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危机中的忧与思(财经郎眼07) > 第23章 当“城市化”遭遇“逆城市化”(上)(1)
第23章 当“城市化”遭遇“逆城市化”(上)(1)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笔趣阁 www.xsbqg.com,最快更新危机中的忧与思(财经郎眼07)最新章节!
从2010年8月1日起,西部重镇重庆将开启一个当下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化运动。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到2020年,重庆将形成在主城区聚集1000万城镇居民,非农户籍人口比重升至60%,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体系。农民可以充分享受城镇的住房、教育、医疗等优惠政策。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部沿海的浙江出现了不愿意进城落户,或把户口从城市中反迁回农村的“逆城市化”现象,部分城镇甚至出现公务员把户口迁入农村,愿意回村里“当农民”的怪事。一时间“进城”、“出城”成为了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话题。
土地的诱惑
根据2010年8月15日新华网的报道,浙江全省“农转非”数量从2004年的57.7万人降到2009年的18.9万人,降幅高达67%。更有意思的是,杭州、义乌、桐乡等地有200多名公务员把户口回迁到了农村。这些诡异现象的背后其实就是土地的利益。
(嘉宾介绍:李银,资深媒体人)
王牧笛:咱们今天的话题跟城市相关,叫“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网友调侃说,城市让我们的生活更烦恼,而不是更美好,从美好到烦恼。我们看看现在中国的两个地方,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重庆,可能是当下中国最浩浩荡荡的“城市化”潮流,农民成为市民。而在东部沿海,尤其是浙江,现在也是浩浩荡荡、暗潮涌动,叫“逆城市化”潮流。咱们先看看这两个故事:从2010年8月1日起,西部重镇重庆将开启一个当下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化运动。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到2020年,重庆将形成在主城区聚集1000万城镇居民,非农户籍人口比重升至60%,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体系。农民可以充分享受城镇的住房、教育、医疗等优惠政策。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部沿海的浙江出现了不愿意进城落户,或把户口从城市中反迁回农村的“逆城市化”现象,部分城镇甚至出现公务员把户口迁入农村,愿意回村里“当农民”的怪事。一时间“进城”、“出城”成为了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话题。
王牧笛:这是现代版的《围城》,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其实“逆城市化”这个概念是美国地理学家波恩在1976年提出来的。它指的是西方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人口增多、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病”越来越严重之后,大量城市人口开始往郊区或者农村流动。
李银:你还忘了一个条件,就是富裕程度,足够支撑他们向外迁移。但就现在的中国来说,我个人觉得还不是“逆城市化”。你们注意到没有,其实浙江、江苏那一带的富裕程度非常高的。如果不是因为那里农村的土地具有增值潜能的话,人们会愿意回去吗?
王牧笛:所以这是土地的诱惑。
郎咸平:我们跟美国是完全不一样的。什么叫“逆城市化”?就是社会富裕了,老百姓更有钱了。美国“逆城市化”的时候,第一步,富人先搬出去,因为他们很有能力,有钱,可以把自己照顾得很好。他们搬出去之后,附近的一些基础设施就建起来了。第二步,中产阶级搬出去,因为富人搬出去之后,相关配套设施也慢慢出来了。
李银:它能带动,有辐射的。
郎咸平:对,更多配套设施出来了后,一些工厂也搬出去了,到最后形成一个具有多项功能的小城镇。这小城镇交通不拥挤,环境优雅,治安良好,工厂、公司又都在附近,慢慢就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依附于大城市的小城镇,这就是一个富裕社会发展到最后的必然结果。
王牧笛:西方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是因为中产阶级这帮富裕的人群搬到了郊区。他们是怎么想的呢?他们觉得在节奏繁忙的城市里面,没有野营烧烤、没有休闲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
李银:他们需要家庭生活。
郎咸平:所以中国的烤肉架在美国卖得特别好。
王牧笛:是中国制造吧?
