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吊唁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笔趣阁 www.xsbqg.com,最快更新执教天下最新章节!
韩通文接到了李安的信件,让他代替李安去为杜源吊唁。书院距离青崖书院距离尚远,李安史中远的身体也不方便长途跋涉,只能由韩通文代劳。一大早韩通文就换下了平时那身青色长衫,大汉民族为礼仪之邦,吊唁这种庄严肃穆的仪式更是非常重礼节,只能穿素色衣服,黑或者深蓝色的服饰,身上也不可以有任何装饰。
尸体和灵柩都忌讳停放在光天化日之下,怕受所谓“日晶月华“,更怕冲犯上天过往的神灵。因此只要是举行简单的祭奠仪式,就必须要搭灵棚。灵前安放着一张桌子,悬挂白桌衣,桌上摆着供品、香炉、蜡台和长明灯。相传这长明灯中就是死者的灵魂,在没有收殓之前,这盏长明灯不管白天晚上都要有人看守,不能让它熄灭。杜家现在只有杜何氏和老仆杜成,两人轮流守灯。
杜源身为帝师,得坐高官显位,但是朋友并不多,除了晋太炎等几位寥寥可数的好友,并不与朝臣往来,所以皇帝对于杜源也是信赖非常。
杜源的身后事,皇帝交给了太子来操持,礼部侍郎亲自做了大知宾。当韩通文来到杜府时,来吊唁的人还不算多。大门口上挂着一个报丧鼓,韩通文站在杜府门口二击报丧鼓。鼓音落下未久,老仆杜成穿着素服从院中来到门口。
“韩通文代恩师李安前来吊唁”
杜成跪倒在地上,恭恭敬敬的从韩通文手中接过吊唁的礼物,一团素色锦被,上面还贴着青崖书院几位先生的手书
“青崖书院李安致杜兄文正”
“青崖书院刘可定、董伯华、史中远致杜兄文正”
被大知宾引入灵堂,杜何氏面色非常差,显然没有从杜源身死的悲痛中缓过来,太子李弘站在杜源灵前。
“韩通文代青崖书院文宗李安以及吴清河,董伯华,史中远刘可定前来吊唁文宗杜文正杜先生先生!”
“上香!”大知宾喊道
韩通文燃上三只香,跪在了杜源灵前,三叩首!韩通文本是代替李安而来,李安的年龄较杜源还有长上两岁,但是先死为大,除开长辈不用跪拜,同辈仍需要跪拜。上香之后,又从一礼部的小吏手中接过酒。
“奠嚼”
韩通文又恭恭敬敬进了一杯酒,之后献馔,献羹,献帛,两奠三献之后,三叩首,礼毕平身退位,韩通文才被引离了灵堂。
灵堂一侧休息的地方坐着一身黑色服饰的上官仪,因为今天是来代替李安他们吊唁,也需要等待结束之后才可以离开。上官仪指了指身旁的座位,让韩通文坐过来。
“见过上官大人”之前韩通文在代替红绫急使传讯时曾与上官仪有过一面之缘。
“今天是来吊唁杜先生的,没那多礼节,坐吧”上官仪倒是也非常随和
“听说你和忆瑶在青崖书院是同窗?经常听她在我耳旁说起过你,少年英才啊”
“上官大人您过奖了安姑娘为人真挚,性格直爽,通文也是非常佩服”韩通文可忘不了那个在学堂书桌上跳胡璇的姑娘。
“不知道通文今年多大了,你文武双全想必爱慕者比并不少吧,可否有心上人啊”上官仪笑问道
“上官大人说笑了”韩通文还真没想到堂堂大唐第一宰相竟然问这种事。
“我甥女忆瑶年方十七,几次提起你总是神情闪烁,想来是对你暗生情愫,与你算来倒也是良配,不知通文你以为如何啊”上官仪呵呵笑道
“通文幼年父母双亡,出身贫寒,哪敢高攀,况且我已有心上人”
上官仪呵呵一笑,他还以为韩通文说已有心上人是托词,而且他安忆瑶非常自信,年轻漂亮,又开放热情,再加上上官家也算是豪门显贵,是长安城中年轻人疯狂追逐的目标,但是上官仪的要求非常严苛。
“你觉得忆瑶长相如何”
韩通文想了想“天姿国色”
上官仪一笑“那你觉得忆瑶的性格如何”
“直爽善良,任谁都想接近”
“通文,不说忆瑶总角之岁即通六艺,她的才情也足以配得上你。实不相瞒,忆瑶是我亲妹妹的女儿,当年我这个妹妹也是名噪长安,但是却爱上了一个不该爱上的人,就是他毁掉了我的妹妹”上官仪现在说起来还是余怒未消“抛弃各自的立场不说,如果他好生待我妹妹也就罢了,但是他在忆瑶的母亲生下生下忆瑶后,便始乱终弃,忆瑶的娘亲思虑过度在忆瑶幼年时便去世。我妹妹只有这么一个女儿,我不在乎什么家世,只想给她找一个她真正喜欢的人”
