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深渊鬼窟
推荐阅读:
笔趣阁 www.xsbqg.com,最快更新凶宅:鬼墓天书最新章节!
正如胜男所说的,这里的确是一处曾经有人类活动的遗址,不过这遗址看起来有些让人胆寒。
我没想到所谓的遗址居然有这么大,放眼望去整个山体都被挖空了,就像是虫蛀的一样,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孔洞。山体的岩石呈现出赤红色,上面也布满了许多小孔洞,这是火山岩的典型特征。
遗址的建筑模式很特别,一层套一层,往山体内部渗透,那黑洞洞的入口似乎提醒在我们这里永无止境。此刻我仿佛看到了柬埔寨吴哥窟的另一个版本,很难想象这样浩大的工程是怎样完成的,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建筑被强行塞进山体里,最终与山体融为了一个整体。
“看来你说得没错,这些东西的历史非常的悠久,你说万年其实也不过分!”我惊骇地道,感觉此刻穿行在这上古遗迹中,自己渺小得像一只蚂蚁。
胜男道:“其实我并不是在猜测,我之前见到过类似的遗址,我们的人还对遗址中的岩石元素进行过碳14测定,证实了遗址的存在时间超过一万年!”
“你们的人以前就到过这里?”我又惊又奇,一时还真不敢相信。
胜男皱眉道:“你没听明白吗?我说的是类似,并没有说是这里,我们见到的那个遗址属于地上建筑,由巨石和图腾柱组成,我们还拍过上空的俯瞰图,那遗址从天空上看就像是一张人脸。”
听到这,我当即头皮一乍,这样的描述着实让我惊骇不已,我怎么会来到这里,全他娘的拜那张怪脸所赐,真没想到这一切居然如此富有戏剧性。
胜男进一步解释道那遗址其实就是南陵古城的遗址,它已经被密林掩埋在了茫茫群山之中,不见天日,后来在日军的一次空袭中偶然被日本飞行员发现,才使得沉寂多年的南陵古城得以重见天日。
胜男的话倒提醒了我,因为我原本从事的就是考古研究,而考古研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传说中寻找可能。
眼下我们身处奇境,所有的东西都是亲眼看到的,自然不会是假的,于是我得出一个大胆的结论:南陵古城,其实是仿照某个遗址建造而成的,而不用说,这个遗址就是我们现在身处的这个。如果照胜男所说,南陵古城遗址的年岁已经超过万年,那这地底遗址的存在时间必然更为悠久,甚至很可能悠久得让人感到恐惧。
胜男赞同我的猜测,而且两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无论之前有何芥蒂,也不会刻意去隐瞒欺骗对方。
“这些遗址是什么人建的?会有人喜欢这种地底生活吗?”我诧异道,这些遗址现在似乎空空如也,极度的沉寂,却让我不舒服起来,总感觉它像极了某种东西的巢穴。我实在不知道有没有人喜欢这种暗无天日的环境,但或许,在这里居住的东西根本不是人。
胜男沿着那些岩壁摸索了一阵,随即道:“不知道有什么办法上去,这里是谷下几百米的地方,还是非常危险的!”
我点头称是,这里布满了可以通行的洞口,但我们自然不敢擅自闯入,即便里面没有危险,但那些洞口通道都纵横交错极其复杂,像迷宫一样,进去了非困死在里面不可,我们根本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能一直向前走。
我检查了下自己的背包,里面就剩下一只手电和几根冷烟火,外加之前阿东给我的那个天机营官印,其他什么也没有了,而这里也是除了石头什么也没有,不尽快走出去指定就活活饿死了,想到这我们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通道十分的漫长,足以证明这个遗址的规模绝对不会小,如果是地表的遗址还比较好解释,但这种地底遗址实在令人费解,上古先民们究竟是为什么目的修建了这样的遗址呢?
走了一段,胜男忽然停下了脚步,我抬头一看,只见通道居然到此为止了,前方是一座高耸的石窟门,比先前看到的那些洞口还要大上很多,就像是供火车穿行的隧道一般,极其深邃。而且此门显得气派不少,如果不是因为年岁悠久腐蚀得厉害,甚至能彰显出一种霸气,显然建造者在这上面下足了功夫。
这是最大的石窟门,两边则密布着无数一人多高的小石窟门,火山岩壁上似乎还有些浮雕的痕迹。
火山沉积岩其实是不适合雕刻的,历经多年的腐蚀,这里的雕刻基本已经看不清具体内容了,好在还有少数的可供参考,而我一眼就看出了其中有些内容似曾相识。
那内容正是拥有巨大身躯的四翅蜈蚣攀上了崖壁,无数人用梭镖、石头等武器对它进行攻击,正是诱捕的场景。这样的浮雕内容和我们之前在灵宫大殿看到的一样,实在没想到南陵人竟然如此山寨,连猎杀大蜈蚣这种事情也要模仿。
我道:“他们在猎杀这种蜈蚣,南陵人也有这样的传统,看来这些东西对他们的生活影响不小!”