郎咸平:中国制造。他们后院里都放一个中国制造的烤肉架,下了班在家烤烤肉,再一起游游泳,一家人和和睦睦的,生活过得非常愉快。跟我们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举个例子,根据2010年8月15日新华网的报道,浙江全省“农转非”数量从2004年的57.7万人降到2009年的18.9万人,降幅高达67%。这种现象太有意思了,难道这代表说我们的“逆城市化”是我们富裕的开始吗?
王牧笛:我们平常说的是“农转非”,现在这个词叫“非转农”。为什么会出现“非转农”?其实就是土地的利益。
郎咸平:我这还有一个数据,杭州、义乌、桐乡等地有200多名公务员把户口迁到农村了,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争夺补偿分红。你看在我们“城市化”快的地区,农民即使什么都不干,靠租土地一年坐收几十万。
李银:我们的“逆城市化”其实就是基于严重的分配失衡,但这个并不是真正的“逆城市化”。我跟您举个例子,广州新塘那边的很多村民就不愿意把户口迁到城市来,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也等着分红。
王牧笛:因为这个户口不单单是一张纸,户口的背后有好多配套的福利,所以这次这个“逆城市化”被媒体解读为一个“伪命题”。就是说它是一个由利益或者是土地诱惑所催生出的“逆城市化”。就像我们刚刚讲的,土地现在越来越值钱了,透过土地可以拿到很多高额的回报。
李银:对,尤其是郊区的土地。
王牧笛:这也是中国城市化的另一个注脚,就是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张,需要不断地征用土地,所以你有农村户口,就能够享受土地增值的红利。
李银:日本有一个学者叫大江守之,他把都市圈的成长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是“城市化”,“郊区化”是第二阶段,第三个就是“逆城市化”,最后才是“再城市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都市圈,像日本的东京、美国的纽约,还有英国的伦敦,都是辐射影响。对目前的中国来说,我们刚刚到“郊区化”这个阶段。
王牧笛:其实美国也经历过“郊区化”。刚才我们讲的是美国的中产阶级、有钱阶层跑到郊区买房子,形成一种舒适的生活。但是我们的“郊区化”可能更多看中的是郊区的土地。
李银:对,我们现在还在建设郊区。
郎咸平:我们现在能“郊区化”吗?万科不是在北京的顺义开发一项地产嘛,还自备到城区的巴士,为什么?因为当时没有配套。请你想想,如果你住到那个鬼地方去,早上8点钟出门,再碰上塞车,中午才能到市区。有钱人敢搬到郊区去吗?不敢,只敢待在市区里面,最好住在三环以内。
王牧笛:但是二套房的概念在郊区就很明显,最近几年,很多北京有钱人愿意到郊区买二套房,我这里有个数据,54.5%的人有意到郊区投资,70%的人想在郊区买二套房。北京“逆城市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李银:我们首先要解决郊区的交通问题,如果不堵塞,也用不了那么长时间,还有就是郊区的房子便宜。
郎咸平:一样的土地问题,就是等它升值。
李银:对,等它升值。
郎咸平:这和义乌公务员迁农村去的结果是一样的。
李银:和“非转农”的目的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们抢先了一步。
郎咸平:所以现在是怎么样?是公务员去抢,有钱有权的人去抢。这个所谓的“逆城市化”太有意思了。
中国土地制度需要二次改革?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直是农村在反哺城市。走到今天,“城市化”不断扩张,不断地征用土地,已经扩张到了农村这个地方。那么是否能够通过一种有效的制度运作,让城市来反哺农村?