韩通文也不知道原来开朗的安忆瑶竟然有这么事,她姓安想必也是因为随她父亲的姓氏吧。
“上官大人,我之前说我有心上人,并非托词”
“哦?不知是哪家姑娘啊”
“静香,据说是鄂国公的明珠”
“据说?”上官仪笑道
“我不在乎静香的家世,也不关心,我喜欢静香与鄂国公什么的无关”韩通文非常坦白。
“通文也在这里啊”两人正在聊天时身后传来人言。
上官仪和韩通文起身
“原来是子隆兄”来人是裴炎。
“通文见过裴大人”
裴炎和上官仪打过招呼后就坐在了二人中间
“你是来替李师他们吊唁的吧”
“李先生他们年事已高,不便长途而来,只能由学生代劳了”
裴炎来了之后,上官仪就再也没有提安忆瑶和韩通文的事。来祭拜杜源的人并不是很多,因为是太子写送的讣告,朝中百官只有真正的显贵才有资格前来。杜府的人越来越多,韩通文也是自己人,裴炎为他低声介绍着来人的来历,像这样长安豪门贵族基本齐聚的时候非常少见。
“那是应国公武元庆和他的弟弟,武元爽,两人都是如今武后同父异母的哥哥”
“鄂国公尉迟林”
“哪位是护国公秦怀道”
因为静香和秦利见的原因,韩通文还故意打量了一眼尉迟林和秦怀道。尉迟林面如黑炭,表情僵硬不言苟笑,后背挺直站如苍松,动作之间干脆利落。而秦怀道面白无须,神俊非常,和尉迟林的关系似乎不错,两人同座一桌。
“鄂国公和护国公两家为世交,关系非常密切,算得上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长安的贵族也不太一样,一些是跟随着太祖高宗打江山的大功之臣,鄂国公尉迟家,护国公秦家,应国公,武后的娘家武家,但是还有影响更深的百年豪门大贵族,关陇贵族,皇族李氏便是最大的关陇贵族,裴氏和上官氏就是其中的之一。关陇传统贵族与开国新封的贵族构成了大唐的贵族阶层。
刚坐下不久,便得到通知说皇帝来了,三人急忙起身,随着知宾来到了灵堂。
皇帝一身深蓝色服饰,头发简单的扎着,精神状态看起来非常差,身边是寿延搀扶着,看着百官想要行李挥了挥手
“今日朕也是来吊唁杜师的,不必多礼”
两奠三献自然是不需要跪的,即便是这样,也有很多逾礼之处,太子代子行孝,送讣告,很多人都看在眼里。但是身为大唐最大的喷子晋太炎都不开口,那个敢多嘴。身为大唐二十多年的帝师,一生从无任何污点,受太宗高宗两朝皇帝器重,又是储君李弘的授业恩师,算得上是丰功伟绩,正如晋太炎亲手撰写的祭文中
“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更有丰功伟绩筹毕生壮志”
高宗本性有些懦弱,看到杜源的尸体不由得一股悲呛涌上心头
“杜何氏,朕只想问一句,你可否知道真凶”
“陛下,我只是一个妇道人家,哪里知道什么真凶,但是老爷临死之前千叮万嘱让家小全部离开长安,老爷头冠文宗之名尚且被人谋害,我还怎么敢让我那孩儿和孙儿入长安,甚至他们现在都不知道老爷去世的消息”杜何氏哭诉道“还请陛下为我家老爷讨回公道”
李治叹息一声扶起杜何氏“朕当着满朝文武保证,一定查明真相,族其九族,千刀万剐为杜师报仇”
吊唁入殓之后,念及师恩的皇帝竟然提出要为杜源守长明灯,晋太炎黑着脸出列。
“陛下不可”
“杜师乃是朕的先生,自古就有师徒父子一说,朕有何不可”
“太子行孝已属逾越祖制,但思及杜先生大功与国,又有师生之谊,虽祖制不允,但人情可通。杜先生与陛下几十年情分微臣清楚,但是陛下若是为其守长明灯,岂不是将杜先生放在了与高祖太宗一样的地位?想必如果杜先生在世也会拒绝”任皇帝如何怒视,晋太炎也没有任何松口。
“陛下,御史大夫说的没错,古来帝皇少有如陛下您这般重情重义者,但是您为杜先生守长明灯确实于情理不合,而且您的身体不适,不如就由太子代劳吧!”武后这番话说的非常高明,即安慰了李治顾忌了皇帝的颜面,又给皇帝找了一条后路。