胜男道:“你看清楚了,这是诱捕,不是猎杀!”
我眉头一皱心道这有什么区别吗?仔细一想却发现的确有区别,猎杀是想方设法将其杀死,而诱捕则多了一道程序,就是必须要捕捉到,所谓活见物死见尸。
胜男道:“他们的目的不是杀死这种蜈蚣,而是捕捉它,必须要保证捕捉到蜈蚣!”
胜男说得很肯定,我略一思索,再根据印象比对着眼前浮雕的内容,似乎确实如此,但我一时搞不懂这其中的缘由,南陵人为什么这么做呢?难道真的像三炮调侃的那样,生活太艰苦了,搞两条来改善集体伙食?
我搜寻着浮雕的内容,试图找找答案,但浮雕实在腐蚀得厉害,根本看不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不过当下也没空研究这些了,怎么走出去才是关键,留给我们的时间实在太有限,不容我们再分心了。
胜男眉头紧锁,对我道:“看来四周都是封闭的,通道肯定都在里面,你有没有什么办法?”
我心道我能有什么办法,换了风师爷或龙少在这儿估计还能顶一下,我虽说也干考古,不过那都是过于正规的,遇到这种极富创意的上古遗迹只能干瞪眼。
我对胜男道:“这种遗迹我没有接触过,一时还真没有办法,你们在南陵古城里是怎么处理这种情况的?”
胜男回道:“那没法比的,我们进南陵古城用的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GPS通讯系统,还有一架直升机负责空中巡视,现在的情况怎么比!”
我听了心道你们什么来头?这么大的声势!不过我也来不及多想,接着对她道:“现在的确没你们那条件,不过我们创造条件也得上了,多耽误一秒我们就少一分希望,上古先民开凿这里的同时,肯定也留了向上的通道,我们顺着这里找或许还有希望。”
话说完其实我心里也没底,希望自然是有的,但却相当渺茫,好在渺茫不代表没有,眼下这种境况就如不会游泳的人落水,一根稻草也得死命地抓住。
我们小心地顺着石窟门探了进去,没走多远,果然发现里面是密集的岔道和门洞,就像走在古罗马斗兽场里一样。
我们一边走,一边收集四周散落的碎石,堆成箭头状,每走一段就堆一个,确保万无一失,以便遇到情况还能顺利返回。
越往里深入,门洞便越密集,慢慢地变得就像是蜂巢一样,一眼望去仿佛成百上千只眼睛死死盯着我们看。这里异常的干净,目前还没发现任何生物的尸骸粪便等物,除了红色的火山岩,这里简直就是一片虚无,没有任何生存痕迹。这非但没让我们安心,反倒更有一种让人窒息的压抑感,总觉得如此走下去,会不会就此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知道去了哪个空间。
再往前走,门洞又开始减少合并,慢慢地又形成了一条大的通道,这条通道看起来较为考究,洞口是一对粗大的立柱,通道的墙壁上布满了“@”状的雕刻,每隔一段便有一对像羊头一样的无名石雕,因为腐蚀的原因,那些石雕都有些破相,看起来极不舒服,让人心里有种怪异的感觉。
不过看到这通道我还是有了一丝欣喜,我们之前看到的都是相同的情景,乍一看到不同,自然会有点感觉,因为不同点往往意味着突破口。
我朝胜男打了个手势,我们用碎石在入口处再做了一个记号,顺着通道便穿了过去。通道并不长,很快就被我们穿过,一个圆形的内室呈现在我们面前。
内室不算特别大,应该在两百个平方米左右,呈规则的正圆形,内室的石壁上照例是诸多一人高的拱形石洞,隔两米左右便有一个,呈环状排列,很是整齐,这样的拱形石洞有好几层,一直排到上方看不见的地方。
一看到这些,我不由得有些失望,原本以为能找个出口什么的,岂料又是这无休止的洞口。我懊恼地骂了一声,突然发现这些石洞和我们之前看到的有些不一样。
正如胜男所说的,这里的确是一处曾经有人类活动的遗址,不过这遗址看起来有些让人胆寒。
我没想到所谓的遗址居然有这么大,放眼望去整个山体都被挖空了,就像是虫蛀的一样,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孔洞。山体的岩石呈现出赤红色,上面也布满了许多小孔洞,这是火山岩的典型特征。
遗址的建筑模式很特别,一层套一层,往山体内部渗透,那黑洞洞的入口似乎提醒在我们这里永无止境。此刻我仿佛看到了柬埔寨吴哥窟的另一个版本,很难想象这样浩大的工程是怎样完成的,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建筑被强行塞进山体里,最终与山体融为了一个整体。
“看来你说得没错,这些东西的历史非常的悠久,你说万年其实也不过分!”我惊骇地道,感觉此刻穿行在这上古遗迹中,自己渺小得像一只蚂蚁。
胜男道:“其实我并不是在猜测,我之前见到过类似的遗址,我们的人还对遗址中的岩石元素进行过碳14测定,证实了遗址的存在时间超过一万年!”
