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武川关陇贵族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笔趣阁 www.xsbqg.com,最快更新执教天下最新章节!
刘仁轨连夜上了太玄山,书院的看门人自然认识这位当朝宰相,直接引入了书院内。青崖书院裴炎裴子隆把持着中书省,玄感书院高季辅把持着门下省,昭文书院上官仪和太玄书院刘仁轨掌握最实权的尚书省,统管六部,两人分为尚书左仆射和尚书右仆射,权力非常大,再加上晋太炎掌管御史台,中书门下负责立法,尚书省负责司法,御史台负责监督,这就是大唐帝国完善的三权分立,皇权凌驾于三权之上,但是却无法强硬的干涉运行,只能进行协商。
刘仁轨在朝中的也是实权宰相,今日上太玄山只为求证当年发生了什么事,为何会让一位皇后,一位太子,三位宰相同时退出朝堂,全家被贬蛮荒,这基本上是执掌大唐最高权力的几个人,除了李忠,其他人都是下场凄凉,容不得他们不小心处理。
刘仁轨来到令狐德芬书房时,老令狐正伏案疾书,刘仁轨知道他的先生最近正在完善正史《周书》,自己坐在了椅子上耐心等待,直到老令狐辍笔,刘仁轨伺候令狐德芬净手,又整理起了书案上的草稿。
“先生这《周书》说似乎也要结尾了,这余稿叙事繁简得宜,文笔亦极简劲,先生的功笔学生自叹不如啊”
“拾先人牙慧罢了,没什么可道喜的”令狐德芬笑道“,你深夜来此是有何事吗?”
“先生明鉴,今日梁王归朝,我想问一些当年发生的事情”
“梁王?”令狐德芬第一时间竟然没有想起来梁王是谁“李忠吗?他为何还敢来长安”
“我等身为文宗,尤其是书院的山长,是从来不会明确表示立场的参与朝政的,但是只有一件事例外,就是当年废王立武!”
“先生,陛下为什么要废王皇后,我记得那个时候我还只是一名长安府小小的通判,接触不到这样的秘闻”
“要说废王立武,就需要从陛下登基开始。太宗皇帝共有八个个儿子,而陛下李治只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个。先帝爷一世英名文治武功为古来少见的大帝,太宗皇帝的儿子们也都是厉害的角色,放到其他王朝绝对都是明君一般的人物,你知道为什么吗?”
“这是为何”
“因为太宗爷用养狼的方式来教养他的孩子,太宗十八从军,战场上厮杀几十年,他以为战争最是可以检验一个合格的帝皇,大唐在没有了战争之后,他希望用残酷的教育来让他的八个儿子都是精英,和他一样,有野心,有魄力,有胆识,然后他从中挑选出最优秀的皇子接任大唐!皇子们也都如先帝预想的那般优秀,甚至还超出了太宗皇帝的预想”令狐德芬叹息一声。
“太宗皇帝驾崩后,原本的太子李登基,但是被太宗皇帝栽培了多年的几位皇子手段凶狠,胆大包天,竟然早就策划了夺位的大计。一场太子和四位皇子之间的斗争拉开序幕,最终演化成了兵刃相见。大臣们在当时第一权臣长孙的号召下抱作一团,作壁上观,见风使舵,皇子们无所不用其极,从皇宫到地方,为了皇位,手足相残,整个大唐都动荡不安。四方扰攘,狼烟四起,大帝国危机重重。关键时刻,当时还是大唐第一王的李安挺身而出,李安是太宗皇帝的兄弟,深受先帝器重。李安以安王的身份,号令先帝爷生前的战将,上一代护国公,秦,鄂国公尉迟,两位国公是百战名将,在李安的授意下以雷霆之势用平叛之名将五位夺皇位的皇子枭首。之后李安孤身一人出使大夏,说服夏皇退兵,护国公率军北抗金狼铁骑,尉迟国公东拒夷人海寇,两位国公战死疆场才保得大唐安定”
“在大唐稳定后,李安与长孙协商后,立性格柔弱的五皇子,也就是当今陛下李治为新皇。长孙此举是因为陛下性格柔弱,容易掌控,他也可以继续做他的权臣,甚至可以联合朝臣架空皇帝。李安可以用武力扫定叛乱和几位皇子的斗争,但是对于百官他却不能这样做,否则整个帝国就会分崩瓦解。”