李银:其实像江苏张家港市的寒山村、浙江绍兴县的新未庄村,还有上海闵行区马桥镇的旗忠村,它们都是因为在城市的边缘,基础设施建设得较好,然后整个土地被征用,被大规模开发,就出现了所谓的新农村现象。那个地方的人们生活非常好,他们开着高级轿车去城市里面上班,回农村住,可能来回不到一个小时的路程。
王牧笛:顺着李银的话,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切入,这些城里人跑到农村去是不是能够带动农村的发展?比如说德国,德国就有很多这种中小的城镇。还有当年韩国的“新村运动”。当然还有日本,美国前总统卡特去日本访问的时候,说你们日本为什么没有农村呢?陪同的人告诉他,沿途许多景观都是农村啊。后来他才明白,原来日本的农村跟城市没有什么区别。
李银:这个我体验过,坐新干线,一路过去,你以为就是一个大城市,坐了很久了还是一个大城市。其实不是的,因为日本农村的建筑跟城市的建筑外观是没有区别的。
郎咸平:穿的衣服也差不多,长得也差不多,你看不出来。
李银:日本的农民很富裕,他们的收入是城市人的几倍。如果你在农村住的话,你就是一个有钱人,你可以盖那种很好的小别墅,然后自己种花养草。但是我们不一样,我们的公务员拿的是农村的户口,不是为农村带来就业机会。他不在农村务农,也不在那儿搞开发,他还是在城市里面上班。
王牧笛:所以我们今天是在整个大的城乡二元结构之下思考这个问题的,其实现在有两个制度是亟待突破的,一个是我们之前说的户籍制度,其实户籍制度要解决的不是户籍本身,而是户籍背后庞大的利益集群。另一个就是刚才说的土地制度,因为土地能生钱,而且越来越值钱,土地就是财富,在这个情况之下,拆迁、征地过程中就出现越来越多的跟土地相关的案件。
郎咸平:没错。最近有一些可恨的学者提出要搞土地私有化,一旦搞土地私有化,你晓得是什么结果吗?土地迅速增值,它的涨幅不是百分之几,而是百分之几千。
李银:中国的“城市化”自古以来就是征地的开始,比如说早期北宋的开封,人口近百万,是当时最大的一个城市,它就是征地来的。还有清朝的京城北京,人口过百万,也是征地来的。问题是现在中国的“城市化”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它怎么私有化呀?
王牧笛:所以我们刚才聊的东部沿海地区,包括浙江,它们的“逆城市化”是因为土地的诱惑。现在重庆的城市化模式被媒体解读为土地换户籍,也是跟土地相关。这是否意味着在这个背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需要一场二次改革啊?
李银:其实“城市化”就是在做土地改革。很多人在说“城市化”带来的影响,那你想想看,农民工这个词怎么来的?就是因为“城市化”把农民赶到城里面去,成为工人,成为农民工。这就是改革的一个切面。但是如果说“重庆模式”是很成功的话,那它也不可能复制到其他地方。
郎咸平:重庆模式跟广东模式各有一点,我觉得可以提出来做个简单讨论。重庆推出一个地票制度,就是说为了避免侵占耕地,因此开发商也好,政府也好,你只要建房子,就必须先买地票。那地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不管你是在城郊,还是在更偏远的农村,都无所谓,如果你想拿重庆户口,就必须放弃宅基地,你要把它复耕为农地,复耕一亩农地给你一亩地票。开发商想开发地产,就必须先买地票,而这个地票一律公开竞价。2010年4月份,一亩地票卖到14.4万块,全部归农民。因此偏远地区的农民也有动力了。就是说这个“城市化”的好处不是只让城郊区的农民享有,而是透过地票制度可以让更偏远农村的农民也能够享受到。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化解社会矛盾。广东呢,也有一个叫深圳模式,它是2009年12月份推出的一个新办法,就是城中村就地改造,村民选出自己的代表,选出自己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搞股份有限公司,直接跟开发商谈判。
李银:企业化运作。
郎咸平:对,集体化运作。
王牧笛:他们的村长一般都是董事长。
郎咸平:对,村民当股东。除了跟开发商谈判,村里还可以自己盖,盖了以后,透过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分给村民,这样农民也能够享受到“城市化”的好处。但是我觉得我们未来应该推动的既不是重庆模式,也不是深圳模式,因为我们很清楚,我们大部分城市既不像重庆那样是个大农村,也不像深圳那样缺乏土地。我觉得应该是一种综合,就是说考虑透过某种形式,把深圳这样的股份有限公司和像重庆这样的地票制度综合起来,结合当地的情况,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总之,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了。
李银:单打独斗不如组合起来。