“你们的人以前就到过这里?”我又惊又奇,一时还真不敢相信。
胜男皱眉道:“你没听明白吗?我说的是类似,并没有说是这里,我们见到的那个遗址属于地上建筑,由巨石和图腾柱组成,我们还拍过上空的俯瞰图,那遗址从天空上看就像是一张人脸。”
听到这,我当即头皮一乍,这样的描述着实让我惊骇不已,我怎么会来到这里,全他娘的拜那张怪脸所赐,真没想到这一切居然如此富有戏剧性。
胜男进一步解释道那遗址其实就是南陵古城的遗址,它已经被密林掩埋在了茫茫群山之中,不见天日,后来在日军的一次空袭中偶然被日本飞行员发现,才使得沉寂多年的南陵古城得以重见天日。
胜男的话倒提醒了我,因为我原本从事的就是考古研究,而考古研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传说中寻找可能。
眼下我们身处奇境,所有的东西都是亲眼看到的,自然不会是假的,于是我得出一个大胆的结论:南陵古城,其实是仿照某个遗址建造而成的,而不用说,这个遗址就是我们现在身处的这个。如果照胜男所说,南陵古城遗址的年岁已经超过万年,那这地底遗址的存在时间必然更为悠久,甚至很可能悠久得让人感到恐惧。
胜男赞同我的猜测,而且两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无论之前有何芥蒂,也不会刻意去隐瞒欺骗对方。
“这些遗址是什么人建的?会有人喜欢这种地底生活吗?”我诧异道,这些遗址现在似乎空空如也,极度的沉寂,却让我不舒服起来,总感觉它像极了某种东西的巢穴。我实在不知道有没有人喜欢这种暗无天日的环境,但或许,在这里居住的东西根本不是人。
胜男沿着那些岩壁摸索了一阵,随即道:“不知道有什么办法上去,这里是谷下几百米的地方,还是非常危险的!”
我点头称是,这里布满了可以通行的洞口,但我们自然不敢擅自闯入,即便里面没有危险,但那些洞口通道都纵横交错极其复杂,像迷宫一样,进去了非困死在里面不可,我们根本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能一直向前走。
我检查了下自己的背包,里面就剩下一只手电和几根冷烟火,外加之前阿东给我的那个天机营官印,其他什么也没有了,而这里也是除了石头什么也没有,不尽快走出去指定就活活饿死了,想到这我们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通道十分的漫长,足以证明这个遗址的规模绝对不会小,如果是地表的遗址还比较好解释,但这种地底遗址实在令人费解,上古先民们究竟是为什么目的修建了这样的遗址呢?
走了一段,胜男忽然停下了脚步,我抬头一看,只见通道居然到此为止了,前方是一座高耸的石窟门,比先前看到的那些洞口还要大上很多,就像是供火车穿行的隧道一般,极其深邃。而且此门显得气派不少,如果不是因为年岁悠久腐蚀得厉害,甚至能彰显出一种霸气,显然建造者在这上面下足了功夫。
这是最大的石窟门,两边则密布着无数一人多高的小石窟门,火山岩壁上似乎还有些浮雕的痕迹。
火山沉积岩其实是不适合雕刻的,历经多年的腐蚀,这里的雕刻基本已经看不清具体内容了,好在还有少数的可供参考,而我一眼就看出了其中有些内容似曾相识。
那内容正是拥有巨大身躯的四翅蜈蚣攀上了崖壁,无数人用梭镖、石头等武器对它进行攻击,正是诱捕的场景。这样的浮雕内容和我们之前在灵宫大殿看到的一样,实在没想到南陵人竟然如此山寨,连猎杀大蜈蚣这种事情也要模仿。
我道:“他们在猎杀这种蜈蚣,南陵人也有这样的传统,看来这些东西对他们的生活影响不小!”