“长孙究竟什么来头”
“长孙是我大唐帝国建国以来唯一一位权臣,大汉末年天下大乱,武川六镇爆发军民起义,得到关陇地区人民响应。关陇武川团结了一批武川军人以及关陇本土的士族大姓,武川六镇是兵甲兴盛,关陇地区又是汉族传统文化之渊薮所在,特别是自汉末丧乱以来,许多文人志士多避难于此,形成了天下文人出自关陇的局面。之后大汉末期出现了几个短暂的王朝,这些王朝人数亦较少,不论是扩充军事力量还是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他都必须而且首先要在文化和武力上与关陇地区的地主阶级取得认同,必须同他们建立起牢固的政治军事同盟。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了所谓的关陇大贵族集团。
高祖皇帝起兵后,也依靠着关陇贵族的力量统一了天下,关陇贵族是几百年的豪门,出过八柱国,十二大将,自大汉时代就是最上流贵族,私养家兵,几百年蓄积了大量的财富,当一个贵族有了财富和武力,你应该知道这是一件多可怕的事情。汉末动乱年代,只能你能想起来的英豪全部出自关陇大贵族。就连高祖皇帝本身就是其中之一,上柱国李虎的后代,高祖感念这些关陇贵族的恩情,其次关陇贵族掌握着大汉民族最精髓的学问,所以大唐初年朝堂上除了随陛下南征北战的那些人,大唐各地下至八品小吏,上到宰相,都是关陇贵族的人把持,也就是说在高祖一朝的初期,可以说关陇贵族在与皇帝一同治理天下”
“高祖身为开国帝皇,高瞻远瞩看到了这样的弊端,所以才与我们四大书院联合商议,由四大书院为大唐朝堂培养人才,而四大书院也将获得无上的荣誉,四大书院的士子开始逐渐进入朝堂。太宗一朝,太宗皇帝更是千古一帝,这些关陇贵族即便依旧把持着大部分的权力,却也不敢与太宗皇帝争锋,否则依照太宗皇帝的脾气不惜发动战争也会将他们消灭。太宗一朝,关陇贵族不敢有任何僭越举动,但我们四大书院则有了长足的进步。直到高宗,高宗登基初期前几年,基本就是一个傀儡皇帝,三省六部基本全把持在关陇贵族手中,连皇后都是这些人安排的。王皇后膝下无子,恰巧高宗的长子李忠,他的母亲地位只不过是一个昭仪,所以在长孙的运作下李忠认王皇后为母,以皇长子的身份成为了太子。没有比一个能操纵皇后和太子的势力更可怕的了,李安深知这样下去,李家的天下迟早会易主,所以联合我们这几人一起商议,让皇帝*****这也是我们这些文宗唯一一次参政。”
“几经商议,首先下手的就是王皇后。王皇后身为关陇贵族,朝堂上的势力极大,根深蒂固,而陛下有些懦弱,索性在后宫的斗争中有一位奇女子异军突起,不止美貌无双,政治智慧更是让人佩服,这人就是当今武后”
“高宗性格有一些缺陷,所以我们几个人商议让武后代替王皇后,经过三年多的明争暗斗,王皇后被废黜,太子被贬,而关陇贵族的气焰也被打消了下去,时任宰相的长孙等三人被驱逐出了朝堂。取而代之的就是应国公武家的兴盛,武后登临皇后之位,李弘成为了新的太子。”
“为什么不斩草除根”
“关陇大贵族毕竟死几百年的贵族,在大唐各界根深蒂固,想要斩草除根除非你希望大唐发生一场暴乱。长孙他们就是杀鸡儆猴,如今的朝堂上关陇贵族和书院已经达成了默契,甚至是一种平衡。关陇大贵族中,有的世家选择与书院合作,借用自己世家和书院的力量掌权,比如裴炎裴家就是关陇大贵族中的一家,上官家也是关陇大贵族,就连皇族李家也是关陇大贵族。”
“先生,那李忠这一次为何要归朝”
“我想原因只有一个,就是那些关陇大贵族想要再次支持他”
“这么说我也有些明白了,先生,上官仪也是关陇大贵族,他这么苦心积虑的打压应国公府就是为了给李忠造势?李忠如果登基,借助扶皇保架的大功,关陇贵族的余威和昭文书院的帮助,他就是下一个长孙!”
