从三十米到五十米不等,这四个球体被放置在氢弹周围几百米处,它们都是采自海王星星环的油膜物质。“太平洋”号飞离后,氢弹爆炸,所形成的小太阳把光和热量疯狂地倾泻到这寒冷的太空深渊中,周围的球体瞬间汽化,油膜气体在氢弹辐射的飓风中迅速扩散,随后在冷却中化为无数微小的颗粒,尘埃云形成了。这团云的直径达两百万公里,超过太阳的直径。
尘埃云形成的位置,是三体探测器预计将要通过的区域,这是按三体探测器的发动机停机前所观测到的轨道计算出来的。肯博士和罗宾逊将军的这个计划,是期望通过三体探测器在人造尘埃云中留下的尾迹精确测定它的轨道和位置。
“太平洋”号完成了造云作业后就返回海王星,留下了三艘小型飞船,在探测器显示尾迹后对其进行近距离跟踪,“蓝影”号就是其中一艘。这种高速小飞船被称做太空赛车,其唯一的有效载荷就是一个仅能容纳五人的小舱,其余部分全是聚变发动机,具有极高的加速能力和机动性。尘埃云形成后,“蓝影”号曾穿过整个云区,以实验是否能在云中留下尾迹,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当然,尾迹只能由一百多个天文单位外的太空望远镜观测到,在“蓝影”号上无论是尘埃云还是自己的尾迹,什么都看不到,周围的太空空寂依旧。不过在穿过云团后,太阳处于云后,这时驾驶员坚持说看出太阳变暗了一点点,而且它原来清晰的边缘变得模糊了,仪器的观测也证明了这一点,这是这个巨大的人造物留给他们的唯一视觉印象。
“只剩下不到三小时了。”指令长看看表说。尘埃云实际上就是一颗围绕着太阳运行的稀薄的巨型卫星,它的位置在运行中不断移动,一段时间后就会移出探测器可能通过的区域,那时就要在另一个更靠后的位置再造一团尘埃云。
“你真的希望我们跟上它?”驾驶员问。
“为什么不呢?我们在创造历史!”
“那东西不会攻击我们吗?你我都不是军人,这事本来应该由舰队来干!”
正在这时,飞船收到了来自林格-斐兹罗监测站的信息,报告三体探测器已经进入尘埃云并留下尾迹,它的精确轨道参数已经测定出来,命令“蓝影”号立刻起航与目标会合,进行近距离跟踪。虽然监测站距“蓝影”号有一百多个天文单位之遥,信息传到这里有十多个小时的时滞,但现在就像钥匙已经在印泥上按了模,轨道的计算连稀薄尘埃云的影响都考虑进去了,会合只是时间问题。
“蓝影”号按照探测器的轨道参数设定航向,再次进入看不见的尘埃云,向三体探测器飞去。这次飞行的时间显得很长,十多个小时过去了,指令长和驾驶员都很困倦,但与目标不断缩小的距离还是令他们紧张起来。
“看到它了!我看到它了!”驾驶员大喊起来。
“你胡说什么?还有一万四千多公里呢!”指令长训斥道,即使在全透明的太空中,肉眼也不可能看到一万四千公里外的一辆卡车。但很快,他自己也看到了,在轨道参数所指示的方向,在静止的星空背景上,有一个亮点在移动。
经过短暂的思考,指令长明白了:这团比太阳还大的尘埃云是白造了,三体探测器又启动了它的发动机,继续减速,它不打算掠过太阳系,它将留在这里。
由于只是临时措施,与亚洲舰队的其他战舰一样,“自然选择”号的舰长权限交接仪式简短而低调,在场的只有舰长东方延绪、执行舰长章北海、第一副舰长列文和第二副舰长井上明,还有来自总参谋部的一个特别小组。
在这个时代,技术的极致发展并未能掩盖基础理论的停滞,“自然选择”号对权限的识别仍然采用章北海在过去的时代就熟悉的瞳孔、指纹和口令的三位一体,太空战舰的人工智能仍然无法识别出一个人的面容。
总参特别小组完成了系统中舰长权限识别的瞳孔和指纹数据的重新设定,然后东方延绪向章北海交出了她的口令:
“Men always remember love because of romance only.[43]”东方延绪说出口令后,用挑战的目光看着章北海。
“你好像不抽烟。”章北海从容应对。
“而且这个牌子已经在大低谷时消失了。”东方延绪带着一丝失望垂下眼睛说。
“不过这个口令真的很好,在那时也没有多少人知道。”章北海说。
舰长和副舰长都离开了,章北海将独自修改舰长的口令,最后取得对“自然选择”号的舰长控制权。
“他真的很聪明。”当球形舱的门消失后,井上明说。
“古代的智慧。”东方延绪说,她盯着舱门消失的地方,像要把那里看透似的,“他从两个世纪前带来的东西,我们永远学不会;可他却能学会我们的。”
然后三人沉默了,静静地等待着。五分钟过去了,对于重置口令的操作,这时间显然太长了,而即将成为舰长的章北海,是培训后的特遣队成员中对战舰指挥系统操作最熟练的人。又过了五分钟,两名副舰长不耐烦地在廊道里浮游起来,只有东方延绪仍静静地站立不动。
终于,门又在舱壁上出现了。三人惊奇地发现,球形舱里变黑了,章北海调出了星图的全息显示,并屏蔽了图上所有的标度线,只留下闪亮的星星,以至从门这边看去,他仿佛悬浮于飞船外的太空中,与他一起悬浮着的还有一块亮着的操作界面。
“我做完了。”章北海说。
“怎么用了这么长时间?”列文不满地问。
“你是在享受得到‘自然选择’号的快感吗?”井上明问。
章北海没有说话,他的眼睛也没看操作界面,而是遥望着星图上远方的星辰,东方延绪注意到,在他注视的方向,有一个绿色光点在闪动。
“要是那样就太可笑了。”列文接过井上明的话说,“我需要提醒你,舰长仍是东方大校,执行舰长不过是一道防火墙而已,这样说不怎么好听,但最接近实情。”
井上明接着说:“而且这种状态不会持续太长的,对舰队的调查已经接近尾声,基本证明了钢印族并不存在。”
井上明还想说什么,但被舰长的一声低低的惊呼打断了,“哦,天啊。”东方延绪说,两位副舰长顺着她的目光望去,看到了章北海面前的操作界面,因而也看到了“自然选择”号太空战舰目前所处的状态。
战舰已被设定为无人遥控状态,因而绕过了四级加速前对乘员深海状态的检测,战舰与外界的通讯也被完全切断,最后,战舰完成了进入最高推进功率的绝大部分舰长设定,只需再按动一个按钮,“自然选择”号就将以最大的加速度驶向星图上已经设定的目标。
“不,别这样。”东方延绪说,声音低得只有自己能听到,这话是说给她前面呼唤过的那个“天”听的,以前,她自己并不相信它的存在,而现在,她的祈祷是真诚的。
“你疯了?”列文喊道,与井上明一起向舱内冲去,但立刻撞在舱壁上,门并没有出现,只是那一个椭圆形区域的舱壁变得透明了。
“‘自然选择’号将进入‘前进四’,全舰人员立刻进入深海状态。”章北海说,他的声音冷峻而沉稳,每一个字都长久地浮在空气中,像立在寒风中的古老铁锚。
“这不可能!”井上明说。
“你是钢印族吗?”东方延绪问,她飞快地使自己冷静下来。
“你知道我不可能是。”
“ETO?”
“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