“父皇,儿臣愿代劳,为杜先生守灯!”(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韩通文接到了李安的信件,让他代替李安去为杜源吊唁。书院距离青崖书院距离尚远,李安史中远的身体也不方便长途跋涉,只能由韩通文代劳。一大早韩通文就换下了平时那身青色长衫,大汉民族为礼仪之邦,吊唁这种庄严肃穆的仪式更是非常重礼节,只能穿素色衣服,黑或者深蓝色的服饰,身上也不可以有任何装饰。
尸体和灵柩都忌讳停放在光天化日之下,怕受所谓“日晶月华“,更怕冲犯上天过往的神灵。因此只要是举行简单的祭奠仪式,就必须要搭灵棚。灵前安放着一张桌子,悬挂白桌衣,桌上摆着供品、香炉、蜡台和长明灯。相传这长明灯中就是死者的灵魂,在没有收殓之前,这盏长明灯不管白天晚上都要有人看守,不能让它熄灭。杜家现在只有杜何氏和老仆杜成,两人轮流守灯。
杜源身为帝师,得坐高官显位,但是朋友并不多,除了晋太炎等几位寥寥可数的好友,并不与朝臣往来,所以皇帝对于杜源也是信赖非常。
杜源的身后事,皇帝交给了太子来操持,礼部侍郎亲自做了大知宾。当韩通文来到杜府时,来吊唁的人还不算多。大门口上挂着一个报丧鼓,韩通文站在杜府门口二击报丧鼓。鼓音落下未久,老仆杜成穿着素服从院中来到门口。
“韩通文代恩师李安前来吊唁”
杜成跪倒在地上,恭恭敬敬的从韩通文手中接过吊唁的礼物,一团素色锦被,上面还贴着青崖书院几位先生的手书
“青崖书院李安致杜兄文正”
“青崖书院刘可定、董伯华、史中远致杜兄文正”
被大知宾引入灵堂,杜何氏面色非常差,显然没有从杜源身死的悲痛中缓过来,太子李弘站在杜源灵前。
“韩通文代青崖书院文宗李安以及吴清河,董伯华,史中远刘可定前来吊唁文宗杜文正杜先生先生!”
“上香!”大知宾喊道
韩通文燃上三只香,跪在了杜源灵前,三叩首!韩通文本是代替李安而来,李安的年龄较杜源还有长上两岁,但是先死为大,除开长辈不用跪拜,同辈仍需要跪拜。上香之后,又从一礼部的小吏手中接过酒。
“奠嚼”
韩通文又恭恭敬敬进了一杯酒,之后献馔,献羹,献帛,两奠三献之后,三叩首,礼毕平身退位,韩通文才被引离了灵堂。
灵堂一侧休息的地方坐着一身黑色服饰的上官仪,因为今天是来代替李安他们吊唁,也需要等待结束之后才可以离开。上官仪指了指身旁的座位,让韩通文坐过来。
“见过上官大人”之前韩通文在代替红绫急使传讯时曾与上官仪有过一面之缘。
“今天是来吊唁杜先生的,没那多礼节,坐吧”上官仪倒是也非常随和
“听说你和忆瑶在青崖书院是同窗?经常听她在我耳旁说起过你,少年英才啊”
“上官大人您过奖了安姑娘为人真挚,性格直爽,通文也是非常佩服”韩通文可忘不了那个在学堂书桌上跳胡璇的姑娘。
“不知道通文今年多大了,你文武双全想必爱慕者比并不少吧,可否有心上人啊”上官仪笑问道
“上官大人说笑了”韩通文还真没想到堂堂大唐第一宰相竟然问这种事。
“我甥女忆瑶年方十七,几次提起你总是神情闪烁,想来是对你暗生情愫,与你算来倒也是良配,不知通文你以为如何啊”上官仪呵呵笑道
“通文幼年父母双亡,出身贫寒,哪敢高攀,况且我已有心上人”
上官仪呵呵一笑,他还以为韩通文说已有心上人是托词,而且他安忆瑶非常自信,年轻漂亮,又开放热情,再加上上官家也算是豪门显贵,是长安城中年轻人疯狂追逐的目标,但是上官仪的要求非常严苛。
“你觉得忆瑶长相如何”
韩通文想了想“天姿国色”
上官仪一笑“那你觉得忆瑶的性格如何”
“直爽善良,任谁都想接近”
“通文,不说忆瑶总角之岁即通六艺,她的才情也足以配得上你。实不相瞒,忆瑶是我亲妹妹的女儿,当年我这个妹妹也是名噪长安,但是却爱上了一个不该爱上的人,就是他毁掉了我的妹妹”上官仪现在说起来还是余怒未消“抛弃各自的立场不说,如果他好生待我妹妹也就罢了,但是他在忆瑶的母亲生下生下忆瑶后,便始乱终弃,忆瑶的娘亲思虑过度在忆瑶幼年时便去世。我妹妹只有这么一个女儿,我不在乎什么家世,只想给她找一个她真正喜欢的人”