“你这么说看似合理,却有一个不合理的地方”令狐德芬说道。
“哪里”刘仁轨觉得他的想法非常正确。
“季伶!当初能够顺利废王立武,贬太子流放宰相,除了李安之外,季伶眼光毒辣心思缜密,他的几手妙计起了扭转局势的大作用,按照他的为人,他绝对不会白白呆在长安,他也不会帮助上官仪做权臣”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刘仁轨问道。
“上官仪是季伶的学生,想要明白他们的鼓里埋着什么药,你就要盯好上官仪,看清楚昭文书院的动向,然后决定你的立场,记住,求稳不求进”
“是,多谢先生指点迷津!”刘仁轨现在才算是理清了一些思路,不要说上官仪,每一个宰相都有一颗做权臣的心。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刘仁轨连夜上了太玄山,书院的看门人自然认识这位当朝宰相,直接引入了书院内。青崖书院裴炎裴子隆把持着中书省,玄感书院高季辅把持着门下省,昭文书院上官仪和太玄书院刘仁轨掌握最实权的尚书省,统管六部,两人分为尚书左仆射和尚书右仆射,权力非常大,再加上晋太炎掌管御史台,中书门下负责立法,尚书省负责司法,御史台负责监督,这就是大唐帝国完善的三权分立,皇权凌驾于三权之上,但是却无法强硬的干涉运行,只能进行协商。
刘仁轨在朝中的也是实权宰相,今日上太玄山只为求证当年发生了什么事,为何会让一位皇后,一位太子,三位宰相同时退出朝堂,全家被贬蛮荒,这基本上是执掌大唐最高权力的几个人,除了李忠,其他人都是下场凄凉,容不得他们不小心处理。
刘仁轨来到令狐德芬书房时,老令狐正伏案疾书,刘仁轨知道他的先生最近正在完善正史《周书》,自己坐在了椅子上耐心等待,直到老令狐辍笔,刘仁轨伺候令狐德芬净手,又整理起了书案上的草稿。
“先生这《周书》说似乎也要结尾了,这余稿叙事繁简得宜,文笔亦极简劲,先生的功笔学生自叹不如啊”
“拾先人牙慧罢了,没什么可道喜的”令狐德芬笑道“,你深夜来此是有何事吗?”
“先生明鉴,今日梁王归朝,我想问一些当年发生的事情”
“梁王?”令狐德芬第一时间竟然没有想起来梁王是谁“李忠吗?他为何还敢来长安”
“我等身为文宗,尤其是书院的山长,是从来不会明确表示立场的参与朝政的,但是只有一件事例外,就是当年废王立武!”
“先生,陛下为什么要废王皇后,我记得那个时候我还只是一名长安府小小的通判,接触不到这样的秘闻”
“要说废王立武,就需要从陛下登基开始。太宗皇帝共有八个个儿子,而陛下李治只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个。先帝爷一世英名文治武功为古来少见的大帝,太宗皇帝的儿子们也都是厉害的角色,放到其他王朝绝对都是明君一般的人物,你知道为什么吗?”
“这是为何”
“因为太宗爷用养狼的方式来教养他的孩子,太宗十八从军,战场上厮杀几十年,他以为战争最是可以检验一个合格的帝皇,大唐在没有了战争之后,他希望用残酷的教育来让他的八个儿子都是精英,和他一样,有野心,有魄力,有胆识,然后他从中挑选出最优秀的皇子接任大唐!皇子们也都如先帝预想的那般优秀,甚至还超出了太宗皇帝的预想”令狐德芬叹息一声。
“太宗皇帝驾崩后,原本的太子李登基,但是被太宗皇帝栽培了多年的几位皇子手段凶狠,胆大包天,竟然早就策划了夺位的大计。一场太子和四位皇子之间的斗争拉开序幕,最终演化成了兵刃相见。大臣们在当时第一权臣长孙的号召下抱作一团,作壁上观,见风使舵,皇子们无所不用其极,从皇宫到地方,为了皇位,手足相残,整个大唐都动荡不安。四方扰攘,狼烟四起,大帝国危机重重。关键时刻,当时还是大唐第一王的李安挺身而出,李安是太宗皇帝的兄弟,深受先帝器重。李安以安王的身份,号令先帝爷生前的战将,上一代护国公,秦,鄂国公尉迟,两位国公是百战名将,在李安的授意下以雷霆之势用平叛之名将五位夺皇位的皇子枭首。之后李安孤身一人出使大夏,说服夏皇退兵,护国公率军北抗金狼铁骑,尉迟国公东拒夷人海寇,两位国公战死疆场才保得大唐安定”
“在大唐稳定后,李安与长孙协商后,立性格柔弱的五皇子,也就是当今陛下李治为新皇。长孙此举是因为陛下性格柔弱,容易掌控,他也可以继续做他的权臣,甚至可以联合朝臣架空皇帝。李安可以用武力扫定叛乱和几位皇子的斗争,但是对于百官他却不能这样做,否则整个帝国就会分崩瓦解。”
“长孙究竟什么来头”