胜男道:“你看清楚了,这是诱捕,不是猎杀!”
我眉头一皱心道这有什么区别吗?仔细一想却发现的确有区别,猎杀是想方设法将其杀死,而诱捕则多了一道程序,就是必须要捕捉到,所谓活见物死见尸。
胜男道:“他们的目的不是杀死这种蜈蚣,而是捕捉它,必须要保证捕捉到蜈蚣!”
胜男说得很肯定,我略一思索,再根据印象比对着眼前浮雕的内容,似乎确实如此,但我一时搞不懂这其中的缘由,南陵人为什么这么做呢?难道真的像三炮调侃的那样,生活太艰苦了,搞两条来改善集体伙食?
我搜寻着浮雕的内容,试图找找答案,但浮雕实在腐蚀得厉害,根本看不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不过当下也没空研究这些了,怎么走出去才是关键,留给我们的时间实在太有限,不容我们再分心了。
胜男眉头紧锁,对我道:“看来四周都是封闭的,通道肯定都在里面,你有没有什么办法?”
我心道我能有什么办法,换了风师爷或龙少在这儿估计还能顶一下,我虽说也干考古,不过那都是过于正规的,遇到这种极富创意的上古遗迹只能干瞪眼。
我对胜男道:“这种遗迹我没有接触过,一时还真没有办法,你们在南陵古城里是怎么处理这种情况的?”
胜男回道:“那没法比的,我们进南陵古城用的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GPS通讯系统,还有一架直升机负责空中巡视,现在的情况怎么比!”
我听了心道你们什么来头?这么大的声势!不过我也来不及多想,接着对她道:“现在的确没你们那条件,不过我们创造条件也得上了,多耽误一秒我们就少一分希望,上古先民开凿这里的同时,肯定也留了向上的通道,我们顺着这里找或许还有希望。”
话说完其实我心里也没底,希望自然是有的,但却相当渺茫,好在渺茫不代表没有,眼下这种境况就如不会游泳的人落水,一根稻草也得死命地抓住。
我们小心地顺着石窟门探了进去,没走多远,果然发现里面是密集的岔道和门洞,就像走在古罗马斗兽场里一样。
我们一边走,一边收集四周散落的碎石,堆成箭头状,每走一段就堆一个,确保万无一失,以便遇到情况还能顺利返回。
越往里深入,门洞便越密集,慢慢地变得就像是蜂巢一样,一眼望去仿佛成百上千只眼睛死死盯着我们看。这里异常的干净,目前还没发现任何生物的尸骸粪便等物,除了红色的火山岩,这里简直就是一片虚无,没有任何生存痕迹。这非但没让我们安心,反倒更有一种让人窒息的压抑感,总觉得如此走下去,会不会就此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知道去了哪个空间。
再往前走,门洞又开始减少合并,慢慢地又形成了一条大的通道,这条通道看起来较为考究,洞口是一对粗大的立柱,通道的墙壁上布满了“@”状的雕刻,每隔一段便有一对像羊头一样的无名石雕,因为腐蚀的原因,那些石雕都有些破相,看起来极不舒服,让人心里有种怪异的感觉。
不过看到这通道我还是有了一丝欣喜,我们之前看到的都是相同的情景,乍一看到不同,自然会有点感觉,因为不同点往往意味着突破口。
我朝胜男打了个手势,我们用碎石在入口处再做了一个记号,顺着通道便穿了过去。通道并不长,很快就被我们穿过,一个圆形的内室呈现在我们面前。
内室不算特别大,应该在两百个平方米左右,呈规则的正圆形,内室的石壁上照例是诸多一人高的拱形石洞,隔两米左右便有一个,呈环状排列,很是整齐,这样的拱形石洞有好几层,一直排到上方看不见的地方。
一看到这些,我不由得有些失望,原本以为能找个出口什么的,岂料又是这无休止的洞口。我懊恼地骂了一声,突然发现这些石洞和我们之前看到的有些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