从2010年8月1日起,西部重镇重庆将开启一个当下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化运动。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到2020年,重庆将形成在主城区聚集1000万城镇居民,非农户籍人口比重升至60%,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体系。农民可以充分享受城镇的住房、教育、医疗等优惠政策。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部沿海的浙江出现了不愿意进城落户,或把户口从城市中反迁回农村的“逆城市化”现象,部分城镇甚至出现公务员把户口迁入农村,愿意回村里“当农民”的怪事。一时间“进城”、“出城”成为了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话题。
土地的诱惑
根据2010年8月15日新华网的报道,浙江全省“农转非”数量从2004年的57.7万人降到2009年的18.9万人,降幅高达67%。更有意思的是,杭州、义乌、桐乡等地有200多名公务员把户口回迁到了农村。这些诡异现象的背后其实就是土地的利益。
(嘉宾介绍:李银,资深媒体人)
王牧笛:咱们今天的话题跟城市相关,叫“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网友调侃说,城市让我们的生活更烦恼,而不是更美好,从美好到烦恼。我们看看现在中国的两个地方,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重庆,可能是当下中国最浩浩荡荡的“城市化”潮流,农民成为市民。而在东部沿海,尤其是浙江,现在也是浩浩荡荡、暗潮涌动,叫“逆城市化”潮流。咱们先看看这两个故事:从2010年8月1日起,西部重镇重庆将开启一个当下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化运动。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到2020年,重庆将形成在主城区聚集1000万城镇居民,非农户籍人口比重升至60%,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体系。农民可以充分享受城镇的住房、教育、医疗等优惠政策。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部沿海的浙江出现了不愿意进城落户,或把户口从城市中反迁回农村的“逆城市化”现象,部分城镇甚至出现公务员把户口迁入农村,愿意回村里“当农民”的怪事。一时间“进城”、“出城”成为了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话题。
王牧笛:这是现代版的《围城》,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其实“逆城市化”这个概念是美国地理学家波恩在1976年提出来的。它指的是西方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人口增多、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病”越来越严重之后,大量城市人口开始往郊区或者农村流动。
李银:你还忘了一个条件,就是富裕程度,足够支撑他们向外迁移。但就现在的中国来说,我个人觉得还不是“逆城市化”。你们注意到没有,其实浙江、江苏那一带的富裕程度非常高的。如果不是因为那里农村的土地具有增值潜能的话,人们会愿意回去吗?
王牧笛:所以这是土地的诱惑。
郎咸平:我们跟美国是完全不一样的。什么叫“逆城市化”?就是社会富裕了,老百姓更有钱了。美国“逆城市化”的时候,第一步,富人先搬出去,因为他们很有能力,有钱,可以把自己照顾得很好。他们搬出去之后,附近的一些基础设施就建起来了。第二步,中产阶级搬出去,因为富人搬出去之后,相关配套设施也慢慢出来了。
李银:它能带动,有辐射的。
郎咸平:对,更多配套设施出来了后,一些工厂也搬出去了,到最后形成一个具有多项功能的小城镇。这小城镇交通不拥挤,环境优雅,治安良好,工厂、公司又都在附近,慢慢就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依附于大城市的小城镇,这就是一个富裕社会发展到最后的必然结果。
王牧笛:西方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是因为中产阶级这帮富裕的人群搬到了郊区。他们是怎么想的呢?他们觉得在节奏繁忙的城市里面,没有野营烧烤、没有休闲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
李银:他们需要家庭生活。
郎咸平:所以中国的烤肉架在美国卖得特别好。
王牧笛:是中国制造吧?
郎咸平:中国制造。他们后院里都放一个中国制造的烤肉架,下了班在家烤烤肉,再一起游游泳,一家人和和睦睦的,生活过得非常愉快。跟我们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举个例子,根据2010年8月15日新华网的报道,浙江全省“农转非”数量从2004年的57.7万人降到2009年的18.9万人,降幅高达67%。这种现象太有意思了,难道这代表说我们的“逆城市化”是我们富裕的开始吗?