“长孙是我大唐帝国建国以来唯一一位权臣,大汉末年天下大乱,武川六镇爆发军民起义,得到关陇地区人民响应。关陇武川团结了一批武川军人以及关陇本土的士族大姓,武川六镇是兵甲兴盛,关陇地区又是汉族传统文化之渊薮所在,特别是自汉末丧乱以来,许多文人志士多避难于此,形成了天下文人出自关陇的局面。之后大汉末期出现了几个短暂的王朝,这些王朝人数亦较少,不论是扩充军事力量还是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他都必须而且首先要在文化和武力上与关陇地区的地主阶级取得认同,必须同他们建立起牢固的政治军事同盟。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了所谓的关陇大贵族集团。
高祖皇帝起兵后,也依靠着关陇贵族的力量统一了天下,关陇贵族是几百年的豪门,出过八柱国,十二大将,自大汉时代就是最上流贵族,私养家兵,几百年蓄积了大量的财富,当一个贵族有了财富和武力,你应该知道这是一件多可怕的事情。汉末动乱年代,只能你能想起来的英豪全部出自关陇大贵族。就连高祖皇帝本身就是其中之一,上柱国李虎的后代,高祖感念这些关陇贵族的恩情,其次关陇贵族掌握着大汉民族最精髓的学问,所以大唐初年朝堂上除了随陛下南征北战的那些人,大唐各地下至八品小吏,上到宰相,都是关陇贵族的人把持,也就是说在高祖一朝的初期,可以说关陇贵族在与皇帝一同治理天下”
“高祖身为开国帝皇,高瞻远瞩看到了这样的弊端,所以才与我们四大书院联合商议,由四大书院为大唐朝堂培养人才,而四大书院也将获得无上的荣誉,四大书院的士子开始逐渐进入朝堂。太宗一朝,太宗皇帝更是千古一帝,这些关陇贵族即便依旧把持着大部分的权力,却也不敢与太宗皇帝争锋,否则依照太宗皇帝的脾气不惜发动战争也会将他们消灭。太宗一朝,关陇贵族不敢有任何僭越举动,但我们四大书院则有了长足的进步。直到高宗,高宗登基初期前几年,基本就是一个傀儡皇帝,三省六部基本全把持在关陇贵族手中,连皇后都是这些人安排的。王皇后膝下无子,恰巧高宗的长子李忠,他的母亲地位只不过是一个昭仪,所以在长孙的运作下李忠认王皇后为母,以皇长子的身份成为了太子。没有比一个能操纵皇后和太子的势力更可怕的了,李安深知这样下去,李家的天下迟早会易主,所以联合我们这几人一起商议,让皇帝*****这也是我们这些文宗唯一一次参政。”
“几经商议,首先下手的就是王皇后。王皇后身为关陇贵族,朝堂上的势力极大,根深蒂固,而陛下有些懦弱,索性在后宫的斗争中有一位奇女子异军突起,不止美貌无双,政治智慧更是让人佩服,这人就是当今武后”
“高宗性格有一些缺陷,所以我们几个人商议让武后代替王皇后,经过三年多的明争暗斗,王皇后被废黜,太子被贬,而关陇贵族的气焰也被打消了下去,时任宰相的长孙等三人被驱逐出了朝堂。取而代之的就是应国公武家的兴盛,武后登临皇后之位,李弘成为了新的太子。”
“为什么不斩草除根”
“关陇大贵族毕竟死几百年的贵族,在大唐各界根深蒂固,想要斩草除根除非你希望大唐发生一场暴乱。长孙他们就是杀鸡儆猴,如今的朝堂上关陇贵族和书院已经达成了默契,甚至是一种平衡。关陇大贵族中,有的世家选择与书院合作,借用自己世家和书院的力量掌权,比如裴炎裴家就是关陇大贵族中的一家,上官家也是关陇大贵族,就连皇族李家也是关陇大贵族。”
“先生,那李忠这一次为何要归朝”
“我想原因只有一个,就是那些关陇大贵族想要再次支持他”
“这么说我也有些明白了,先生,上官仪也是关陇大贵族,他这么苦心积虑的打压应国公府就是为了给李忠造势?李忠如果登基,借助扶皇保架的大功,关陇贵族的余威和昭文书院的帮助,他就是下一个长孙!”
“你这么说看似合理,却有一个不合理的地方”令狐德芬说道。
“哪里”刘仁轨觉得他的想法非常正确。
“季伶!当初能够顺利废王立武,贬太子流放宰相,除了李安之外,季伶眼光毒辣心思缜密,他的几手妙计起了扭转局势的大作用,按照他的为人,他绝对不会白白呆在长安,他也不会帮助上官仪做权臣”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刘仁轨问道。
“上官仪是季伶的学生,想要明白他们的鼓里埋着什么药,你就要盯好上官仪,看清楚昭文书院的动向,然后决定你的立场,记住,求稳不求进”
“是,多谢先生指点迷津!”刘仁轨现在才算是理清了一些思路,不要说上官仪,每一个宰相都有一颗做权臣的心。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