韩通文也不知道原来开朗的安忆瑶竟然有这么事,她姓安想必也是因为随她父亲的姓氏吧。
“上官大人,我之前说我有心上人,并非托词”
“哦?不知是哪家姑娘啊”
“静香,据说是鄂国公的明珠”
“据说?”上官仪笑道
“我不在乎静香的家世,也不关心,我喜欢静香与鄂国公什么的无关”韩通文非常坦白。
“通文也在这里啊”两人正在聊天时身后传来人言。
上官仪和韩通文起身
“原来是子隆兄”来人是裴炎。
“通文见过裴大人”
裴炎和上官仪打过招呼后就坐在了二人中间
“你是来替李师他们吊唁的吧”
“李先生他们年事已高,不便长途而来,只能由学生代劳了”
裴炎来了之后,上官仪就再也没有提安忆瑶和韩通文的事。来祭拜杜源的人并不是很多,因为是太子写送的讣告,朝中百官只有真正的显贵才有资格前来。杜府的人越来越多,韩通文也是自己人,裴炎为他低声介绍着来人的来历,像这样长安豪门贵族基本齐聚的时候非常少见。
“那是应国公武元庆和他的弟弟,武元爽,两人都是如今武后同父异母的哥哥”
“鄂国公尉迟林”
“哪位是护国公秦怀道”
因为静香和秦利见的原因,韩通文还故意打量了一眼尉迟林和秦怀道。尉迟林面如黑炭,表情僵硬不言苟笑,后背挺直站如苍松,动作之间干脆利落。而秦怀道面白无须,神俊非常,和尉迟林的关系似乎不错,两人同座一桌。
“鄂国公和护国公两家为世交,关系非常密切,算得上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长安的贵族也不太一样,一些是跟随着太祖高宗打江山的大功之臣,鄂国公尉迟家,护国公秦家,应国公,武后的娘家武家,但是还有影响更深的百年豪门大贵族,关陇贵族,皇族李氏便是最大的关陇贵族,裴氏和上官氏就是其中的之一。关陇传统贵族与开国新封的贵族构成了大唐的贵族阶层。
刚坐下不久,便得到通知说皇帝来了,三人急忙起身,随着知宾来到了灵堂。
皇帝一身深蓝色服饰,头发简单的扎着,精神状态看起来非常差,身边是寿延搀扶着,看着百官想要行李挥了挥手
“今日朕也是来吊唁杜师的,不必多礼”
两奠三献自然是不需要跪的,即便是这样,也有很多逾礼之处,太子代子行孝,送讣告,很多人都看在眼里。但是身为大唐最大的喷子晋太炎都不开口,那个敢多嘴。身为大唐二十多年的帝师,一生从无任何污点,受太宗高宗两朝皇帝器重,又是储君李弘的授业恩师,算得上是丰功伟绩,正如晋太炎亲手撰写的祭文中
“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更有丰功伟绩筹毕生壮志”
高宗本性有些懦弱,看到杜源的尸体不由得一股悲呛涌上心头
“杜何氏,朕只想问一句,你可否知道真凶”
“陛下,我只是一个妇道人家,哪里知道什么真凶,但是老爷临死之前千叮万嘱让家小全部离开长安,老爷头冠文宗之名尚且被人谋害,我还怎么敢让我那孩儿和孙儿入长安,甚至他们现在都不知道老爷去世的消息”杜何氏哭诉道“还请陛下为我家老爷讨回公道”
李治叹息一声扶起杜何氏“朕当着满朝文武保证,一定查明真相,族其九族,千刀万剐为杜师报仇”
吊唁入殓之后,念及师恩的皇帝竟然提出要为杜源守长明灯,晋太炎黑着脸出列。
“陛下不可”
“杜师乃是朕的先生,自古就有师徒父子一说,朕有何不可”
“太子行孝已属逾越祖制,但思及杜先生大功与国,又有师生之谊,虽祖制不允,但人情可通。杜先生与陛下几十年情分微臣清楚,但是陛下若是为其守长明灯,岂不是将杜先生放在了与高祖太宗一样的地位?想必如果杜先生在世也会拒绝”任皇帝如何怒视,晋太炎也没有任何松口。
“陛下,御史大夫说的没错,古来帝皇少有如陛下您这般重情重义者,但是您为杜先生守长明灯确实于情理不合,而且您的身体不适,不如就由太子代劳吧!”武后这番话说的非常高明,即安慰了李治顾忌了皇帝的颜面,又给皇帝找了一条后路。
“父皇,儿臣愿代劳,为杜先生守灯!”(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