王牧笛:我们平常说的是“农转非”,现在这个词叫“非转农”。为什么会出现“非转农”?其实就是土地的利益。
郎咸平:我这还有一个数据,杭州、义乌、桐乡等地有200多名公务员把户口迁到农村了,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争夺补偿分红。你看在我们“城市化”快的地区,农民即使什么都不干,靠租土地一年坐收几十万。
李银:我们的“逆城市化”其实就是基于严重的分配失衡,但这个并不是真正的“逆城市化”。我跟您举个例子,广州新塘那边的很多村民就不愿意把户口迁到城市来,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也等着分红。
王牧笛:因为这个户口不单单是一张纸,户口的背后有好多配套的福利,所以这次这个“逆城市化”被媒体解读为一个“伪命题”。就是说它是一个由利益或者是土地诱惑所催生出的“逆城市化”。就像我们刚刚讲的,土地现在越来越值钱了,透过土地可以拿到很多高额的回报。
李银:对,尤其是郊区的土地。
王牧笛:这也是中国城市化的另一个注脚,就是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张,需要不断地征用土地,所以你有农村户口,就能够享受土地增值的红利。
李银:日本有一个学者叫大江守之,他把都市圈的成长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是“城市化”,“郊区化”是第二阶段,第三个就是“逆城市化”,最后才是“再城市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都市圈,像日本的东京、美国的纽约,还有英国的伦敦,都是辐射影响。对目前的中国来说,我们刚刚到“郊区化”这个阶段。
王牧笛:其实美国也经历过“郊区化”。刚才我们讲的是美国的中产阶级、有钱阶层跑到郊区买房子,形成一种舒适的生活。但是我们的“郊区化”可能更多看中的是郊区的土地。
李银:对,我们现在还在建设郊区。
郎咸平:我们现在能“郊区化”吗?万科不是在北京的顺义开发一项地产嘛,还自备到城区的巴士,为什么?因为当时没有配套。请你想想,如果你住到那个鬼地方去,早上8点钟出门,再碰上塞车,中午才能到市区。有钱人敢搬到郊区去吗?不敢,只敢待在市区里面,最好住在三环以内。
王牧笛:但是二套房的概念在郊区就很明显,最近几年,很多北京有钱人愿意到郊区买二套房,我这里有个数据,54.5%的人有意到郊区投资,70%的人想在郊区买二套房。北京“逆城市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李银:我们首先要解决郊区的交通问题,如果不堵塞,也用不了那么长时间,还有就是郊区的房子便宜。
郎咸平:一样的土地问题,就是等它升值。
李银:对,等它升值。
郎咸平:这和义乌公务员迁农村去的结果是一样的。
李银:和“非转农”的目的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们抢先了一步。
郎咸平:所以现在是怎么样?是公务员去抢,有钱有权的人去抢。这个所谓的“逆城市化”太有意思了。
中国土地制度需要二次改革?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直是农村在反哺城市。走到今天,“城市化”不断扩张,不断地征用土地,已经扩张到了农村这个地方。那么是否能够通过一种有效的制度运作,让城市来反哺农村?
李银:其实像江苏张家港市的寒山村、浙江绍兴县的新未庄村,还有上海闵行区马桥镇的旗忠村,它们都是因为在城市的边缘,基础设施建设得较好,然后整个土地被征用,被大规模开发,就出现了所谓的新农村现象。那个地方的人们生活非常好,他们开着高级轿车去城市里面上班,回农村住,可能来回不到一个小时的路程。
王牧笛:顺着李银的话,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切入,这些城里人跑到农村去是不是能够带动农村的发展?比如说德国,德国就有很多这种中小的城镇。还有当年韩国的“新村运动”。当然还有日本,美国前总统卡特去日本访问的时候,说你们日本为什么没有农村呢?陪同的人告诉他,沿途许多景观都是农村啊。后来他才明白,原来日本的农村跟城市没有什么区别。
李银:这个我体验过,坐新干线,一路过去,你以为就是一个大城市,坐了很久了还是一个大城市。其实不是的,因为日本农村的建筑跟城市的建筑外观是没有区别的。
郎咸平:穿的衣服也差不多,长得也差不多,你看不出来。
李银:日本的农民很富裕,他们的收入是城市人的几倍。如果你在农村住的话,你就是一个有钱人,你可以盖那种很好的小别墅,然后自己种花养草。但是我们不一样,我们的公务员拿的是农村的户口,不是为农村带来就业机会。他不在农村务农,也不在那儿搞开发,他还是在城市里面上班。
王牧笛:所以我们今天是在整个大的城乡二元结构之下思考这个问题的,其实现在有两个制度是亟待突破的,一个是我们之前说的户籍制度,其实户籍制度要解决的不是户籍本身,而是户籍背后庞大的利益集群。另一个就是刚才说的土地制度,因为土地能生钱,而且越来越值钱,土地就是财富,在这个情况之下,拆迁、征地过程中就出现越来越多的跟土地相关的案件。
郎咸平:没错。最近有一些可恨的学者提出要搞土地私有化,一旦搞土地私有化,你晓得是什么结果吗?土地迅速增值,它的涨幅不是百分之几,而是百分之几千。
李银:中国的“城市化”自古以来就是征地的开始,比如说早期北宋的开封,人口近百万,是当时最大的一个城市,它就是征地来的。还有清朝的京城北京,人口过百万,也是征地来的。问题是现在中国的“城市化”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它怎么私有化呀?
王牧笛:所以我们刚才聊的东部沿海地区,包括浙江,它们的“逆城市化”是因为土地的诱惑。现在重庆的城市化模式被媒体解读为土地换户籍,也是跟土地相关。这是否意味着在这个背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需要一场二次改革啊?
李银:其实“城市化”就是在做土地改革。很多人在说“城市化”带来的影响,那你想想看,农民工这个词怎么来的?就是因为“城市化”把农民赶到城里面去,成为工人,成为农民工。这就是改革的一个切面。但是如果说“重庆模式”是很成功的话,那它也不可能复制到其他地方。
郎咸平:重庆模式跟广东模式各有一点,我觉得可以提出来做个简单讨论。重庆推出一个地票制度,就是说为了避免侵占耕地,因此开发商也好,政府也好,你只要建房子,就必须先买地票。那地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不管你是在城郊,还是在更偏远的农村,都无所谓,如果你想拿重庆户口,就必须放弃宅基地,你要把它复耕为农地,复耕一亩农地给你一亩地票。开发商想开发地产,就必须先买地票,而这个地票一律公开竞价。2010年4月份,一亩地票卖到14.4万块,全部归农民。因此偏远地区的农民也有动力了。就是说这个“城市化”的好处不是只让城郊区的农民享有,而是透过地票制度可以让更偏远农村的农民也能够享受到。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化解社会矛盾。广东呢,也有一个叫深圳模式,它是2009年12月份推出的一个新办法,就是城中村就地改造,村民选出自己的代表,选出自己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搞股份有限公司,直接跟开发商谈判。
李银:企业化运作。
郎咸平:对,集体化运作。
王牧笛:他们的村长一般都是董事长。
郎咸平:对,村民当股东。除了跟开发商谈判,村里还可以自己盖,盖了以后,透过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分给村民,这样农民也能够享受到“城市化”的好处。但是我觉得我们未来应该推动的既不是重庆模式,也不是深圳模式,因为我们很清楚,我们大部分城市既不像重庆那样是个大农村,也不像深圳那样缺乏土地。我觉得应该是一种综合,就是说考虑透过某种形式,把深圳这样的股份有限公司和像重庆这样的地票制度综合起来,结合当地的情况,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总之,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了。
李银:单打独斗不如组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